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夜话|焉可“监测”失信

2019-12-26   石家庄日报

焉可“监测”失信

簇 实

近日,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对282家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进行了专项检查。经查,有24家机构资质条件不满足资质认定能力要求,71家机构存在违规行为,均被暂停资质。

在被暂停资质的监测机构中,有的工作人员尚未通过职业能力考试就在岗从业;有的送检样品明明包装尚未打开,就被贴上了“在检”标签;个别监测机构2018和2019两个年度的质量控制工作计划竟然一模一样,显然是在弄虚作假,等等。

监测机构作为第三方职责所在,只有客观、公正拿出准确数据,才能为科学决策、精准施治提供依据和参考。如果“没有条件也要上”,或者唯利是图,创造“虚假条件”,不按规范流程、不按标准要求操作,那得出来的各类数据不仅毫无可信度,而且因此造成的一系列无所适从、大局被动、不可逆转等恶果贻害无穷。近年来,一些生态监测机构以逐利为目标,在监测过程中见利忘义,与被监测企业沆瀣一气,串通造假,造成的后果恶劣,教训非常深刻。

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社会监测机构依法严格管理,规范标准,提高门槛,将那些罔顾行业规范、职业操守的机构剔除出去;对违规违法者依法严肃查处。同时,强化针对第三方监测机构的日常监管,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考察测评、群众监督等方式,对这些机构日常运转的相关数据进行认真核对认定,一旦发现问题,即查即处,让其不敢作假、不能作假,确保其发挥法定职责,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以恒信立足久远;图近利违法短运。

(燕赵晚报 2019年12月25日)

编辑│闫艳丽

审核│刘宝芝 冯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