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大家看到的天气预报
大概都是这样的
推窗望外的景色
大约都是这样的
感觉都是雾蒙蒙的
是不是空气差呢?
小编要告诉大家——
“雾蒙蒙的天”不一定代表空气差
“与夏季太阳辐射较强,边界层高度较高相比,进入秋冬季后,太阳辐射明显减弱导致垂直扩散条件和大气通透性转差,污染物易出现累积,加之相对湿度增大,水汽和污染物均会使能见度下降,视觉效果变差。因此秋冬季阴天时,有时候空气质量虽然为良,但由于大气通透性和能见度较差,给人感官更像是污染天。”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相关负责人说道。
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产业高度集中,GDP突破1.5万亿元,常住人口超过1600万,全市机动车保有量高达571万辆,位居全国第二,工业生产、移动源、建筑施工等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排放源;
此外,春秋季节的生物质燃烧、油类储存运输、大街小巷的餐饮油烟均是重要的排放源。因此,成都秋冬季难免会出现污染天气。
平原区其他城市的“脏空气”是可能相互影响,相互传染的。成都平原城市群有着相似的地形、气象条件、排放源,大气污染由单一城市逐渐转变为区域性污染,特别是在气象扩散条件差、大气活动少的秋冬季,更易发生区域性污染。
虽然不一定代表空气差,但11月可能会有雾霾过程等着四川人。其中,盆地西南部、中部、南部以及西北部发生几率较大。
不过呢,为迎战秋冬季节大气污染,按照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厅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目前成都市在《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17年)》基础上修订形成《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19年修订)》(征求意见稿),已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欢迎成都的市民朋友们参与进来,积极建言献策!
双流:持续打好“三大战役”高质量推动环境改善
双流:持续打好“三大战役”高质量推动环境改善
天蓝、水清、地净、景美,双流市民为环境的变化而欣喜。
面对环境保护这张“特殊考卷”,我区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环境治理持续发力,转型发展底色更亮,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增强了双流百姓幸福感。
截至11月1日,我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25;优良天数235天,同比增加20天。
迎
蓝
而
上
提升双流“空中颜值”
近两日,双流“空中美景”C位出镜。在日常生活点滴中,双流人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空气质量改善带来的“蓝天幸福”。
迎接金色朝霞、欣赏无垠蓝天、送别醉人夕阳……着眼于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双流以更有效的手段、更精准的管控、更科学的方法,进一步强化各项工作,为双流“2019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交上满意答卷。
成效的背后,是双流环保人辛勤的付出。
双流生态环境局加大科技手段运用,针对走航监测高排放区域问题,对企业开展拉网式摸排,结合“一厂一策”工作,以查促改,督促企业提升污染防治水平,并充分应用3D气溶胶雷达扫描、走航监测等方式,对敏感区域和异常区域实时加密重点监控。累计开展8次VOCs走航、4次颗粒物走航,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今年以来,通过加强柴油货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抽检,该局已累积发放非道路移动机械标识3459个,开展柴油车尾气人工抽检62次、非道路移动机械抽检累计7389台次。
值得一提的是,双流今年还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臭氧污染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地,邀请了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双流大气污染防治“把脉问诊”。
同时强化研判会商,坚持环保、气象会商强化预警,召开现场会及工作例会22次,联合开展及时管控8次,组织夜查6次;坚持网格化巡查管控,累计巡查点位9337个,对发现的问题逐一进行了督促整改。
下一步,我区将对镇街空气自动子站提档升级,增加二氧化氮、臭氧监测等4项指标,将现12个镇街空气质量考核站扩充为6参数,提升大气监测预警水平。
碧
水
攻
坚
确保“一江清水绕双流”
双流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制定并印发实施方案和专项整治方案,推进江安河、金马河、杨柳河、白河等协同治理。
周末的凤翔湖公园内,散步休闲的居民众多,碧水清波荡漾,人人为流动的水韵所动。
今年以来,双流生态环境局会同相关部门,分3批次对全区各流域进行巡查,强化对黑臭水体治理、央省督察问题整改、省岷江沱江流域污染防治强化督查等重点问题的核查和督办,共计检查点位247个,对存在问题的57个点位发送了整改通知;
坚持水质通报,每周通报自动监测数据、每月通报手工监测数据,共印发月通报9期,周通报40期;
加强排污口排查,有序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管理工作,对入河排污口资料进行编辑整合,对全区23个规模以上入河排口进行了现场定位。
同时,我区加快推进饮用水保护区环境问题整治,积极对接、协调温江区、崇州市,加快推进金马河上游整治工程。
目前大朗堰综合治理已完成93%,清水沟综合整治工程温江段已完成箱涵施工及石鱼河温江段拆迁,金马湖大桥交通穿越规范化整治工程已基本完工。
双流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区将全面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和病害管网整治,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开展源头防患,对规划建设的住宅、道路、园区等项目,及早谋划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地下管网及处理设施与地面建筑“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用)协调推进,全力打好“碧水攻坚战”,确保“一江清水绕双流”。
标
本
兼
治
持续推进土壤攻坚战
今年,我区制定并印发了《2019年度成都市双流区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对工作进度情况实行实时监督监测。
双流生态环境局积极落实地下储罐备案制度,会同相关部门,共计排查上报8家工业企业地下储罐备案信息,涉及38个地下储罐,并配合市局开展重点监管企业周边土壤监督性监测工作。
同时开展“清废行动2019”专项行动,对生态环境部“清废行动”APP中涉及我区的4个点位进行排查和整改,并根据省市级相关部门现场核查提出的问题开展进一步整改。
我区将积极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导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主动聚焦大气、水、土壤污染源头管控,积极寻找科技治霾的妙法良方,不断加快科技治霾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和应用,着力构建水、天、地一体的生态监测网络系统,持续提高污染源头精准防控的能力和水平。
一片片湛蓝的天空、一条条明澈的河流、一处处清新的绿景,这是当代人的生态福祉,也将成为后世的绿色根基。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了更多人的蓝天幸福,双流将以披荆斩棘的魄力和恒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市民有更多的生态获得感与幸福感。
关于我们
主 编:鹏 哥
编 辑:佳 佳
新闻来源:综合成都生态环境、空港融媒等
主办单位:中共成都市双流区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双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6JraW4BMH2_cNUg3X7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