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牙叔。这次疫情,90后成了给家人科普,说服老人们戴上口罩的主力军。甚至,他们有时还要承担家人眼中大不孝的罪名……
01
自入冬以来,我所在的张氏家族群里便开始热烈地谋划着一场聚会。是的,和全国大部分人一样,他们正积极地做着新年筹划,丝毫未知即将到来的病毒风暴。
这场聚会由家族八姊妹中的长孙峰叔带头,发出倡议。大意是希望在2020年大年初二至初三,进行张氏八姊妹及其家族全体成员约80人的团聚活动。
地点定在刚刚新居落成的二姐美枝家。而我,就是我奶奶美枝的长房大孙女。
“希望各位晚辈一定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把这两天其他的活动推掉,积极参加,完成长辈们晚年的团圆之约。”
峰叔就职于县城机关单位,作为活动负责人,发放群通知、一家家敲定反馈,全程干脆、周全、妥帖,一看就训练有素。
(群通知)
群消息发出后,也有人跳出来表示:“新年可能要值班。”有人也为难道:“我们打工的是在老板碗里捡饭吃,老板自己都初二上班,我不能不去啊!”
旋即,就有长辈跳出来,言辞严肃:“父母年纪都大了,今年老人们几过鬼门关,八姊妹之间多走动走动是他们的心愿,下面的晚辈难道不能克服一下吗?!”
这里的长辈是爷爷奶奶辈,平均年龄65,最大的已75岁。晚辈是我的父母辈,平均年龄45岁,我自然属于孙子辈。很快,潜在的退堂鼓分子被长辈的威严噤声,而20多岁的我,因为辈份太小,只有跟票权。
家族群里,所有的晚辈、孙辈们分布很广,以省会长沙为中心星罗棋布,再加上不少在广东、深圳、北京、新疆、宁夏等地的,80多口人绘成了典型的湖南外出务工流通图谱。
大家服务的工作岗位也很多元。医疗、政府、深圳外企、广东私企、省内民营、边疆援助、个体经营以及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大学生,要集体收拢这么庞大的群体并不容易。
无论如何,最终的决议是全体执行,所有人将在初二上午赶到我们家,一人不落。接下来是为期一个多月的浩大工程,为80人张罗下两天的伙食和休闲供给。
让人意外的是,这次忙碌中,从来不事庖厨内务的爷爷,显得格外上心。
两天三餐、十几桌饭菜的食材需要采买;为方便棋牌娱乐,大小房间都要安置空调;楼上楼下、庭院暗沟要细细扫洒清洁。爷爷事事上心,这里看看那边转转,忙得像铆足了劲儿的陀螺,事必躬亲,以确定处处完美。
爷爷指着家里新修的宅子,对我说:“我家的院子好难得,建在这样一个窝窝儿宝地里。三面环山,门前敞亮。太阳不分四季只要有就能照到。要是能在太阳底下烧烤,你们年轻人应该会喜欢喏!”
见他难得的好兴致,我急忙答:“这是自带追光!喜气洋洋。”他“嗯”了一声,转身离开,背影充满喜悦。
受爷爷影响,原本不太上心的我从省会长沙返乡后,为了筹备,腊月二十六那天,我带着爸妈去采购烧烤的用具和食材,考虑到大家口味不一,品种花样一一备全,大大小小的购物袋塞满了后备箱。
那时候,湖南省内的疫情通报尚未紧张,回家的烟火气息掩盖了因为听闻某种“新型肺炎”而产生的隐隐不安。
但接下来的两天,很魔幻,武汉病毒爆发的消息海啸般呼来……确诊、收治、求援、死亡、病毒宿主不明、一系列关键词轰然堆砌在眼前。
很快,湖南湘雅医院也宣布确诊了一例、官方首次曝出疫情地图和确诊人数,病毒携带者从湖北流向了全国、钟南山院士赶往武汉、武汉封城了!
一切来得都那么迅猛,杀得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02
最先警觉起来的是年轻人,也就是长辈们口中“外面回来的”“读过大学的”“大惊小怪”的90后防疫劝阻大军,我就是此行列中的一员。
互联网同步的信息让我们迅速明白,这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但此次聚会的发愿者——张氏八姊妹,不上网,不看新闻,没太懂家里的小孩在着急上火什么,仍然沉浸在即将团聚的期待里。
爷爷依旧专横,对我试图劝阻他出门和在饭桌上多次强调疫情严重性的行为大为恼火,说:“街上那么多老师老板都不戴口罩,他们会比你差?大惊小怪!”
