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再次走进我们的视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传播,让野生动物们再次走进大众的视野,我们将如何与它们相处,成了当下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500千米,南北宽达100-150千米,海拔多为1500-2500米。秦岭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是狭窄的汉水谷地。秦岭主峰太白山挺立于重峦叠嶂之上,海拔3767米,山顶气候寒冷,经常白雪皑皑,天气晴朗时在百里之外也可望见银色雪峰。
秦岭是横贯中国几千里的龙脉,是中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
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
狭义上的秦岭,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止于嘉陵江。所以,陕西简称“秦”。
大秦岭是中华芯脉、中华父亲山,是陕西体量最大、功能最完整、价值最高的生态空间,这里孕育了多种动植物,更有世界四大秦岭生态宝贝——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和羚牛。
大熊猫作为我国的国宝和国家象征享誉全球。它们的体态憨态可掬,外形可爱呆萌,深受大众喜爱,因其体态圆滚可爱,被称为“滚滚”,再加之其体色为黑白两色,又被称为“团子”。
大熊猫,食肉目熊科动物,与猫一样外表虽然很萌,但是都是自然界中响当当的猛兽。大熊猫也不是一开始就是个素食主义者,它们在演化过程中逐步由肉食动物变为取食竹子这种又难啃又没有营养的食物。
大熊猫爱吃的食物是竹笋。每年从春到秋,为了吃到不同海拔高度的竹笋,大熊猫的觅食范围从中山迁徙到高山,这叫“赶笋”。在秋冬季节竹笋匮乏的季节,大熊猫以鲜嫩竹叶和竹秆为食。在吃竹秆时,大熊猫会把外层绿色坚硬竹皮去掉,只吃浅色芯层。除了竹子和其他一些植物之外,大熊猫有时会捡食动物尸体,或捕捉较小的动物为食,补充动物蛋白。
如果仔细数大熊猫的前掌就会发现大熊猫一共有6个指。其实不然,“拇指”是由腕中的一块小骨头变异形成的,长度增长了许多,内侧还附着了一小块特有的肌肉,方便持握。这根伪拇指支撑熊猫前爪肉垫,5个真正的指形成另一个肉垫轮廓,两个肉垫之间形成一个凹槽,这个凹槽恰好方便抓握竹秆。
提起大熊猫,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四川,毕竟是最早发现大熊猫的地方,占了先机。
1913年至1949年,西方探险家、科学家游走在中国四川境内,对大熊猫进行捕杀、研究、偷渡,直至新中国成立政府才下令禁止外国人插手中国熊猫的事情,除了四川其余地方有没有熊猫都是未知的答案。
1957年冬,秦岭岳坝乡乡长杨笃芳捕杀两只“花熊”,次年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郑光美老师意外获知花熊信息,很快确认秦岭里的花熊就是大熊猫,并于1964年发表文章正式确认秦岭是大熊猫分布地。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遮挡了北方的寒流,前面的汉江又提供了水汽,让秦岭南坡成为了熊猫的天然庇护所。
秦岭大熊猫与四川甘肃的大熊猫在外形上有明显差异,四川大熊猫头长形似熊,秦岭大熊猫头圆更像猫,四川大熊猫毛色黑白分明,但秦岭大熊猫肤色却不同,躯体和头部的毛色虽然也是黑白色,但黑非纯黑,白也非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而且秦岭大熊猫体态比起四川大熊猫更丰腴富态,头圆尾短,漂亮而憨态可掬,所以被称为“国宝中的美人”。四川大熊猫最长是1.5米,秦岭大熊猫能达到1.7米,可以说“前者是娇小的林黛玉,后者是富态的薛宝钗”。
2005年,秦岭大熊猫被世界科学家确认为大熊猫的一个独立亚种,被命名为大熊猫秦岭亚种,拥有了和四川大熊猫同等的地位。
更为特殊的是秦岭中存在棕色大熊猫,第一只发现的棕色熊猫是1985年在野外救助的,后来被送往西秦岭大熊猫比起四川的1300多只,数量虽然不多,但密度更大,更容易看到,平均10平方公里就有一只。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秦岭生存着345只野生大熊猫,占大熊猫总数的18.5%。种群数量比20世纪80年代的109只增加了217%,为全国最高。
维护全球生命共同体
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让我们一起: 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全球生命共同体!
编辑:李慧
责编:杜程政 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