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香港的古装电影,陈可辛的《投名状》首屈一指。电影根据清末著名的刺马案改编而成,不仅获得了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和第4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电影,同时还帮助李连杰获得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电影关于庞青云(李连杰饰)、赵二虎(刘德华饰)和姜午阳(金城武)三兄弟不同的人生定位和兄弟恩仇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但实际上在电影的背后还浓缩着中国千年封建帝制腐朽和落后。故事背景发生在清朝,但一眼望过去,全是千年封建制度的悲哀。
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得天下?
战争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政治和经济的扩展,但当一个民族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战争的目的就变成了生存。《投名状》是一部大手笔制作的古装战争戏,每场战斗都是千人以上的会战,虽然没有现代大规模战争的激烈和残忍,但在反映战争的残酷性上却更加的令人心痛。因为这里描写着一种比战争更可怕的东西:饥饿。《投名状》里所有战争的目的都很简单:抢钱、抢粮、抢娘们,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一口吃的。民以食为天本无可厚非,但人们获取粮食的主要方式居然是抢,而不是生产。在土地生产能力有限的封建社会里,粮食只会越抢越少,到头来苦得都是百姓。“我的兵只能战死,不能饿死”是一句多么悲壮而又无奈的誓言,所以当苏州会战进入僵持阶段时,守城的黄文清选择故意让赵二虎刺死自己以结束战争。战争如果仅仅只是为了生存,让战败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两江总督就能救天下?
在庞青云、赵二虎和姜午阳三兄弟的眼里心中的志向各不相同,姜午阳最单纯,兄弟三人在一起就比什么都大;赵二虎最忠厚,村里的所有兄弟有饭吃不被欺负就是最大;庞青云最现实,他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飞黄腾达。所以他为了两江总督的位置可以不惜屠城杀戮和毒害自己的兄弟。关于庞青云的人设,有人认为他是忍辱负重心系天下,有人认为他是一己私欲心狠手辣。其实都不重要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像庞青云这样的人太多太多。封建社会的仕途是一条被统治者拼命往上爬的单行线,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统治者服务。庞青云当上两江总督又如何,庞青云没有杀害赵二虎又如何,天下就真的能太平了吗?只不过换了一个人来压迫而已。在大时代的腐朽下,社会的发展不会因为一两个人的良心好坏而改变,在滚滚前进的历史洪流下,大家都是逃不过命运的棋子。
君的天下还是臣的天下?
《投名状》里,除了庞青云、赵二虎和姜午阳三兄弟外,朝廷之中还有另外一个联系紧密的三人组:狄公、陈公和姜公。他们三人相互勾结相互利用,在皇太后的背后把持着整个朝廷。他们的利欲熏心为非作歹为天下大乱生灵涂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古代封建社会了,天授神权,皇帝就是统治一切的神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自秦始皇称帝起,各朝各代都在想尽了办法来加强自己的中央集权。但权力再集中,天下也不是你一个人可以管控的,所以每个昏君的身边都有着狄公、陈公和姜公这样的奸臣。与其说天下是君主的,有时候倒不如说天下是奸臣的。但无论是君的还是臣的,始终都不是民的,这也就是封建帝制最终走向灭亡的原因。在《投名状》中,陈可辛对这种封建制度的批判和描写其实非常的少,但单单就三位公公在饭桌上的几次谈话就把封建的腐朽体现的淋漓尽致,越是碎片化的只言片语,也是体现一个时代化不可逆的特征。
一部《投名状》看透古典四大名著
庞青云落草为寇跟赵二虎和姜午阳一起纳投名状的时候,让人联想到了《水浒传》里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感觉;庞青云跟赵二虎和姜午阳歃血为盟义结金兰的时候,让人回到了《三国演义》里刘关张桃园结义时的情景;庞青云、赵二虎、姜午阳三兄弟齐心协力攻克重重难关的时候,又让人感受到了《西游记》里师徒四人艰辛取经的精神;最后电影里满是封建王朝的腐朽又让我们看到了《红楼梦》里的衰败,一部电影看尽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陈可辛用三个小人物的命运来反映了一个大时代的悲哀,全程用描绘战争来反对战争,没有刻意的去勾勒政治的腐朽却无处不见政治的腐朽。这就是陈可辛了不起的地方。就像从前的《甜蜜蜜》一样,用黎明与张曼玉的爱情来反映了97香港移民潮的时代变迁,这一次《投名状》又用李连杰、刘德华和金城武三人的兄弟情来反映封建社会的破败,《投名状》是一部怎么看都被低估了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