我一口饭噎住,面对爷爷习惯的训斥,只能闭嘴。
随着时间线的拉近,各家的儿孙都已经提前安排好时间,早早从四面八方赶回来了。
2020年1月23日,大年二十九。疫情的发展始料未及。全国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一种,前一天还深感荒谬,第二天就人人自危的防疫状态之中。
我陡然想到,我们家初二还有一个80人的大集会,顿时头皮发麻!我得阻止这次聚会!!
但张氏群里没有声音,只有一些父辈陆续转发着各种防治病毒的奇怪招数。显然,我们孙辈的在家里劝阻无果,没人敢在大群里出声;而我们的长辈也没人敢轻易官宣此次团圆之约的终结。
当天午饭时,我迟疑了很久,还是试探着问爷爷,说:“疫情这么严重了,初二的聚会还要搞吗?”没人搭话。我继续:“来那么多人很危险!要不算了?”
爷爷僵持几秒,大喝一声:“你别在这造谣!过年家里不来人的只有五保户!这些话你怎么说得出口?”
我怎么说得出口??我……我真是抓狂啊!“专家都说了,最容易感染的就是老人,要不是担心你,我才懒得说呢!”当场我饭没吃完,就委屈地离席了。
下午在书房,我一个人生闷气,奶奶敲门进来,说:“你不要怪爷爷。他是怕自己活不久了,你大姨奶奶又出车祸,险些回不来。家里的老人们都怕了,就想着聚一次,少一次。”
我有点不忍了,红了眼睛。奶奶继续说:“好不容易今年大家一鼓作气要聚聚,他们已经很多年没有聚了……”
其实,关于此次聚会的前情多少我还是知道些的——
03
我奶奶所在的八姊妹中,老五和老幺都是男丁,两家又都有一个泼辣的老婆管着家。老五家里的敦实、大脸盘、大嗓门,眼神和说话都硬梆梆的;老幺家的不会主动撒泼,但吵起架来头头是道。
这两家屋场紧邻数十年,牙齿碰舌头,各种摩擦。后来,因为一家说另外一家占了自己家的地,撕破面子,逐渐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虽然两家不悦,但以前有我太姥姥坐镇,这过年欢聚的传统还得守。还记得小时候,八家人井然有序地轮流宴请,人声鼎沸,要下掉门板,里三层外三层才站得下。
这让我的童年关于过年的记忆常常是,门里欢声门外雪,热闹而欢腾。
但庞大的团圆也是需要信念的。太姥姥去世后,轴心散了,老五和老幺家拒绝同时出现,大家也乐意享受小家庭的温馨,更主要是更省力和方便。这聚会也就攒不动了。
于是,充斥童年的家庭集会传统,彻底销声匿迹了。尽管,年年都有不同的人尝试提议,但得来的回应多是沉默,难成大局。
我想,这次八姊妹走动的强烈心愿,是在他们的母亲、我的太姥姥去世后几年开始萌芽的,催化剂来自近几年家族中的几大变故……
2015年,八姊妹中的二姐美枝的丈夫,即我的爷爷,检查出食管癌,癌细胞已经扩散,医生说,爷爷年事已高,可能只有3-5年的时间了!
许是爷爷是他家唯一的男丁之故,他一向与我奶奶这边的兄弟姊妹更亲近。且在张家八姊妹之间有一个骄傲的说法,即像他们这样八对夫妻都是原配,并且都还存世的例子,地方上少有。
鼎盛的生命力和集体性的和睦,让老辈人引以为傲,说这话时,老人们脸上泛着的红光,似乎映射着他们曾经的年轻岁月。
但爷爷手术后,意味着八对中必将有人离开。老辈们有种说法:同属一拨的开始有人走,接下来便一个接一个。家族“神话”的破灭,一点点摧毁着他们的心理。
老人们一方面心疼自家二姐(我奶奶),一方面沉溺在一种原始地对生命远逝的恐慌中。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爷爷自己。他是一位厉害的修筑工匠,并钻研育苗,培植怪树。在我眼里,他是一个勤劳、严厉、刚烈、迷信父权专制的钢铁老直男。
爸妈作为长房,即便在20多年前早已分家单住,叔叔一家也不住在老宅里,但生病后,爷爷倔强地非要用2-3年时间,对原有的老宅进行大刀阔斧的推翻重建。
