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种菜技能,到底有多强?看完绝对吃惊!!!

2020-02-17     农事开元

要说中国人的隐藏技能,结账时的凑整找零技巧绝对冠绝全球。亚洲蹲这种看似平常的姿势,也是我方独有。

常常被忽略的种菜技能也算一个。

犹记得前几年,“连仙人掌都养不活”是年轻人的生活技能标配。而现在,豆瓣上名为“我在阳台种菜吃”的话题,都有了超过400万浏览量。

那些年起早贪黑在网上“偷菜”的执念,说不定,都是种菜基因在作祟。

中国人洒下的种子,占领了世界

中国人思维上的条件反射很有意思。

看到A国小龙虾泛滥成灾了,我们的第一反应:建议打包几个中国人出口到A国,维护生态平衡就靠我们了。

而看到某处有块空地,中国人:这气候这降水,种点啥不好呢!

任何时候,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只要有中国人的存在,他们就能在那儿种菜。

比如这座拥有百度词条的菜园,就是耶鲁大学中国留学生的父母们,在陪读之余开垦出来的。

可能是唯一一座拥有百度百科的菜园

你读书来,我耕田。在勤劳勇敢闲不住的家长的栽培下,中国留学生与中国蔬菜一起,茁壮成长。

与这个逻辑类似,在国外,要想辨别哪栋房子住着中国人,就看门口院子里种的是花还是菜。

一般的澳大利亚人家,院子里的草地修剪得当,辅以鲜花点缀。而隔壁的中国丈母娘,早已把一亩三分地安排得明明白白。

左:澳洲邻居的草地花园;右:中国丈母娘开垦草地种大葱

今天挖个坑,明天扒一下土,把花园里的花全部换成菜。看到中国丈母娘这宛如“粪坑”的藕缸,外国女婿小小的眼睛里露出了大大的疑惑。

然而一切疑虑,在丰收的时节画上了句号,无论哪国人都逃不过“真香”定律。

隔壁坐拥花园的邻居,也学起了中国老太太种菜,暗自开始了一轮中澳battle。

不过,在这一届网友看来,这位澳洲选手已经输在了起跑线。

要说种菜领域的紫禁之巅,以“贫瘠”著称的非洲大陆绝对是神仙打架、高手过招之地。

首先是来自进可扛枪、退可插秧的中国维和部队的“降维打击”。

他们率先实现了“维和”“种菜”文体两开花,背起的行囊里,除了老干妈和火锅底料,就是各式各样的蔬菜种子。

完全不需要金坷垃,中国人的地里就能结出粮食。

可这世间哪有什么来之不易?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在卢旺达,当非洲保安在院子里沐浴晨光的时候,这栋房子的中国主人正在玉米地里卖力除草,一时让人分不清谁是主谁是雇。

在卢旺达,当其他人都三过荒地而不入的时候,中国师傅已经默默地把丝瓜、辣椒、青菜安排上了。

甚至还挖了个迷你鱼塘,任一墙之隔的马路如何喧嚣,中国师傅在菜地里悠然自得。

过去,非洲人种菜是把种子埋土里,静静等待奇迹的发生。中国人的到来让他们知道,原来还有翻地、灌溉、施肥一整套组合拳。

工地上跟着中国师傅做工的非洲小子,别的没学会,先学会了种菜。

施肥除草、松土移栽,除了肤色,他的架势已经跟勤劳勇敢的中国农民没有差别。

在“军民”结合的路线方针指引之下,非洲的土地已经结起了来自中国的硕果。

极地、沙漠、太空……种种极限条件,都无法阻拦中国人把种子撒播在希望的田野上。

爱上种菜的背后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耕大国,中国人和土地的关系可谓紧密。

在农村种,进了城,创造机会也要继续种!

住楼房的,学会了充分利用阳台的空间和光照。

学会了一物多用,

甚至还自建生态系统,开始立体化种养殖结合。

不得不说,这种时候,有钱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只需一座独栋别墅,就能享受不被打扰和限制的耕种时光:

来源:农业网Agronet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7MhhHABjYh_GJGVoG9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