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土星的卫星,区别为何这么大?卡西尼眼中的土卫族群长这样

2020-06-16     天天科技说

原标题:都是土星的卫星,区别为何这么大?卡西尼眼中的土卫族群长这样

土卫一:直径400公里,是一颗布满了撞击坑的冰质小卫星。其中最大的赫歇尔撞击坑宽度约140公里,几乎达到土卫一直径的三分之一,也因此使得这颗小卫星的外观看起来有些凶恶,尤其是看过星际大战电影的科幻迷,大概忘不了其中的"死星"。事实上,只要造成此一撞击坑的撞击规模再大上一些,这颗小卫星真的就会完全毁灭。在这幅卡西尼号卫星拍摄的影像里,这颗同步自转的卫星远离土星的半球沐浴在阳光中,大撞击坑则位于右侧的临边附近。此外,在坑底投射出长长暗影的赫歇尔坑中央山峰几乎和地球上的珠峰等高。

土卫二:被命名为“虎纹”的这个长条状特征正在从土卫二的内部向空间喷射冰状物,从而在土卫二的南极上空产生细小的冰颗粒云,并为土星神秘的E环提供了原料。图中土卫二的高分辨率影像由卡西尼号飞船在密近飞掠时拍摄。被命名为虎纹的异常表面特征用蓝色表示。为什么土卫二是活动的?这一直是个谜,因为它的邻居、近似相同大小的土卫一是死寂的。科学家近来对喷出的冰颗粒的分析,已经获取证据,证明在土卫二内部存在有复合有机分子。

土卫三:许多卫星都难以承受激烈的碰撞,而直径约为1000公里的土卫三,密度和水冰相当,却在一次猛烈碰撞后幸存了下来,留下了一个宽广的奥德赛撞击坑。奥德赛陨石坑出现在土卫三的前半球,也被称为大盆地,其高耸坑壁内部相当多的小陨石坑体现出土卫三的年龄十分古老。

土卫四:在卡西尼号探测器最后一次近距离接近小型冰封的卫星——土卫四期间,在拍摄的照片中,一个伤痕累累的冰封地表浮现了出来。这张卡西尼号探测器拍摄的照片视角朝向了冰封的土卫四,背景则是庞大的土星及其光环。当时卡西尼号正从距离土卫四地表474千米的地方掠过。这是卡西尼号在长时间的土星之旅期间第5次近距离遭遇土卫四。

土卫五:在这张照片中,土卫五位于正中央。同时在背景上还能看到土星的光环以及另外的三颗卫星 。土卫四位于土卫五正上方,土卫三出现在左上方,是较大的那颗;左上方的小白点则是土卫十一。土卫五是土星第二大卫星 ,主要由冰组成。拍摄这张照片时,卡西尼号探测器在距离其表面仅约69公里处飞过。土卫五直径约1528公里,并且处于潮汐锁定状态,也就是说当它围绕土星 公转时,永远以相同的一面朝向土星。虽然它是土星的第二大卫星 ,但和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比起来还是差了一大截,土卫六的直径超过5000公里,差不多是土卫五的三倍不止。

土卫六:笼罩在厚厚的大气中,土卫六的真身确实难以看到。悬浮在上层大气中的小颗粒造成几乎不可穿透的浓雾,强烈地散射可见波段的光,并把土卫六的表面特征隐藏起来。然而土卫六的表面在红外波段却可以被窥视到,红外波段散射较为微弱,大气吸收减少。此图的中间是可见光波段的土卫六形象,周围则排列着这颗卫星的最清晰红外全球影像,这是卡西尼飞船上搭载的红外测绘谱仪(VIMS)得到的红外影像数据的处理结果。

土卫七:拍摄这张照片时,卡西尼号当时正从距离卫星505千米的地方掠过。土卫七是土星最大的一颗不规则(土豆状)卫星,它可能是一次猛烈撞击事件的残留。科学家认为,土卫七奇怪的海绵状外观表示这个天体的密度低得极不寻常,密度仅约为水的一半。低密度造成土卫七表面多孔、重力很低。这些特性意味着来袭的撞击天体扬起的物质再也不会落回土卫七表面,而成为土星环的一部分。

土卫八:土卫八发生了什么?这个奇怪世界的大部分和煤一样黑,而其它部分和冰一样亮。黑暗物质的成分是未知的,但红外光谱表明,它可能包含某些碳的形式。土卫八具有异常的赤道脊,使得它看似一颗核桃。在南面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撞击陨石坑,覆盖约450公里范围,它叠加在一个大小相似的更老的陨石坑上面。黑暗物质不断覆盖土卫八的最东面的区域,把陨石坑和高地变暗。

土卫九:这幅高清照片是卡西尼号在飞掠土卫九时拍摄的,图上能显示出土卫九地表小至74米的细节信息。在土星的天然卫星族群里,土卫九看上去并不起眼,相对更不为人们熟知。它的直径为213公里,略低于土卫八和土卫一。但是,它有一点却不同寻常:其它与土卫九个头差不多的卫星因为自身引力不够大,外形通常并不规则,而土卫九却与众不同,这颗特立独行的卫星竟然呈圆球形。科学家怀疑它在形成早期,受到内部加热而软化,长成了如今这般圆头圆脑的模样。除此之外,土卫九的密度也高于其它环绕土星的冰状卫星,内部可能形成为致密的岩石核心,因此它和土星的其它卫星截然不同。

土卫十:这是卡西尼探测器拍摄到的土卫十的近照,图片中可清晰地呈现其“沙质面孔”。 土卫十直径只有177公里,与姊妹卫星土卫十一共享运行轨道,它们都是体积较小的 岩石卫星 ,远古陨坑在其表面形成不规则外形的砾石簇,还有大量的刮痕和沟槽暗示着曾有较大的天体进行过侧击碰撞。令人称奇的是,土卫十和土卫十一在轨道上会周期性地彼此交换位置,这在土星所有卫星中是个特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1jxuHIBiuFnsJQVb42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