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攀岩》:成为高手,你准备好了吗

2019-09-11     丁明念响

2017年6月3日,美国攀岩大师亚历克斯徒手攀登上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3000英尺高的酋长岩,并以此拍摄的纪录片《Free Solo》,国内上映时翻译过来的则是《徒手攀岩》,此片也获得今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

这是一部关于冒险并成功的纪录片,也是一部探讨人性、亲情、爱情的纪录片,为了挑战梦想,在片中,我们看到亚历克斯如何一步步的跨越自我,并最终攀登上酋长岩的顶峰。

三个小时的紧张的攀登在纪录片中只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却让观看的人手心里捏着一把汗,而其中一名可爱的摄影师面对各个难关的时候,竟然不敢看摄像机,当没有攻克难关的时候,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当拍摄完成后,感叹以后再也不拍这样的纪录片了,按理最紧张的人应该是攀登过程中的亚历克斯,但是身边的人却比他更紧张。

《徒手攀岩》由亚裔美籍导演金国威和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联合执导, 2015年10月该片拍摄计划启动,2016年春天才开始拍摄,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拍摄完成,因为作为一个旁观者来说,导演组尽量保持一种物外状态,以免打扰到亚历克斯的心态,最终这部纪录片耗时807天才得以完成。但是在这之前,亚历克斯已经为徒手攀登酋长岩石准备了八年,这部纪录片让人感动的不仅仅在于成功的那一刻苦,更多则在于过程中的精彩。

风险和后果

在纪录片中,亚历克斯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风险和后果是两回事。徒手攀岩的风险很低,只是后果很严重。

其实这句话很好理解,风险很低,因为当把所有的不稳定因素都考虑在内时,风险是可控制的,比如我们都知道开汽车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只要遵守交通规则这种风险还是可控制的,有些人认为飞机风险更大,但是由于飞机的严格把控安全关,如上飞机过程的安检,飞机在地面上的检测标准,还是机长正式开飞机前对于各种机械的检测标准手机等等,这些按照规则办事,实际情况是乘坐飞机的风险是比汽车更加安全。

但地球人都知道,风险虽然可控,但是出事故的后果比较严重,特别是对于飞机来说,这种后果更严重。

同样对于攀岩,按亚历克斯来说,只要勤于练习,风险是可以控制的,所以每一次攀岩都会有纪录,然后根据纪录有针对的练习。当然一不小心后果还是有的,在影片中亚历克斯就有从高处摔下来的经历,只不过运气比较好,并没有造成大的后果罢了。

成为高手的一万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按每天8小时,一周5天计算,成为高手需要5年的时候,但是亚历克斯为这次攀登准备了8年,在不同的情况下攀登不同的地方,并最后的几年内光这个酋长岩,在有保护的情况下攀登了近60次,最终确认出最佳攀登的路线,

在这个线路中,还可以看到有一小段往下走和转折的路线,攀登并不是一往直前,不见南墙不回头,而是找到最优化的方案过程。

其中一个细节是亚历克斯拿着牙刷在酋长岩石上刷一些地方,就是要清理出哪怕一个微小的着力点都可能为自己的攀登打下一点点的基础,并且在每一个小的着力点上,手、脚之间如何配合亚历克斯都倒背如流,只有这种不间断的练习才让他的最后挑战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电影《飞驰人生》中,张驰在最后阶段没有领航员的情况下,独自一个上路,并不是他的自夸和自傲,而是在5年内,每天让儿子模拟领航员,张驰每天在脑海里开20遍巴音布鲁克赛道,如同亚历克斯一样,什么地方应该注意,什么地方应该如何操作,把一切细节都了然于胸才算真正准备好了。

日本一部感人的纪录片《寿司之神》许多人也是比较熟悉的,其中的主人公小野二郎一辈子只做寿司,食材很简单,就是米饭、醋、芥末、酱油和鱼生,但是他终其一生都奉献在做寿司上,正如他说的:一定还可以做得更好吃,我每天都在努力达到巅峰,但仍旧不知道,巅峰究竟在哪里。

