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40多年岁月洗礼
地形变动、山洪冲击
如今风采依旧、容颜不改
这座人间工程
给我们后辈留下的
不只是生命之水
更多的是奇迹
是宝贵的精神
是永远的幸福……
险峰渡槽
险峰渡槽位于磁县白土镇张二庄村东南,飞跨西部山区高家垴与跑马山之间,如一座峡谷飞虹,依然保持着“单拱跨度亚洲之最”的美誉。全长210米,高32.3米,单孔跨度106米,拱券脊高6.5米,拱圈厚2米,用4层细料石砌成,大拱圈两侧有跨径10米的腹拱3个,大拱圈上部有跨径5米的腹拱12个。槽身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顶部设有人行道。是磁县跃峰渠水利工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敢攀险峰上云天
能让渡槽涌清泉
弘扬跃峰渠精神
传承艰苦奋斗作风
打造新时期磁县宣传名片
9月13日,县委书记张才芳到白土镇督导检查重点工作时,实地查看跃峰渠险峰渡槽,指出:要对险峰渡槽周边环境整体提升,打造弘扬跃峰渠精神、传承艰苦奋斗作风的宣传名片……
整个工程共动用26780块石料,标工31.47万人,历经11个月于1976年9月26日建成。
“一颗红心两只手,有山有土有石头。土法上马建渡槽,不等不靠不伸手”,这是1975年着手修建渡槽时广泛流传的一首诗歌。当时在机械材料极端缺乏的情况下,就地取材,土法上马,用土胎模代替木排架,用石头砌拱代替混凝土,先在这里造起一座26米高的土山,然后摆放2.6万块料三石进行合拢,最后再掏去土山。所需98种规格5000多方料石在8个月内就备齐了。它的施工工艺与赵州桥是一样的,但是单拱跨度相当于三个赵州桥。
这座渡槽飞跨高家垴和跑马山两座险峰之间,不但解决了当地百姓灌溉难的问题,而且是创造了亚洲之最,是亚洲最大的单跨石拱渡槽!
作为跃峰主干渠的“咽喉”工程,险峰渡槽的建设充分展现了“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协作攻关”的跃峰渠精神。
战天斗地 人定胜天
艰苦奋斗 攻坚克难
无私奉献 舍己为公
科学决策 协作攻关
不得不说跃峰渠
人工天河跃峰渠媲美“红旗渠”,全长244.98公里,穿54座山峰,跨越49道沟壑,共有各种建筑物1500多个,跃峰渠自1977年正式建成通水以来,平均每年从漳河引水2亿立方米,控制灌溉涉县、武安、磁县、峰峰矿区、邯郸县农田60余万亩,解决了数十个乡镇、数百个村庄、数十万人畜饮水困难。一外国友人参观跃峰渠后如此感叹:"这是中国第二个万里长城。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为改善邯郸市工农业发展的水利需求,中共邯郸地委做出了修建跃峰渠的决定,磁县、峰峰矿区、涉县、武安和邯郸县的千军万马开进太行山,打响了劈山引漳的战斗。
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人们以战天斗地的精神状态,从早晨到工地,天黑才收工,一天施工十多个小时。那时没有大型施工机械,主要靠人工和原始的工具。他们从机关、从工厂、从门店、从学校、从军营来,都学会了抡大锤、打风钻、锻料石、砌渠墙、开隧洞、建渡槽。整个工地,人山人海,龙腾虎跃,红旗招展,战歌震天,不怕流汗,不怕吃苦,不怕困难,都按时或提前完成了修渠任务,其可歌可泣的业绩,书写了跃峰渠上辉煌的篇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跃峰精神就是源头活水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
我们才能无往不胜
在建设业强民富、美丽幸福新磁县的征程中
我们更需要弘扬这种精神……
作为险峰渡槽所在地——白土镇,跃峰渠精神浸润着这片热土。白土镇以县委书记张才芳到白土镇督导检查工作精神为动力,积极投身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信访稳定、扶贫攻坚、散煤管控、人居环境整治等当前重点工作,以实干促开展、以真干见成效、以争干显担当。
放眼全县,跃峰渠精神依然激励教育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民生、服务大局、服务社会,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当前,磁县面临新的起点,“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协作攻关”的跃峰渠精神,也激励着我们以百倍的激情投入到工作当中,撸起袖子加油干,事争一流、唯旗必夺,推动各项工作高效开展。
桥的价值在于承载,人的价值在于担当。干部要在破发展难题中展示担当、在啃“干起来有风险、不干就留隐患的硬骨头”中展示担当、在办民生实事中展现担当;要有“讲奉献”的境界,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干事以勤为先、以恒为贵,实打实地做好工作,真正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全县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