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镇五星村距崇州城区4公里,距成都市区22公里,周边交通路网体系发达。五星村紧邻桤木河湿地公园,崇王路和稻乡旅游环线两条高等级道路贯穿全村,与光华大道延伸线、成温邛高速公路连接,形成了互通互联的交通网络体系。
这些一条条连接十里八乡的公路,不仅让群众出行便捷,更让他们走出了一条条“脱贫路”“致富路”“幸福路”。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崇州1800余公里的“四好农村路”与城镇乡村、山水林盘无缝衔接,与高速、快铁、机场互联互通,推动崇州快速进入成都“半小时”交通圈,为崇州诠释公园城市乡村表达提供了坚强支撑。
培育做强“公路+”新业态
修路造景富百姓
一方田,一亩园,一个小院近水傍青田。
在竹林掩映和稻田簇拥下,喝杯咖啡、看看书,安顿心中的诗意与情感。在稻乡旅游环线旁的隆兴镇孙家轩林盘,就可以体验到最天府的川西林盘田园生活。“现在到孙家轩林盘便捷多了。”游客张丽华说。
孙家轩林盘是我市7386个林盘之一,路通前沉寂已久。正是稻乡旅游环线和重庆路的建成,给她带来了人气、机遇。经过两年市场资本的介入,林盘已然成了诗意栖居的聚居地、产业发展的联合体、天府文化的展示窗。
华川集团将商业、度假、康养、创意等功能植入到孙家轩林盘,孙家轩林盘正以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林盘形象展现在市民和游客面前,也创造了若干个就业岗位。66岁的郑友刚,被“返聘”回了庄稼田里,“种地、维护花草、治安保护,一个月就有2200元工资。”
近年来,我市以“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为方向,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公路+产业”“公路+旅游”“公路+林盘”等文章,促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城乡经济一体发展。打造了全长42公里的重庆路特色旅游廊道、164公里绿道、43公里无根山登山健身步道、8公里街子“康道”休闲步道,形成“高铁+高速+旅游通景公路+绿道+步游道”的旅游交通体系,成为激活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
三级管护体系
精心养护公路
做特做亮公路景观小品,我市着力提升道路安全保障水平,在重要县、乡道和通景公路两旁植入旅游景点、路廊驿站、景观平台、骑行道、游步道、绿道等元素,丰富农村公路品质内涵,形成“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美丽意境。
同时建立健全养护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市、乡、村三级管护体系,形成“以市为主、分级负责、群众参与”的养护格局。我市还积极探索创新养护管理模式,推行公路养护“清扫专业化,维修专业化”,引入北京环卫集团,利用专业人员、技术和设备对道路进行机械化保洁,机械化作业率由原来的10%上升为现在的80%。
建立机械化养护与应急中心,推广“路面防滑耐磨层”等新兴养护技术,有效提升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和使用寿命,实现原沥青路面旧料100%回收利用,做到了“有路必养、养必到位”。
巩固成果提档升级
建好管好护好农村路
市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与交通战备科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巩固“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
有序实施梓潼田家斑竹林外联道路、崇平熊家林外联道路等24.4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和全市GPS数据库更新工作。24.4公里的农村公路将按照路面宽度不低于5.5米、路基宽度不低于6.5米,路面采用沥青路面,降低扬尘和噪音污染的标准提档升级。“对于交通量小、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拓宽难度较大的特殊路段,可适当降低标准,但路面宽度不得低于4.5米。” 建好之后,这些路将方便沿线群众生活生产。
同时,将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今日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