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龙津路

2019-07-13   掌上抚州

早些时候的龙津路,北起临川大道(以前叫五交化),南连公园路,在临川二中老校区那片,就是长辈们常说的城关。现在的它已经往南延伸到了王安石西大道,贯穿整个上顿渡老镇中心的南北。


小 镇 繁 华


龙津路在我们上渡人的印象里,一直都是比较繁华的一条街,特别是北段,很早的时候就被冠为文明示范街了。

街道两边各种商店,琳琅满目,平时街面上也是车水马龙,一片欣欣向荣。可以说,它是整个上渡的商业灵魂。


往南过了建设路交叉口,就是龙津路南段。这边就比较有烟火气儿了,吃的、玩的也比较多,毕竟这边有学校,比如临川二小、临川二中,还有一些幼儿园,伢仔比较多。还有全镇的菜篮子:上渡菜市场,也在这条街的东侧。基本的生活物质所需在这里都能满足。


我们上顿渡人除了工作,平时过日子也就是接送孩子上学放学、逛逛菜市场买买菜,奢求并不多。


除了物质生活,这里也是上顿渡人娱乐生活所在。还记得90年代,那个时候还是录像带时代,这条街出现过很多录像厅,我们上渡很多人的港片启蒙就是在这里发源的。

后来,大家也知道,后来家家普及VCD、DVD机,再后来互联网接踵而至,录像厅就这样消逝了。


日新月异的城市化进程,让越来越多的老街、古老建筑被清一色的高楼大厦所代替,那些老上顿渡记忆中的地标建筑,越来越少,每次回去都会有股莫名的陌生感。

曾经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记忆的上渡老电影院,已经关张好些年了,据说不久会被拆除。还记得小时候看一场《妈妈再爱我一次》,哭得稀里哗啦的;02年的《珍珠港》,第一次感受到了美国大片的震撼。


拆 迁


近些年,每次回趟上顿渡,总能听到街坊邻居说,哪儿哪儿又要拆了,哪儿哪儿又要搬了。特别是电影院的周围小区,几乎被拆光了。


街东边的一座老楼也在拆迁,底楼一排的临街店面,有些已经搬空,也有还在叫卖的,喇叭里喊着”房子拆迁,全场水果特价甩卖”。


“我这家粉店开了几十年,一下子还真不舍搬。马上要拆了,我来收拾东西,正打算在临川新城那边盘个新店。。。”老阿姨说。


就在街对面有一条小巷,之前叫体育路,现在改叫洲下路,上渡人都懂的。

早些时候,这里是镇上的饭馆一条街,以风味小炒取胜,远近闻名。一百来米的街两边,满满当当的都是排挡。


每逢赶集,一到饭点,这里更是人头攒动、水泄不通。


现在看起来,多了许些的冷清。

许多店面,里面或者搬空,或者直接关张。只有那么一两家老牌馆子还在经营。前段时间,还来这边吃过饭,老板还是那么热情,炒上两个小菜,味道还是那么可口,价格又便宜。


看到饭馆旁边的这幢居民楼正在拆除,我不禁有些担心,这条颇具上渡烟火味的小巷,或者也难逃被拆除的命运。


小巷往东一点就是上渡菜市场,我也拐进去逛了一下。除了周边多了些新居民楼,菜场的原来结构布局基本上没什么变化。


菜场的路口就是洲下小区,这里曾是整个镇上的鞋子聚集地,不管是温州系的真皮皮鞋,还是莆田系的高仿运动鞋,都可以在这儿买到,物美价又廉。

小时候经常跟着妈妈来这儿买鞋子。



记忆中,上渡菜市场最早是由一个U型的居民楼围而起之的市场,菜市主要集中在楼中间的那个U型空位。一楼二楼一般是店铺,有布匹、干货、服装、裁缝店等等,上面第三层有人居住。

慢慢的,由于这个楼年份太久,我听买衣服的阿姨讲,马上也要被拆除了。


比如这家服装店铺,仔细看早些年留下来的店名,“临川县福利厂民福商店”,就可知道这个楼的年份有多久远。


尽管这里要拆迁,咱们上渡人的小日子还是要继续的,民以食为天,咱们的一日三餐不可辜负。

菜市场里还是一副繁忙的景象。


磐 涅


走出菜市场,继续往南朝城关的方向走,到金山大道(以前叫公园路)往西一拐,就可以上龙津桥了。


公园路靠河边的这块,早些时候是镇上木材的聚散地。因为在宜黄河边上,木材贩子通过水运,就可以很方便地把附近山区的木头运到这里,小时候经常能看到这里堆满各种各样的木材。


早些时候,河东河西两乡居民的交通往来,一般主要是靠下游的上顿渡大桥来承担。现在龙津桥的出现,大大地方便了河两岸的来往。

站在龙津桥上,往南边看,那座凉亭还在!你还记得这座凉亭吗?

在没有龙津桥之前,这座亭子连着一道铁索桥,那是通往安石公园(以前叫中洲公园)的必经之路。小时候每次走过那个摇晃的索桥都是充满乐趣,心里又是害怕又是欢喜。


南边上游不远处,新开工不久的才子大桥,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据说这将会是一座景观桥,桥上会加建观景台、休闲亭等仿古建筑,不禁让人期待。


查看历年的卫星地图,你会发现上顿渡一些老街的肌理虽然非常清晰,但拆迁正在慢慢侵蚀它的格局。


几年前的上顿渡卫星图


上图的是原来的河西农业机械厂,图是河西渡口,在“一河两岸”的规划大潮中,这两个点在近几年也被夷为平地。

这两个地方也充满回忆,小时候经常和三五个小伙伴到机械厂爬墙掏鸟窝。那个时候,从河东到河西,摆渡坐船是最便捷的,和划船的叔叔讲讲家,单趟也就一个人五毛钱,河西渡口也是去外婆家的必经之路。

图是一个居民小区,我路过的时候,现在是这个样子。


还比如宜黄河东岸的那条老街(具体名字无从考证,河东街?),河道旁边原先有一排古朴的民居,河东渡口也在这儿。记得小时候这边的居民除了在老街做点小买卖,还会靠打鱼和摆渡补贴家用。

在下游还没建水电大坝之前,原先的宜黄河水质是非常好的,上渡人夏天都会在这儿游泳,还可以在河里洗衣、洗菜、打鱼。

改造前的印象

改造后的实景

河东渡口改造前后


上顿渡的本地土著都知道,这条街之前是镇上最最最古老的一条街,可以说是整个上顿渡镇的古老灵魂,但就是被粗暴地、毫不保留地给拆除了!

拆除前的老街,古朴的明、清建筑,还有民国建筑,石板路。

改造前的老街 图片@临川晚报


老街被改造成的河滨广场,而今成了上渡老年人打牌下棋、散步、广场舞聚集地。



老街改造后,被命名为中兴路


乡 愁


改造、拆迁、搬离,或许多年后,曾经满载我们记忆的上顿渡将面目全非、彻底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

怎么在保留地方文化、地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化改造?这或许是考验抚州城市建设者智慧的关键时刻。


树欲静而风不止,历史的车轮总是在往前走,我们只能用最温暖、柔软的乡愁,去守护那一方文化,去守护我们每个人心中住着得那一条老街。

关于老上顿渡

亲们有哪些美好的独家记忆呢

欢迎评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