此外,他还邻着墙院修葺了鱼塘三口;鱼塘尽头是苗木,装点包圆了这个山窝正中的巨大院落。
我明白,这是爷爷在提前践行他的遗言。我突然恍然大悟,为何爷爷如此重视这次聚会,并对一心想捣坏它的人(也就是我)如此心焦、气恼。
他不想有缺憾。他希望生前还能有机会再展示一次他的后人如何繁衍争气、长幼有序、和睦美满,并借这样一个盛大的、被好友亲朋艳羡的仪式,照亮他微弱又倔强的一生。
而攒动这样盛大仪式的导火索,则是八姊妹中大姐(我的大姨奶奶)发生的一起车祸。
2019年3月上旬的一天,八姊妹中的大姐美珍在市区家附近散步时发生了车祸,多处骨折、伤势严重。美珍的丈夫广仁在家族群里沉着、清晰地发出这一通知后,张氏家族群里沸腾了。
这是一对在家族中很受晚辈爱戴的知识分子。大姐美珍是八姊妹中学历最高的一位。她曾在厂区子弟学校做教导主任,后夫妻俩开起书店,并在老百姓最初只远远知道电脑是个电器的时候,就购进了近十台电脑,在家里办起了计算机培训班。
整个张氏家族上下都迷信他们的知识,也迷信他们的教育。小时候,我们都会被送去他们那儿学习计算机,获得很多书籍的滋养。
而作为八姊妹庞大家族的老大,他们有收入后,便兼顾着弟妹的生活和教养,再后来,也理所应当地承担着家族后人的训育。受到恩泽的晚辈们,对他们自然也都十分爱戴。
看到这个车祸的消息,所有人都心痛万分。这么多年,八姊妹第一次齐齐现身追问情况,我想家族出现和好的迹象是从这天开始的。
终于,在进入重症监护室三天之后,美珍姨奶奶的生命危机解除了。经过两次手术,2019年10月,她终于康复。
这期间,以前沉寂的家族群开始活络了,大家开始分享与小家有关的要事趣事。
有或真或假的养生链接、家族成员的生日祝福、怀旧的老照片相册,老幺家也主动分享了小孙女的舞蹈演出视频。
就这样,多年前因为个人恩怨崩裂了十多年的八姊妹们,关系回暖。老人们全都集体发愿,所以聚会的想法执行下来才这么顺利。
04
2019年12月,爷爷73岁生日我回家探亲时,他就对我一再叮嘱,今年年初二要举办张氏八姊妹80人的聚会,地点就定在我们家!
此时我已经辞职,家中大人很不理解,训斥我在年关前辞职是极不理智的行为。僵持之中,爷爷率先开口,说:“如果你还想念书,就辞职考研,读在职也可以。过年早点回家,帮家里做准备工作吧。”
这是他生病之后,我第一次感觉,他的精神再一次被填充,眼里也重新有了光。而当时,每天都面对大量质疑的我,同样也是第一次,因为爷爷的笃定支持而感觉到踏实。
(爷爷的生日)
可是,我呢?现在却不愿意支持爷爷最后的心愿?!是啊!我怎么能说得出口的?
疫情白热化的新闻不断在轰炸,情势还在不断升级。张氏家族群里却依旧太平……
这时候,我不断对自己强调着应该理智,却又为阻止后可以想象到的情景忐忑不已。我害怕直面老人们失望的眼神,也害怕爷爷再一次陷入长久的沉默和哀伤。
美珍姨奶奶在张氏群里开腔:“初二的聚会暂时没有变动,初一我会先去弟弟们家,初二赶到老二家。”
看到这个消息时,我手机上正好跳出微博热搜的推送:某省某地又因聚集性感染新添6例确诊。
确实是好不容易的和解、好珍贵的契机、好费心神的等待……但在这样的时刻,我的天,80多个流动人口的集会,该有多可怕!不是我天生怕死,是那么多老人,还有我那患过癌的爷爷……
我跟妈妈、奶奶、婶婶不停阐明聚会的危险性,但她们的意见一致,说,聚会是夙愿!
但再怎么夙愿难偿,也应该停了,谁家都不想再一次陷入病危的恐慌吧!于是,我决定再一次不恭不顺了。
坚定想法之后,我采取了迂回政策。传统家族里小辈已然没有说服力了,不得不紧急求援。
我按疫情的发生顺序,收集好最新的权威文章报告;找来央媒、官媒公开申明的疫情警示;用上钟南山院士的抗疫发言视频,和身在湖北的好友亲历疫区危机现状的真实聊天截图。
打包好后,我私信发给了家族群里,最明事理也最说得上话的几位男性长辈。落尾都是:“疫情已经这么严重了,聚会很危险!请您劝阻。”
但天了噜,我陆续收到的大多是乐天派的安慰!
