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同学指出她申请助学金的聊天截图
从目前看到的各种事件背后的瓜以及片段来看,这个结果是让人很不爽很愤怒的。很多回答包括这个女生的高中同学都认同一点——这个女生“能力”很强。但是,巴菲特老头儿说过,“评价一个人时,应重点考察四项特征:善良、正直、聪明、能干;如果不具备前两项,那后面两项会害了你”。
因为,当一个人把自己的“聪明”和“能力”用在缺德带冒烟儿的事儿上,往往也很容易成功,而这种成功,对其他人是结结实实的伤害,比如这次事件中的明姓女生。贫困补助大家都清楚是有名额限制的,你拿到了,必然有另一个人拿不到了,而很明显,你并不需要这份“贫困”补助,你只是需要更多的钱来满足自己无底洞一样的欲望而已。 所以,这件事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明姓女生如此高调还能拿到贫困补助,说明什么?你细品。而这样的人走到社会上,你觉得她会变成一个安心工作服务大众的人吗?
绝无可能。她百分之一万会利用自己被他人认可的所谓“能力”迅速爬到一个她认为合适的位置,然后穷尽可能地敲骨吸髓盘剥一切她可以盘剥的人。因为从大学期间的表现,“无耻”二字已经端端正正写在了它脸上,而它并不在意,微博没清空,照样发微博各种自嗨,并且还有脸做所谓的“解释”…… 这要怎样的厚脸皮才能做得到?这个能力,它果然非常出众。
说心里话,这位口口声声的说自己家里贫困,其实却在某博上“花钱如流水”,透露优越生活的贫困生,我是头一次见。 学校贫困补助原本就是用于家里贫困,交不起学费的学生;而不是让这位女同学“一边凡尔赛一边领贫困补助”炫耀的! 尤其从该同学申请贫困补助,到某博炫耀,再到高位歧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目中无人、狂妄自大的虚荣心。以及她所谓的“出头露面”,到“自命不凡”让我觉得有些作呕。 但凡该同学能做到谦虚谨慎、低调做人,那么大众对于她是否拥有贫困补助这件事,压根也就不会有人在意那么多。 不过,她既然能频繁出现在各种平台、各种场合的大肆张扬,卖弄显摆;恐怕这个事可能也没那么简单。
生活奢华包括但不限于:
参加了港大、港中文、牛津的寒假自费项目
叔叔是上交院长,称拍照用的10W块的相机也来自这个叔叔
暑期上海实习3月,不算吃东西买衣服花了四万
准备留学的费用,比如给ets送钱,这个考托福or Gre都是两千起、在Coursera每月花上千?还有个什么牛津花了1680英镑(虽然没准备去,但是不能否认能掏出¥1.4W多的经济实力)
掏了几万在期刊上发论文
住的全季酒店2400元的账单
长期吃东阿阿胶(250g要¥1200)
说自己存了一张上海96广场好乐迪(是一家台湾连锁式卡拉OK公司)¥2000的卡,里面有二十多瓶酒(说是互联网加的导师唱完歌送给她的)
其实此女能力很强,执行力,抱大腿能力,如果成长起来相必也是个人才,可是我为什么这样想让她受到处罚呢,群友也是几乎一边倒的开团怼。
她确实做了不合情不合理不合规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真正的贫困生,或者家境贫寒的人,ta们为了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拿助学金自己都是咬牙过生活的,而她抢占的名额只是我们看到的这些,还有很多其他的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呢?
她就算出头了,也是很不屑南大的培养的,那我为什么当这种人为校友呢,而且言语间很崇洋媚外,估计走出国门也是忘记同胞的那一类,让她没有办法成长到高处成为吸人血的人,不好吗?
这位女生无论是你有多么牛叉的导师, 自己科研能力多强 ,发了多少顶刊,做人的良心你不能没有吧?贫困生奖学金的意义你自己没有数吗?当年我读大学的时候有个朋友每年申请贫困生的时候都格外心焦,因为他怕落选 ,他家里的情况比较复杂(具体就可以理解为家道中落),现在是真的没有钱了,手机从来都是千元机,衣服很少有破百的(羽绒服都能买到99的虽然是轻薄款),节假日都是拉着我去打工,林林总总就是非常缺钱的样子。 他焦虑担心的原因可能就是被这样的女生挤占了名额,她们根本不缺生活费,甚至这笔钱对她们来说也是无足轻重的,就是因为贪婪,因为丧良心才去申请的。
附上一些这女同学微博图片 并祝她用这钱吃日料的时候可以心安理得
一个被金钱和欲望吞噬掉的人,也挺可悲的
作为富人阶级占据着本该给予真正贫困者的福利,而且还是一万的高额奖学金,真的一点羞耻心都没有吗?如何还能在本该比她更有资格拿这个补助金的室友面前卖惨,还企图得到室友的安慰,觉得自己是被网暴的受害者......
名誉、奢侈品、高价、甚至男友身份,都成为她装点自己的门面,渴望被众生仰望,来填补自己黑洞般的虚荣,填得满吗?填不满吧,所以自己为欲望殉葬了
真的挺不喜欢她和男朋友的对话的,一个北大光华的富二代,在聊天里满满的舔狗语气,被她美其名曰“男德”,不得不说手段也是高,我见过很多情侣秀恩爱,但他们的爱是平等的,是互相的,而不是不断的通过贬低男孩子在关系中的地位,来证明自己的魅力和对男人的驯服力,对自己的男朋友尚且如此,更何况朋友呢,不过也都是她装点自己的门面罢了。
一个扶贫干部养出了个这么爱慕虚荣的女儿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如此贪婪,满是追名逐利欲望的人,这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呀?我没见过,也未能想象,更不能相信父亲居然是扶贫干部。
我一直以为扶贫工作者是这个世间最纯粹,最没有功利心的人,感觉信仰都崩塌了,这个世界还要造出多少眼里只剩钱和欲望的人?
她让我想起来我小时候,我跟她情况完全不同,她是有钱还要申请,真正需要这份钱的反而得不到补助。
我小时候是因为我爸爸去世,我成了班级里的特困生,有补助那种,我那会只觉得老师办公室里我的名字特别刺眼,红纸黑字明晃晃的贴在老师的办公室的墙上,我还记得那个办公室很干净,窗子都透亮透亮的,眼神好的隔着窗户都能看到墙上我的名字。
那个时候幼小的我,因为是班级里唯二的特困生变得敏感又自卑。
好像我家里条件好了以后,就不再接受补助了。其实那个时候贫困生没什么可自卑的,可能是我自己当时心理敏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