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娜
阿娇像从遥远的香港传奇里走出来的女子,美丽,脆弱,飘零。她的美不是那种强悍的,富有生命力的美;而是忧伤里有惊诧,脆弱里有迷惘,那么易折,需要小心轻放。
身世坎坷的陋巷美人,一朝飞黄腾达,万人倾慕,然后偏偏迎来致命一击。命运的浮浮沉沉在她身上有着不由分说的奇异力量,像某种古老的巫术,仿佛总跟这个脆弱女子开着不怀好意的玩笑。
然后你看着她跌跌撞撞,一头扎进自己的不可知。
阿娇很少在公众面前放狠话,她更擅长的是低头。就像《倾城之恋》里范柳原说白流苏,“你有一个特长,你很擅长低头。”
如果说白流苏的低头,是一种高级的调情手段,以退为进地唤醒男性的好奇心与保护欲;那么阿娇的低头,则是她早年在破碎与漂泊里学会的自我保护手段,用示弱来获得怜惜与谅解——
只是她严重低估了群体的恶意,对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根本一无所知。
出道那么多年,阿娇似乎从没学会跟媒体和公众周旋、套路。她总是情真意切地将心事和盘托出,从十年前的“很傻很天真”开始,她说什么好像都成了笑话。是的,那本不是她的错,可我不相信“艳照门”事件的其他当事人,没有过一丝丝的愤怒和懊悔,哪怕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
他们只是将所有跌宕起伏的情绪都默默吞下,只有阿娇一个人傻傻地出来坦白。于是她对观众制造了另一重冒犯,于是她变成众矢之的。
阿娇当然是脆弱的。
从小辗转寄人篱下,最疼她的爷爷也去世后,只能跟表姐相依为命。说一句要超越原生家庭是容易的,可是那种刻在骨子里的惶恐和不安全感,需要遇见多少温暖和甜才能稀释?
一个人的生命底色,根本容不得你选择。
只是,把脆弱拿出来展览,收获的只会是恶意。
“老实人在哪里,我年纪不小了”,“不想再谈恋爱,只想结婚生子”,阿娇的每一次自我表达,都成了被踩被讥笑的由头。
有时候我觉得挺悲哀的,好像我们丧失了对他人的理解能力,以及对这个世界丰富性的欣赏与包容,只是一味地希望所有女明星都变得又强又飒爽,恨不得她们个个都手撕渣男,刀砍老公。
阿娇也常常被拿出来跟阿sa比较。阿sa个性爽朗,聪明,情商高,拿得起放得下;相比之下,阿娇总是怯怯的,在感情里显得卑微,被伤害了依然学不乖,不够洒脱。观众对阿娇的怜惜里,也有着“恨铁不成钢”的恨,你那么有钱那么美,本可以更潇洒的。
可是,阿娇为什么要学会潇洒?她想要一个家庭,或许并没有那么爱对方,但是贪慕世俗的安稳;想生一个小孩,给ta最好的童年,仿佛也可以把自己的缺失的,重新活一遍。
外人看着觉得不爽,我现在倒觉得,这也没什么不好。你不是她,你永远无法体会她的缺失,她的渴望,以及那些破碎和低姿态里,也有着她想要的东西。
阿娇什么都知道。
有次上综艺《举杯喝喝喝》,有个游戏环节,阿娇读一张卡片,那张卡片上说她情商不高,不会说话,她坦然地回应说,我就这样做自己,挺好的。
不是所有人都要去学习萧亚轩的潇洒和阿sa的情商,到最后你会发现,你只能走上自己的路途,臣服于自己的命运。不去迎合主流价值观,在我看来,也是另一种强大。
阿娇其实一直坦然地做着自己。
跟新婚老公赖弘国上综艺,赖弘国细心,体贴,而她总有着清冷感,和淡淡的疏离。
一边切菜一边和其他明星闲聊,她说自己家本来有个做饭的阿姨,做了20多年了,但是现在阿姨退休了,她没有再找,因为很难相信别人。
脆弱,不安全感,个性疏离又念旧。这就是阿娇,她接纳了自己,也放过了自己。
说句找骂的话,这么多年了,我一直私心觉得,其实阿娇放过了自己,是观众耿耿于怀罢了。
最近有个传闻,有人爆料说阿娇的老公赖弘国出轨网红,后来爆料者出来道歉,承认自己捏造事实,因为太喜欢阿娇,替阿娇不值。
阿娇也替老公发声,“开学第一天,这个热闹我们不凑。雨女无瓜。”雨女无瓜,就是“与你无关”的意思,从阿娇口中说出,算是狠话了。
这个闹剧里最细思恐极的一点是:观众在阿娇身上投射了太多自我的情感,欲望和恐惧——你那么卑微那么弱,你不可能幸福的。所以他们要从任何的风吹草动和蛛丝马迹里,寻找到她不会幸福的证据,好证明自己的预判是正确的。
他们不会理解,为什么萧亚轩对“鲜肉收割机”的赞美,不仅不领情,还严肃地声明说自己和男朋友是想结婚生小孩的;阿娇也不会再容忍网友一厢情愿的“替你不值”,她们都选择了自己想要的,认为最值得的一种人生,尽管有着各自的苦与乐。
尽管并不认同,但我很想祝福阿娇。我从来没有如此迫切地,想要看到一个女明星幸福,得到她想要的世俗安稳。
也祝福所有姑娘,放过自己。
允许自己的脆弱,也看见自己的强大。
...END
作者:李娜,坐标北京,一个水瓶座文艺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