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临,有人从疫情多发地逃离,有人却做了逆行者。
她出生于1947年9月,一步一个脚印,从科研基层走向了科研之巅。如今她已经是73岁高龄老人,却不惧危险奋斗在疫情重灾区武汉,为了中国人,她每天甚至只休息3个小时,为疫情频频带来希望。
这位老人就是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
在疫情下,她与团队夜以继日获得重要成果:
(1)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
(2)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
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得如此成果,实属不易,背后的付出更是不言而喻。可是就是这样的巾帼英雄,为中华民族命运奋斗的高龄老人,却有人试图“抹黑”!
抹黑她的人,于心何忍?
李兰娟院士拼命抗击疫情,“抹黑”她的人在干什么?是缩在暖暖的被窝,还是端起酒杯。李兰娟院士白发苍苍在疫情来临,逆势前行,欲救万民于水火,难道有错?
在中华民族蒙难之下,频频是像李兰娟这样是老人站了出来,站在了我们年轻人的面前。为中华民族挡子弹,撑起民族的希望,看到这样老人的身影,无不让人潸然泪下,双眼尽湿。她这样的高龄,本应该享受生活,本应该享受天伦之乐,可是她却没有。因为她不忍心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疫情下离开人世,她感受到了人民的召唤,国家的召唤。
少年强,则中国强!这绝不能成为一句空话。
当下,中国年轻者追逐的明星是什么人?娱乐明星,甚至娱乐明星任何一个举动都成为众人关注的重点。年轻者不该只在危难之际,想到科学巨擘,更不能忘记这些为民族奋斗的英雄,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的“明星”,是年轻者应该追逐的“明星”。
若不是疫情,或许很多人不知道李兰娟这个名字。若不是疫情,或许很多人不会明白技术人员、科学家到底有多么重要?
在技术和科学领域,莫要让技术和科学顶尖人才输在头衔上,他们应该拥有极高的地位和荣誉。要是真的要为这类优秀人才排个名次,也只有科研能力一个硬指标,科研上就应该科研能力说了算。
经历了疫情,很多中国人也意识到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更明白国家强大多么重要。或许,也只有科研人员不输在头衔上,人人关注的重点在科研上,年轻者有着科研抱负,中国才能从里到外的强大,而这关乎中国人的尊严。
李兰娟院士不愧为中华儿女,她不仅关心科研,而且还发起设立了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致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医学人才。这样的国之重器,难道不算人民心中的“英雄”和“明星”?
李兰娟院士,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