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第一次中日战争,对日本和中国的影响都非常大,不过当时的晚清并没有因此做出什么改变,日本则早在实施明治维新时就意图征服亚洲,征服全世界。
1900年,日本作为八国联军的主力之一,占领了我国天津、北京,并且利用《辛丑条约》在我国京、津一带驻屯重兵;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趁机向德国宣战,进而占据山东,便于次年与袁世凯签订了《二十一条》。
皇姑屯事件发生后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并且拥立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1932年1月,日军向上海发起进攻,淞沪战争爆发;1937年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但我国人民便不会忘记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烧杀抢掠、毫无人性的行为,而日本却在教科书上歪曲这段历史。
他们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描述是“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
对“九一八事变”的描述是“由于政府的外交方针无法解决日本人在满洲受到的不法行为的伤害,国民日益不满,有很多人支持关东军的行动,陆军收到了巨额援助金。”
对“七七事变”的讲述则是“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日本的所作所为让那些受到日本伤害的人感到愤怒不已,也让我国的民众难消怒气,而有人也指出,在抗战时期,日本人为什么喜欢塞糖给小孩吃?血的教训我们不能忘。
事实上从日本发动战争到结束战争,直至今日都否认自己是“侵略”的行为,即使在14的抗战中,日军在我国制造了镇江惨案、南京大屠杀、平阳惨案等让人无法忘怀的事情。
日军实施了“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这些日军并不会管孩子是在娘胎里,还是嗷嗷待哺,亦或是几岁、十几岁的孩童,都不曾放过,那么又为什么有些日军喜欢给糖吃?
那就要说到日方所宣传的“中日亲善,东亚共荣”,就如日方在溥仪被赶出皇宫对其称要帮助他复辟,但日方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帮助溥仪复辟,不过是一副伪善的嘴脸。
日方很清楚,如果只表现出了“恶”,侵占就会变难,即使是成功了,也不过是一时的,但在作恶的同时,又宣传自己其实是帮助大家复兴家园的“天使”,维护好自己的形象,并且拍摄许多“中日亲善”的照片,以此蛊惑民众,那么日方就会迅速的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就好比是,一个人推翻了另一个人的房子,但他却说是风暴的错,风暴也会推翻房子,房子倒塌就会伤害到屋子里的人,因此这人就会对另一个人说“我实际是为了你好”,然后递过去一些糖,还要求另一个人笑脸相迎。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考虑到孩子不会构成威胁,并且与小孩亲近后,还可以向孩子打听到中国军队的消息,于是日本人不仅会给孩子糖,还会给一些罐头、米饭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xRrS3MBnkjnB-0zK3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