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宝宝抵抗力差老生病?儿科主任:这些生活细节提高宝宝抵抗力

2019-11-20   儿科医生王东记

进入冬季,天气干燥,燥易伤肺。宝宝年龄小,常常因免疫力不足而老生病。很多家长在宝宝成长阶段都会有这样的烦恼:宝宝怎么老是三天两头生病,免疫力较差怎么办?每次生病都很心疼,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帮助宝宝提高免疫力。

其实宝宝免疫力的高低变化大部分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但是也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饮食、睡眠、运动、压力等都会对免疫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良好的免疫力是宝宝免于生病的基础,因此要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应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

饮食健康,营养均衡

1.母乳喂养是重要法宝。母乳比代乳品含有更多的免疫活性物质,其中含有防止细菌、病毒入侵体内的免疫球蛋白,从而具有增强免疫的功能,阻止有害菌的生长,可减少宝宝感染的机会。通常我们建议纯母乳喂养至少到 6 岁,这样有利于孩子提高抵抗力。

2.宝宝若偏食、营养不均衡都会造成抵抗力下降,因此家长不要让宝宝养成偏食挑食的习惯。而且也不要让宝宝吃的过饱,要知道吃得多不如吃得对,俗话说“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宝宝脏腑娇嫩,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健全。若吃得过饱,会使胃肠负担加重,消化功能紊乱,容易发生积食、腹痛,导致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3.冬季传染病增多,宝宝饮食应以优质蛋白为主,适当增加含热量高的食物,从而增加宝宝体能。可以增加鱼、鸡、鸭、牛肉和豆制品的比重,多吃些汤类和粥类食品,以减少气候干燥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还可以适当补锌,锌是人体内很多重要酶的构成成分,帮助孩子提高自身免疫力。

4.多吃蔬果,绿色蔬菜中含有特别丰富的叶酸,而叶酸是人体内合成免疫物质所需要的重要成分。很多蔬菜中亦含有大量类黄酮和维生素C,两者共同作用,对增强人体抵抗力很有帮助。

5.冬季,天气干燥,要多让宝宝喝白开水,尽量少喝含糖饮料。宝宝每天的运动量要比成人大,水分的流失也就更快,更需要随时补充水分。而且宝宝多喝水可以保持黏膜湿润,成为抵挡细菌的重要防线。

注意保暖,及时添衣

判断宝宝冷不冷,是否需要添衣,不是摸宝宝手脚来判断,应该摸得是宝宝的颈背部。冬季昼夜温差大,因此家长应该时刻注意增减衣物,可以早晚多加一件薄外套,到中午天热时应适当减少衣服。宝宝运动完出汗要及时先擦汗再脱衣,并且要注意重要部位及局部保暖,如脚部以及肚子,出门要给宝宝带上帽子、手套等来进行保护。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宝宝食欲,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抵抗力就会明显,从而避免遭受各种疾病的困扰。当天晴时,应多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让宝宝多晒晒太阳,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宝宝的抵抗力,也可以有助于宝宝肌肉关节的力量和协调能力的发展。此外,居室要定时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新鲜。

充足睡眠,按时作息

充足的睡眠是好身体的基础,宝宝睡眠不足会影响到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宝宝生长发育。而且充足的睡眠可以使T细胞数目增多,从而提高宝宝抵抗力。夜晚11点开始是肝脏的排毒时间,睡眠时间过晚容易导致肝脏排毒不畅,进而很容易令各种细菌和病毒入侵体内。家长一定要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睡觉时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25℃之间,这样才不会让宝宝着凉。

中医推拿,疏通经络

家长可以在家给宝宝捏捏脊,不仅可以提高宝宝的抵抗力,增强抗病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孩子生长发育,强身健体,改善睡眠,防治多种疾病,对体质较弱、脾胃虚的宝宝效果最为明显。寒从脚起,幼儿脚底发凉会引起呼吸道抵抗力下降,故脚部的保温最为重要,家长也可以给宝宝泡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