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枕上书》:翻山越岭之后,一场类型回归的胜利

2020-03-07     影视Mirror

行至结尾,《三生三世枕上书》的热度口碑,无疑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两个月前,它在竞争最为激烈的时期登场,与线上娱乐活动共争观众们的分分秒秒。但时间没有消弭观众对它的热情与肯定。截至发稿,近 19万人在豆瓣为它打下平均 6.2分的评分, 评论人数超过前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而站在结尾总结这近两个月来的播出曲线也不难发现,除了对于演员所带来的天然话题,始终贯穿在《三生三世枕上书》舆论场上的,还有对IP改编的肯定、对原创内容的认同以及对视效制作的满足。

“我就爱吃这口菜,越吃越香。”

“看小说的时候就觉得阿兰若是整本书中最让人觉得宿命的一世。”

“天界也如人间,这是神仙们的艰难爱情与成长啊。”

这种沸腾的舆论,在影视市场并不少见,但对于向来处于喧嚣中的仙恋剧而言,无疑是浓墨重彩且意义非常的。尤其当时间线拉的再长一些,回顾在IP改编空前盛行的那些年里,相关类型作品逐步下滑的舆论曲线、口碑曲线,或许就更惊叹于它在内容上的回归和引导。

常规之下,变则生思。

如今,站在这个特殊的节点,我们不妨再次回到《三生三世枕上书》的原点,从剧本改编、视效水平、镜头语言等方面,一同聊聊它所赋予行业的特殊含义。

扬长避短的改编之路

《三生三世枕上书》的故事,是从小狐狸凤九无忧无虑的青丘生活开始的。

不谙世事的小狐狸,活泼贪玩却误闯禁地,危险来临之际,幸遇崇拜之人相救,感念之下,也由此走上报恩之路。

这是一个叙事清晰而铺垫完全的顺序开头,人物关系初露端倪,叙事细节已经埋下,只等故事完全展开。

但这同时也是全剧改编最大的地方。不同于原著中起于青丘白浅大婚时凤九东华的初见,而后逐渐向前追溯至千百年前相伴经历的倒叙写法,在《三生三世枕上书》影视化的过程中,剧本捋顺了故事线,大刀阔斧地删减了原著中时间错乱的倒叙、插叙、支线。

这样的改编方式,并非我们所习以为常的“原著至上”,但 从故事性上来考虑,这无疑是《三生三世枕上书》中最为惊艳与友好之处。

微博网友曾在话题中探讨这一改编模式带来的惊喜,“ 从凤九东华,到小九宋玄仁,再到阿兰若沉晔,这是一场从发生到发展的爱情。我当然喜欢梵音谷的高潮单元,但我更想看到他们初遇、相识、喜欢、深爱,层层升温,让人难以抗拒。

没有什么比“自来水”观众们更能反应对于影视剧的态度。顺序的改编,赋予了整剧从剧本到制作以天马行空到逐步走实的思路转变。原著变成一个支点,在和电视剧制作思维的不断碰撞中,将 基因仍在、骨架更佳的《三生三世枕上书》送上热度榜首。

而从剧本、拍摄到后期制作来看,这种高于形式的取舍是始终贯穿在《三生三世枕上书》影视化过程的主轴线上的。

一方面,除却对于主线的梳理,《三生三世枕上书》的影视化过程中还对原著中寥寥一笔带过的凡间故事进行了充分的扩展,以区别于仙界的拍摄手法,填充并丰富了原著中诸多模糊的细节。

另一方面,在剧中,同时不乏东华撞见凤九洗澡、凤九讨要镯子、凤九变帕子等1: 1名场面复刻。这些自原著起便闻名在外的高潮情节,像是《三生三世枕上书》中丰润的血肉,搭配着被重整的骨架,共同塑造成最独一无二也最恰到好处的作品。

从这个角度说,《三生三世枕上书》的脱颖而出, 或许从来不是偶然。

在奉行“宠粉”的那些年里,还原原著曾一度盲目地成为一部作品的判断依据。不可否认,这的确是 IP改编之路上的极佳助力,但在“前提”条件差异化的结果下,还原并非适用于一切 IP改编之作。

套路或许是最方便和最高效的抵达方式,同时也是最懒惰和最粗放的表现方式。它或许奏效,但也始终拒绝了焕新。

跳出思维定势后,《三生三世枕上书》用那些被捋顺、丰富的故事线和1: 1复刻的名场面共同满足着在剧粉与书粉的渴望,也在为行业带来着新的思考—— “宠粉”或许从来就不仅仅只有一条路可走,那些原著与影视剧碰撞后火花,才是真正的引人之处。