不管是影视还是现实,只是讲述一个简单的道理,如何精益求精的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然后剩下的就是在别人眼中看上去的惊艳,对于自己来说只是简单的表演罢了。

在这种表演中,光凭借着一腔热血可不成,包括近年来屡屡发生的驴友野外出事的新闻,其中许多驴友其实并不具备任何野外生存的经验,凭着一腔热血和自以为是的风险不会找上自己,结果导致了意外的发生。

《徒手攀岩》可以说在这方面是一部很好的教科书,高手不是依靠热情和发疯的,而是依旧不断的练习和充分的准备。

准备好了才是高手的心态

2018年有一个新闻让很多驴友很揪心,刘银川在可可西里失踪了,至今依旧没有找到人,而其中最让人诟病的则是他带准备的食物和器材在专业的户外生存者来看是远远不够的。

根据他朋友圈发的记录来看,有专业人士分析这些食物只是20天的量,并不足以让他能够独自一人支撑需要至少60天才能走完的无人区,更何况其他装备也准备不足。

这只是基于部分资料的分析,具体情况如今无从得知,若真遇不测只希望天堂里一路走好。

做最坏的打算,以最好的心态去准备,这应该是每一个面对危险时应该持有的态度。

这部纪录片有三个月是停工状态,亚历克斯是准备挑战了,但是从心理上发现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就直接放弃了,而直到三个月后发现还是放不下挑战这件事,再一次的回归挑战,终于在精心准备之下,这一次成功了,让我们看到了不可思议的十分钟而真实却是三个多小时的攀登过程。

真正的高手是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放弃,什么时候应该是准备充足的,当然在这部纪录片中也讨论了心态的问题,而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准备应该是知识的储备及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认为自己准备充足了就充足了,要对环境和自身有一个充分的认知,这样才算是真正准备好了。

关于心态的问题,亚历克斯的攀登好友就说过为什么他不喜欢被摄像机跟着,因为会干扰他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并不能很好的把握自我,因此哪怕被剧组找了多次也没有答应去拍摄。

当然亚历克斯已经答应了这个拍摄项目,那么他要做的就是控制好自己的心态问题了,尽量忽视摄像机和其他人的存在,以免影响到自己,当然更大的挑战则是挑战过程中的恐惧心理了,在这点上他倒是占有一定基因上的优势,根据磁共振得出的结果则是他的杏仁核异于常人,对于恐惧相对来说有一点抵抗力,可能是习惯攀登了,不那么容易被恐惧左右。

包括当亚历克斯在准备挑战的过程中,又看到了两位同样是攀登好友失足的讣告,包括剧组和他的女友都在担心这些信息是不是对他造成不好的影响,不过如同他自己说的,风险可控,后果严重,他也明白徒手攀登意味着什么,也想过自己摔下来是什么样的后果,对此倒是坦然面对,确实是异于常人的。

当亚历克斯调整好心态后,一部伟大的纪录片就此诞生了,让人们看到面对挑战,一个人如何通过充足的准备战胜自我的精彩过程。

罗胖在一期节目里谈到这部纪录片时感叹:一个高手之所以是高手,不是因为他享受更多的自由,而是他看到了更多的限制。

有一万小时的定律,有无数次的准备,可以让一个人成为某一个行业的高手,不过更重要的则是自己明白什么时候应该进,什么时候应该退,而不仅仅凭借一股热血往前冲,这也是这部纪录片给的另一个启发。

当亚历克斯挑战成功之后,当镜头拉远时,酋长岩上的亚历克斯几乎看不见了,但是我们都知道他就站在上面,以双手告诉所有人,挑战永远都在,关键看你如何去做了。

当剧组有人问他挑战成功后做什么,常人理解可能就是休息个半天或者给自己放一个长假,亚历克斯的回答则是:回拖车,继续引体向上。

无论是挑战过程中,还是挑战成功,亚历克斯已经把高手的心态融入内心深处,一切都很正常,那就按平常一样应该如何就如何了。

这是一部令人刺激又平淡的记录片,正如有评论说的,这部纪录片给观众一个期待:主角作出不平凡的选择,也仅仅是个普通人。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某一领域的高手,关键是你准备好了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50dIG0BJleJMoPMm6M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