穿云洞(又名大佛洞)是兴义市城区的主要名胜之一,位于云南街东侧穿云山上。西傍花桥河,与水晶山对峙,牛鼻子桥沟通其间。前洞口西南向,开阔明亮;后洞门北向于山腰,险中露秀。洞内可供上百人休闲观光。洞壁怪异,犬牙交错。洞穴迂回,钟乳悬垂,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南明永历贵州巡抚钱邦芑(字开少,江苏丹徒人)有诗日:“来去穿云五尺藤,好峰精刹我频登。碧天万里圆明月,文室千年宿一灯。头白尚容还故国,眼枯不敢望诸陵。缁衣莫制人间泪,犹是前期剃枭僧。”
穿云洞占建始建于明代,后毁于兵燹。清代重建,光绪二十一年(1895),邑绅刘显潜以其洞天形胜,倡议培修,依洞建攒尖顶木结构0五层。因尊王阳明为圣贤,故将重修后的穿云洞改名“阳明洞”,以志王阳明在贵州兴学育人。因洞内神龛上供有王阳明石雕像,故群众俗称其为“大佛洞”。光绪三十三年(1907)刘显潜再次集资修葺,在后洞口峭壁上翼建“停晖楼”、“涵虚阁”,阁下崭畔筑屋三楹。清宣统兴义知府聂尊吾题涵虚阁楹联云:“揽胜登临,三面山光一面水;凭虚结构,八分人力二分天”。都匀人解炯撰有《游穿云洞记》,勒石立于洞口。1937年刘显潜再度培修,并成立“阳明涧培修经费管理委员会”,使穿云洞维修经费得以保障。刘显潜撰《阳明洞记》刻石立于洞右侧。
穿云洞占建群历经数百年沧桑,几度兴废。1953年、1981年兴义县人民政府两次大规模维修,始复旧观。1991年在牛场坡发现溶洞一处,兴义市人民政府开发此洞并增建附属建筑,使穿云洞成为兴义市的公园。
余几乎每日均到古木参天,石阶遍布的林园内徒步、赏景,遂作有拙诗三首,不揣浅陋,再次发布。
(一)七律•穿云洞晨徒
至景堪堪矗市间,
遍山碧绿树参天。
一河自古流城镇,
百子新来聚石巅。
万道曲折能极顶,
千文酣畅可经年。
氤氲湿气总缭绕,
不带尘埃一缕烟。
(二)七律《霏霏阴雨登穿云洞》
2018年10月19日,阴雨霏霏中登穿云洞(又名大佛洞),对面水晶寺的晨钟盈耳,遂作此。
香气芬芳绿树繁,
锦园有雨更销魂。
石阶曲折九回转,
木道逶迤十道蜿。
圣哲静思来亘古,
今人晨练往排喧。
忽闻对面梵音起,
佛气冲天已忘言。
(三)七律•题林中树叶间鸟儿撒欢
城中岭壑夜珠晞。
脚下烟波浩渺皈。
天热红颜难一见,
风凉必定浴青衣。
四方杂沓人声沸,
群树丰繁鸟体微。
精舍钟闻三里响,
日高雀扑不思归。
2019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