取舍得当的视效制作

对故事的足够了解,以及于创作的核心目的的统一性,共同促成了《三生三世枕上书》依靠改编与原著能够起到“1+1>2” 效果的前提。

在这样的语境下,再度为《三生三世枕上书》起到加分作用的, 是明显高于平均水准且运用合理的视觉特效。

电视剧开篇,十里桃林,第一个小狐狸飞奔而去的镜头就足以令人惊艳。一直以来,生物视效于真实世界之难,在于细节和真实性上。在这一点上,《三生三世枕上书》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细节癖”: 900余 个镜头纯狐狸镜头, 42分钟 2520秒 63000帧 的总占时、 160万 左右的毛发量。用更具体地数据来看,则是预估用一台电脑 735900小时 以上的渲染时间、高峰时期共 1100台 电脑共同渲染的狐狸镜头以及 16个 其他角色的共同制作。这种工程量、这种呈现效果,在此前的类型作品中,几乎是前所未有的。

网友调侃《三生三世枕上书》是 “破产级特效”:“飘渺九重天、浪漫佛铃花、皑皑梵音谷,破产级特效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而这些,搭配着美术团队耗时 近8个月所搭建的 12个 摄影棚、总占地面积近 40000 平方米 的置景,以及 5000件 道具、 2000件 服装,共同赋予了《三生三世枕上书》鲜明的不可复制性。

而往更深处追溯,其真正的亮点,或许不仅仅在于“取”,更在于“舍”——从《三生三世枕上书》放出的相关后期特效图来看,在最终的内容呈现里,有诸多特效为配合剧情的紧凑性而被进行了删减。由此,内容与视效也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一定的平衡。

一直以来,诸如《三生三世枕上书》等众多仙恋作品影视化中的难点,在于面对一个充满奇观和想象的多重世界——仙、人、魔、梦,这些同时存在于真实和幻想之间的特殊性,赋予了作品建立在东方美学范畴内的全新观看体验。

但与此同时,为突出世界观复杂性,在很多时候,特效的繁杂也成为此类作品的观剧障碍:第一眼的惊艳,往往赋予其开局的爆发式人气,但随着剧情的播出,制作团队无法割舍精美的画面,也让作品本身难免生出拖沓之叹。

此次,《三生三世枕上书》以这种具有试验性意义的影视化方式,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为类型网剧在改编上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变化中的可能性

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到《三生三世枕上书》,短短几年间,带来的不仅仅是创作形式的改变,更是属于整个市场格局的焕新。

三年前,IP改编正盛,年初的“十里桃花”开得娇艳,年中的《择天记》《醉玲珑》《上古情歌》汇聚了彼时最热门的顶级流量。人们依旧坚信着,“仙恋IP 围剿市场”会继续下去。

但潮水褪去的比想象中更为迅速。2017年,像是最后的狂欢。随后的三年间,在影视行业的不断反思中,以 IP为核心价值的影视剧开发经历了潮起又潮落,热情逐渐转入了冷静与低潮期。

在这种大环境下,《三生三世枕上书》的诞生,像是一个信号——一个那些年曾霸占着市场的仙恋奇侠,或许从未在抗争、妥协与磨合间中道崩卒的信号。

事有所来,瑕不掩瑜。是难得看的清楚、走的明白的作品”,在《三生三世枕上书》的豆瓣评论里,一位网友诉说对于《三生三世枕上书》的特殊观感,“《三生三世枕上书》所做到了的、没有做到的点,都可以成为未来IP改编之路上的方法论。”

的确,和许多仙恋IP 相似,在生生世世不离不弃的看点之下,《三生三世枕上书》的故事,也有诸如虐恋、死别,甚至三角恋等可能套路化的关键词。

这也和市场长期的创作惯性有关。从这一方面来说,诸如《三生三世枕上书》等诸多仙恋题材的作品,距离尽善尽美或许还有很长的一段要走。

但另一方面,也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在仙恋一度缺席的大环境下,《三生三世枕上书》中那些主线叙事方式、对于故事完整性的补充、对名场面的还原等等具有代表性的改编方式,以及东方美学下的画面极致回归,也 的的确确让它在自己的类型世界里,获得了一个参差性的座标。

在这个“内容为王”的现象级话题已然落地的时代,这些可能性汇聚在一起, 带来的长尾效应,或许也同样是源源不断的。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gOduHAB3uTiws8KT0u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