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成长,其实就是父母自身的一场修行。如果你脾气火爆,动不动就发火,那么你的孩子将来势必也是易爆易怒之人;如果你善良友好,待人真诚,那么你的孩子自然也会活得快乐且受人待见。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这条路上,部分家长总是喜欢利用唠叨、打骂、惩罚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不再犯错。但其实让孩子少走弯路,我们只需要在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三个道理就行了——
(1)告诉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重要性。
上学期期末的时候,女儿所在的幼儿园举行了一个学期汇报演出,其中有一个比拼就是叠被子。
其中有两个男生动作飞快,没有几秒就叠好了,而我的女儿却因为心慌,连被子都没有铺平就举手示意完成了。当老师点名夸奖两个男生的时候,我的女儿站在台上黑着脸,出着大气,甚至轮着眼睛不满的看着最先完成的两个男生,就连下台的时候她也怒气冲冲地。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竟然有这样的情绪,也确实把我震惊了。活动结束后家长们都回家了,孩子又返回教室进行下午的学习。出校门以后,我一直惦记着这事儿,我该怎么教导她控制自己的坏情绪呢?
后来我把录制的视频给她看,然后告诉她:“宝贝儿,妈妈知道你很想成为第一个完成的人,但是在这个比赛上面你根本就不占优势。首先,两个男孩个头比你高,力量比你大,他们可以捉着被子的两角,轻轻一抖被子就铺平了。而你,个子相对较矮,又是女孩儿力量不够强大,别人的轻轻一抖,你却需要跑遍四个角,才能把被子铺平。拿第一不应该是我们唯一的目标,妈妈希望你更能享受这个过程,而不是因为拿不到第一而怒气冲冲。”
至此以后,我就格外关注女儿的情绪,我常常会告诉她:没有人可以像父母一样,无条件地包容你。所以你一定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通过哭泣、画画、运动等方式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但不能把别人当作出气筒,因为没有人会为了你的不高兴而买单。
(2)让孩子知道成功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过程。
有粉丝给我留言,说他自己上学那会儿其实不是不愿意学习,也不是自己不喜欢学习。只是因为他害怕自己努力学习了,花费很多时间在学习之上,到头来成绩依旧没有提升,或者成为不了名列前茅,因为就会遭遇别人的嘲笑。
是的,很多孩子宁愿不努力,宁愿耗费学业,并且不屑的吐槽:“我都是不想努力,我要是真想努力了,第一名还会是他吗?”宁愿不努力去说大话,也不宁愿靠努力证明自己,这就是很多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
无论如何请告诉你的孩子:有时候你已经很努力了,但是依然没有成功,这是很正常的。你能承受多大的失败,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我们要学会享受过程,不要害怕别人嘲笑你,因为你比连尝试都不敢的人优秀多了。
(3)不要想着取悦别人,做最好的自己就够了。
那个被男友洗脑,不断跟自己较劲,最终受不了控制而自杀的大学生,经过漫长的一段治疗,最终还是走了。
从孩子青春期开始,当他们开始对异性怦然心动的时候,就开始特别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所以很多时候都在勉强自己、委屈自己成为别人心目中的那个人,最后往往却失去了自我。
时常让孩子明白你即使做的再好,也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欢你。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帮嫉妒者,如果你把心思都放在取悦别人身上,那么你最终将失去自我。不管别人怎么说,只要坚守本心做善良的自己,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就行了。
————————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教会孩子能够独当一面的能力。如果某一天父母不在身边,能够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不违背自己的初衷,有自己的主见。
你觉得以上三点对孩子来说重要吗?欢迎和曦曦妈探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