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车三男为避免发现超载,一人躲进后车厢睡觉,结果交警一眼识破!

2020-04-30     珠海交警

前段时间,珠海交警头条转发这样一则新闻:浙江温州平阳县的街头,一辆行驶中的小车后备箱敞开,三名年轻女孩排排坐,腿都伸在车外,晃悠晃悠好不自在。据了解,他们是朋友,当晚开车去兜风,想起短视频平台上有人发布类似视频内容,几个人一时兴起模仿了一把。

货车三男为避免发现超载,一人躲进后车厢睡觉,结果交警一眼识破!

视频一出,顿时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纷纷在评论区写下留言。

像这种脑洞大开的司机和乘客,珠海有没有?小编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有!

4月27日下午1点59分,香洲交警李警官在柠溪路执勤时,发现一辆粤C9××94号长安小货车沿东往西方向行驶。或许是看到有交警,货车“嗖”的一下突然加速。

货车三男为避免发现超载,一人躲进后车厢睡觉,结果交警一眼识破!

车停稳后,李警官往车厢看去,只见靠近车头处,一男子正缩成一团呼呼大睡,男子身侧放置着建材木板、手拖车等杂物,万一行车过程中遇突发状况急刹车,后果不堪设想。司机和副驾驶男子尴尬地走下车,叫醒睡在车后的兄弟。

经调查,当天早上,司机周某和两名工友去富华里附近的工地做工,但货车只能坐两人,要是三人一起挤在车厢,很容易就被交警发现。

于是周某在后车厢清理出一块空地,利用木板的高度遮挡视线,让一名工友躺在后面,不仔细看是发现不了的。周某本以为自己的计划万无一失,没想到交警却是火眼金睛,一眼便识破了。由于周某驾驶货运机动车违反规定载人,被处以罚款100元的处罚。

最近几天,交警还查获不少超载的面包车……


01

4月27日下午5点48分,一辆粤TJ××9X号五菱宏光面包车缓缓驶入南屏收费站。钟警官盯着这辆面包车看了一会,发现车内人头攒动,似乎装了不少人。

这类面包车一直是交警的重点查处对象,钟警官立即示意司机靠边停车接受检查。透过车窗一看,钟警官吓了一跳,车里有男有女,有胖有瘦,全部挤在一起,就像塞满的沙丁鱼罐头。

钟警官让乘客们全部下车,大家排排站好后,仔细一数,这辆核载7人的小车,竟然塞了12个人!

经调查,司机姓徐,41岁,是搞绿化工程的老板。当天下午,徐某接到电话称,平常接送工人们的大车坏了,工人们无法返回坦洲。


徐某赶紧开着五菱宏光面包车去接,可到了南屏后,看到一共有11名工人,车也坐不下呀!但徐某看到工人们辛苦了一天,都很疲劳,让谁自己搭车回去都不好,于是便让他们都上车。岂料,开到半路被交警逮个正着。

徐某因驾驶载客汽车超过核载人数达20%,被处以罚款200元的处罚,记6分。

钟警官还发现,徐某是B1驾驶证,刚过清分日期,超载扣的6分就记录在新的记分周期里了。


02

4月25日上午9点03分,珠海交警在南屏收费站执勤时,拦停一辆粤CK××80号长安面包车进行检查。

只见车内挤着7个人,但行驶证上却显示,这辆面包车核载6人,超载了。司机肖某辩解说,他没仔细看过行驶证,一直以为自己的车是坐7人的。由于肖某驾驶载客汽车超过核载人数未达20%,被处以罚款200元的处罚,记3分。

03

下午2点25分,一辆粤T3××Y8号黑色宝骏小车经过南屏收费站时,被交警拦停检查。这辆核载5人的小车坐了6人,司机覃某被处以罚款200元的处罚,记3分。

货车三男为避免发现超载,一人躲进后车厢睡觉,结果交警一眼识破!

04

4月21日中午12点58分,一辆粤KS××27号江淮面包车驶入斗门收费站时,车里满满当当坐了9个人,但车辆核载8人。司机杨某被处以罚款200元的处罚,记3分。


不止是面包车超载,小货车也不甘寂寞,恨不得每个角落都塞满了人……

4月24日下午6点半,一辆粤CH××42号五十铃轻型厢式货车从黄杨大道转入高速,远远看去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轮胎瘪瘪的,似是不堪重负。


高速公路交警大队郑警官往车里一看,驾驶室坐了5个人,车辆核载5人,看上去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司机眼神闪烁,似乎有意在隐瞒什么。

郑警官让司机打开后车厢门进行检查,接下来的一幕,让郑警官大吃一惊。只见车厢里面装载的不是货物,而是蹲着好几个戴着安全帽的大活人!

货车三男为避免发现超载,一人躲进后车厢睡觉,结果交警一眼识破!

郑警官一数,共有9人,加上驾驶室的5人,这辆货车竟装了14个人!原来,司机尹某是某电力公司的工人,当天工友们干完活后,下起了雨,尹某担心工友淋雨会生病,于是让多出来的9个人都挤在后车厢。没想到,还是被交警查获了。

郑警官对司机进行安全教育后,对其货车违反规定载人的违法行为处以罚款200元的处罚。

下面这些货车超载的,也都被交警依法处罚。


明天就是“五一”假期了,希望这种脑洞大开的超载行为一个都不要有!司机朋友们走亲戚、自驾游、接上邻里乡亲一同回家可以,但千万不要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拒绝。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HPyzXEBfwtFQPkdVBl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