终于,在我掀起第二轮群发攻势之后,一位叔叔回复了我。
他表示,愿意和他的三舅,也就是我的三舅爹商量一下,或许可以由他来做一下老人们的工作。
三舅爹就是组织此次活动的峰叔的父亲,在八姊妹男丁中排行老大,开明、豁达、做事果决。我这才将悬着的心放下一半。
当天晚上,峰叔的消息发布在了群里,说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几位亲属接连收到了紧急通知,所有家庭不得大规模聚会,希望老人们理解,来年再会。
我这才终于长吁一口气。出乎我意料地是,多数人表示理解。峰叔也在群里安抚了一些在外地被薅回来的小辈们。
当晚吃饭时,一直憋着一口怒气的爷爷得知是我怂恿的后,拍着桌怒斥:“好好的聚会,活活搞散了。明年你们大家也不用回来了!”然后愤然离席。
我很难过,但已经历过一番思想斗争,此时,反而只有安定。
05
第二天,爷爷吃不下饭了。奶奶宽慰我说,是因为他手术时切除了胃里的贲门,盖不住胃酸就会反胃呕吐。
这时候七大姑八大姨的,一大堆长辈电话不断,说要来上门探望。我十分焦急,继续“执迷不悔”,大着胆子阻止着新年后,爷爷的各种外甥、侄子,我的叔叔伯伯们上门来。
反正,已经是“恶人”了,那就干脆“坏”到底吧。
最终,大姨奶奶美珍也没能在初一去她的弟弟家和大家见面。从全国各地赶回老家团聚的儿女们,要么因为担心封城、封路,赶回了工作地;要么在家开始了多年不曾如此朝夕相处的居家隔离。
而爷爷和奶奶在烤火炉前开始了一天又一天长久的对坐……我见爷爷不与我讲话,便开始使些小孩子的花样。
“来打麻将呐!来打骨牌吧!”
奶奶在被封闭的新年持续了十多天后,被我轮番的娱乐引诱分开了心,但爷爷仍然拒绝参与。他再次陷入了沉默,开始拾掇起花草。他也许不能理解,他最能理解的孙女,为什么就不能在这一次理解他……
2020年2月13日,正月二十。湖南大部地方终于放晴,我家院子里铺满了阳光,天湛蓝得似乎从未经历阴霾。此时,距离回家已经24天。
村里的防疫广播一日三次,各种信息中确诊、出院的官方记录逐步明朗,家里的学生上起了网课,我在家也换着花样研究蛋糕、发糕、油条、奶茶,做起了美食博主,逗着长辈们开心……
终于,随着宣传的不断落实,前几天,我竟然偶然听到爷爷和他的老兄弟在讨论,说平常都见不着几面,现在让孩子都在家待着挺好,不要出去,这样安全!
我暗喜,机会来了!于是,我在阳光地里支起烤架,安排起了和爷爷约定好了的第一次烧烤。只是,参与人只有我们家。与之前想的一样,确实喜气洋洋。
(我们烤的烧烤)
回想这近一个月发生的点滴,作为年轻一辈,我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持理智奋力劝阻,是对的。但也许,老人们的固执背后,还隐藏着岁月带来的、更多我们所不了解、他们又不愿言说的情由和哀伤。
所以,不要忘了,要奋力去修复那些需要一些耐心才能了解的遗憾,但也不要小看,亲人之间互相理解、原谅的能力。
因为就在刚刚,我搁笔之前,爷爷提着一个保温饭桶冲进了我的书房,急切地说:“这是可以防肺炎的艾叶鸡蛋,你叔爷爷家刚煮好提过来放门口的,家里每人一个,赶紧吃掉!过了十二点就不灵了。不要跟别人讲!”
看着爷爷认真迷信的样子,我忍不住大笑。我乖乖地吃掉了鸡蛋。你看,我们达成了和解。
------------------------------
作者 | 李芷颂
编辑 | 妖儿姐
编后语:
年味,是一个家族的记忆、也是每个人过往岁月的痕迹。虽然主人公搞散了他们家今年的家族聚会,可是,未来可期,日后的欢聚一定更加热闹、畅怀!如果你也有更多精彩的故事,欢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疫情之下,我的故事
知音真实故事向所有读者征稿。了解疫情的读者、志愿者、患者、媒体同行和医护人员,我们想要征集你们身边发生的,疫情之下你的独家故事。
1、征稿字数不限,形式不限,图片 、视频均可。
2、客观真实,不造谣,不传谣。
欢迎投稿:
[email protected],我们一起加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LDPf3ABjYh_GJGVkYH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