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里的大道理6:从经验人生到智慧人生

2019-10-09   段公子的剑

一切看起来有小聪明的人,往往都是依靠经验来指导行为和思维的人。

例如,有些人听到你是哪个地方的人,就把你划归到某一类人中,认为你必定有什么样的性情与行为;有些人看到你开的车抽的烟,就把你归类到某一个阶层,甚至以此判断对他有用无用,来决定与你的关系远近;在做事上这类人往往也主要以自己的经验为依据,忽视事物本质规律,不管环境与客观条件是否改变,一旦遇到超出自己经验范畴的便无法理解,表现出狭隘与偏激。

这我统称为经验型人生。

在《天道》中叶晓明、刘冰表现的就是经验型人生,在他们看到丁元英那价值四十万的顶级音响,就知道了自己碰到了高人,在创建格律诗之后,以他们的经验能小打小闹卖音响架能从乐圣这样的大公司牙缝里吃点残渣就不错,而丁元英的经营策略超出了他们的经验范畴,他们便有些不知所措,当看到六百万的官司,便陷入崩溃,根本不去思考什么客观条件,纷纷退股逃跑,于是就错过了改变人生的机会。

相对的,智能人生就是不以经验为行为准则,不拘泥于套路,抓住本质,善于为可实现的目标创造客观条件。

在《天道》中丁元英,芮小丹,肖亚文,乃至冯世杰都可以算作智能人生。

丁元英抓住的是商业的本质,质优价廉。

丁元英在战胜乐圣的谋划中不仅是商业中的套路,更重要的是质优价廉的本质,条件一步一步的实施,结果也自然形成,这在前面几篇文章中已经说过很多。

需要额外插一句的是,最近美国COSTCO在上海开业,遭到哄抢,以至于开业半天货被抢光,那种疯狂的景象是上海人傻钱多吗?

我想绝不是的。

上海人向来以精明著称,一个超市能让他们如此疯狂,理由只有一个:质优价廉。

资料显示,COSTCO主要选择中高端品牌,只有具有“爆款”潜质的商品才允许上架,绝对保证质优。另外在成本上把平均毛利率压到7%,毛利率最高不能超过14%,超过这个数字就要汇报CEO,需要董事局批准,而一般超市的毛利率在15%到25%。并且供应商的货品定价在别的地方比COSTCO还低,就永远不会再出现在COSTCO的货架上。

以上这些条件对的严格的执行,就保证了COSTCO的质优价廉。

所以在中国开业第一天网上才会有这样的段子,有人在COSTCO买了几瓶茅台与五粮液,转手卖出就赚了一万多,这就是要去抢的原因。

当然现在好像据说COSTCO上海店的许多商品的价格已经提升了,抢的人应该已经变少了。

芮小丹抓住的是爱情的本质,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爱情。

芮小丹看见丁元英第一眼的时候,丁元英刚跟韩楚风喝了一夜酒,说话还满嘴酒气,对于一个女士来说第一印象非常不好,再见丁元英的时候,丁元英正搬着方便面上楼,这一年没工作也没见他干什么事,就像个混混,落魄的很。但芮小丹并没有因此就对丁元英有很大成见,通过吃饭聊天,以及音乐音响等,很快就真正了解了丁元英是什么样的人,并与之相爱。

芮小丹是完全不受世俗生活经验的束缚,她对待再了不起的人、事、物都能淡定从容,坦然自若地过着每一天,当生则生,当死则死,当爱则爱,所以她毫无成见的主动接触丁元英,也不期望什么婚姻名分天长地久,只是珍惜能够相互拥有的每一天,或许她知道死亡随时可以来临,连生死都已超越。

肖亚文抓住的是职场的本质,是一个善于把握机会创造机会的人。

肖亚文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条件,没有家庭背景,也没有芮小丹那样的性情与容貌。但肖亚文独立,自信、干练、做事极有分寸,这是一个职业经理所必备的素质。

她在遇到丁元英这样的高人的时候,不会轻易让丁元英从自己的人生中消失,虽然公司解散,他们已经不再有什么关系了,但肖亚文还是利用租房的事情,通过芮小丹间接与丁元英保持了联系。

原本只是租个房子,而丁元英对住哪儿,房子好坏都不太关心。这是很简单一件事,可她却专门飞去德国跟闺蜜说这件事,让自己的闺蜜和丁元英产生联系。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她看人有多准,不仅看出丁元英是她这一生难得一遇的高人,或许她早已算准了以芮小丹的性情与容貌,只要接触必然会和丁元英在一起。

她在德国与芮小丹见面时说起丁元英,看似警告芮小丹,实质却用了一种让女人非常好奇的方式。他不是人,他跟正常人的思维颠倒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他是魔,是极品混混,你千万不要和他恋爱,和他恋爱就像进地狱,这种不是人的人是个女人都受不了,他妻子只跟他过了半年就离婚了。

很难说她不是早已设想好的,故意这么安排这么说的。她认定丁元英是能给她带来人生变化的高人,而芮小丹这样一个心地纯良,重精神不重物质的女孩来说,这样说比说他有房有车多有钱更能引起她的兴趣。

结果应该不出她的所料,丁元英和芮小丹相爱了,最终通过格律诗事件,肖亚文也从一个普通的公司小职员,成为了格律诗的董事长。

肖亚文是职场成功的典范,有追求也有自知之明,能看到高手的本质,自身不断地思考觉悟提升,最终创造出机会,把握住机会。

冯世杰与肖亚文类似,知道自己不是高人,但却善于利用高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并且冯世杰高于刘冰、叶晓明、乃至肖亚文的并不是情商或者智商,是他做事并没有只想自己的利益,他想的是整个村子

他能借音乐找茬和丁元英搭上关系,请芮小丹到农村吃饭,送农村土特产品,让芮小丹对贫困的王庙村产生同情心,利用芮小丹成功引来丁元英帮助王庙村,这一切看似套路,却并不让人反感,因为他是真正想让整个王庙村脱贫致富的人,并不只是个人利益。因此在他看不懂未来,也跟着退股时,还是站在村民的角度,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生产线,最后即便肖亚文成为公司法人,所有人包括乐圣也都看似在为王庙村打工,在为王庙村脱贫做贡献。

这种有利他想法的人,从本质上就比只是利己的人高出了几个层级,也就不是小聪明所能够比的。

因而反过来想,丁元英图什么呢?格律诗音响的这件事整个是他一手策划,看起来却并没有任何利益。这种注定惹来麻烦与骂名的事情,他还要去做,第一说明了他对芮小丹真的没有抵抗力,真的爱她,英雄为美人所做的事情,除了危难时刻显身手之外,还有就是为了完成所爱的人的心愿。另一个原因,这不是一件只为某个人赚钱,自私的事。

前面几篇关于《天道》的文章,重点写了丁元英的静气、贵气、杀气和一些思维方式,有朋友留言问怎样才能达到这些。

我认为首先就是思维的深度,智慧就是抓住本质发现规律。

这也是对大多数人来说从经验型人生到智能人生必须要经过的磨练。

而如何才能有思维的深度,我认为首先要摆脱经验型人生的束缚。经验型人生是表面的肤浅的,许多经验型的论点都是自相矛盾的,例如许许多多的俗话说,忽视了客观条件和环境将无所适从。

是否观察到本质客观的标准非常重要,比如评价医学好坏,有无用处的标准,不是西医好还是中医好,它的标准一定应该是:疗效。

而不是意识形态或者大脑中存在的站队思维。

而经验往往是一种主观的站队思维,就像一开始所说的,拥有小聪明的人总是用主观经验代替客观条件。摆脱不了经验局限,就很难发现事物本质规律,智能人生就是依据规律,什么条件就会达成什么结果来判断。

可能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对于一个课题想了很多,试图过深入思考,但把自己弄得很累,思维上却徒劳无功,也没有高质量地解决问题,仅仅是触碰到问题表面就结束了。

这是因为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弱点:贪婪、恐惧、犹豫、自负、盲目、急躁、患得患失,使得机械、表面和片面地看问题占了大多数。

虽然大多数人总是说“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但在具体事物的认知上,规律就是规律,只有你顺应不顺应它,却不能让“规律”跟着你的喜好走,没有把握本质规律的认识,那么将长期处于个性化经验的不断总结一推翻的循环之中。

能克服人性的弱点,不带偏见的思维,自然会多几分静气。

第二就是更加明确自己真正要达到的目标。

很多年前杨德昌有一部电影《麻将》,里面的小混混在骗人的时候总在说“没人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无论是谁,问几句你究竟想要什么,就被问晕了,他们的骗术因此屡屡得逞,当然到电影最后连他们几个小骗子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了?每个人都陷入了混乱崩溃之中。

现实生活中也一样,许多骗术就是在利用你内心纷乱的欲望来骗人,因而有句话说:“是否让人上当往往并不取决于骗子们的技巧有多高明,而是取决于我们内心深处某个未获得实现的欲望有多强烈。”

内心没有清晰的人生目标,而总是有各种乱七八糟的欲望,就难免被骗子带进沟里。

因而无论是修佛修道哪种修行方式,很多都是要清除自身混乱的欲望,不混乱的时候,那些冷静、耐心、坚韧、果敢、自信、宽容……等等许多品质就会自然出现在你的身上。

同样的,没有了混乱的欲望,有了清晰的目标,也就不为引诱所迷惑,自然就会多出几分贵气。

第三要建立自己的人生哲学思维。

一些有大成就的人往往有自己的人生哲学,例如巴菲特索罗斯们有自己的投资哲学,乔布斯马斯克们有自己的经营哲学,战争时期许多著名将领有自己的军事哲学。这就是把自己的经验升华到了哲学思维。

因为这就像丁元英的强势文化属性和弱势文化属性的思维一样,是做人做事根据的底线和根基。例如信奉弱势文化的必然以找到安身的集体为目标,这样才会感到安全,必然会形成圆融讨好的人格。信奉强势文化的必然要以自身的强大为目标,必然会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甚至孤独的生活。

有句话说,羊群是成群结队的,猛兽总是孤独,或许像丁元英那样的人注定孤独如猛兽,自带杀气,但我并不觉得作为一个普通人一定要这样,只是有少数人随着社会地位或者职场地位的提升,可以决定另一些人的生存和命运,到了那时杀气自然也就会出现。

最后想要说的是,现代生活是丰富的,并不一定说哪种人生哲学一定好,哪种一定不好,只是说无论哪一种,都将决定你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

来源网络:如来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