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创业群,听到一个同行故事。
她是一个妈妈群的创始人,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处于非常hard的模式。
出差走的时候,孩子扒着箱子不让走,她一个一个手指的给孩子掰开,眼泪流到飞机上。
回来的时候,坐深夜航班,就为了能早几个小时见到孩子。
妈妈不容易。
创业不容易。
那一刻好庆幸,自己在生孩子之前,抢了几年的奋斗时间。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每晚每晚睡不着。
那时候不怕苦,关键是,找不准方向。
一睁开眼睛,就是支出。
刚开始自己做技术团队,一个月至少拿出二三十万来养活开发。
二十几岁,朋友去外企年薪二十万,我一个月花20万。
半年之后,我当时的设计和其中一个技术女孩,单独找到我。
说,媛姐,我们想告诉你,你这个东西可能做不出来。
开发都是漏洞,全是错误。
第二天,开了一个会,向所有的同事们道歉,解散技术团队。
不是他们的问题,是我那个时候的势能,不足以支撑和带领一个优秀的技术团队向前跑。
大家领了赔偿,说了再见。
留下我,继续下一段征程。
后来看了好多好多书,也向别人请教。
从巴菲特那里学到,绝对不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从埃里克那里学到,精益创业。
从增长黑客那里学到,增长的方式。
从朋友那里,学投放,学操盘,学通过内容吸引人。
···
一晃这几年过去了,明年我们的目标,是破亿。
刚开始创业时踩过的坑。
今天可以彻底分享一下。
第一,千万不要靠人成功。
任何人都不会帮你成功。
病急乱投医。
我们在着急忙慌时,会迫切想要找一个能抓得到手的未来。
很多人嫁人的念头就来自于,觉得自己的人生走入了死胡同,想要依靠另外一半来实现晋升。
依靠完老公,可能会靠孩子。
但靠他人的风险太大了。
我在校期间做过一个小的视频项目,坚持下来,搞不好我们也能做出一番声色。
但每次动这样的念头,我都会警醒自己:不会的,因为你不懂。
当你对一个东西不了解,你没法控制,得靠别人,就很难让它朝你想象的方向去推进。
那个事情很自然地就失败了。
后来做技术团队也是。
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个技术总监,他每天负责把握技术开发的进程。
但他不了解我的资金可以撑多久,他的工作节奏也不匹配我的工作节奏。
所以到后来,无奈放弃。
婚姻是如此,创业是如此,投资也是这样。
如果你不懂一个项目,千万不要跟着别人,瞎跟投。
那个“别人”,人品靠得住,可能能力靠不住。
能力靠得住,可能你们俩的关系,靠不住。
这些所有的东西想都靠住,太难找,太难碰了。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妄想着,乘坐别人的船,到达彼岸,一定要自己学。
我今天读《褚时健传》的时候,书里也同样提到这一点。
褚时健特别相信他的中层领导,很懂得放权。
他的中层领导,可以掌管数十亿的现金来往,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中层领导觉得褚时健不管。
褚时健会问,会关心,关键是他也懂。
下面的人很害怕跟他一起出差,一起出差就一定会被问,究竟做了多少产品?产品的销量是多少?成本是多少?花了多少钱?赚了多少钱?
这些,褚时健心里面,门清。
第二,小规模尝试,别铺大摊子。
国家改革有个口号:先试点,再推广。
我觉得这是真理中的真理,可以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咱们很多读者告诉我,想要辞掉工作,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
我都不建议立刻辞掉。
我建议他们,如果你想要的工作是当一个画家,当一个歌手,或当一个人力行政,你跨行的这个岗位,是否首先可以兼职?
如果不能兼职,那你是否可以先开始学习?
先学习,先尝试,然后再决定要不要换行。
因为一次一次职业的乱换,会造成职业生涯的中断。
创业也是如此呀。
我们刚开始直播时,就做的小直播间,先尝试一下直播到底行,还是不行,有没有想象力,我们能够做多大。
后面呢,我们才把整个团队搬过来,做投入。
这样可以避免损失,且船小好调头。
第三,大事靠想象,小事靠耐心。
二十几岁时,对创业有一种幻觉。
会觉得团队至少要20人吧,不然怎么叫一个公司呢?
会觉得必须要在写字楼里吧,在居民楼里像什么样子呢?
会觉得必须要做大业务吧,每天就做那么一点零星的小业务,怎么好意思叫创业?
后来我自己摸索出一个做事的方法。
首先,耐心地把小事做好。
把小事做好,你会赚到钱的。
只要这个事情,是你相信的和你喜欢的。
接下来,找到行业内的标杆人物,去想象一下,自己的发展空间有多大。
如果因为赚不到大钱,就对眼前的事没有耐心,那么最后,什么钱都赚不成。
创业这个事情,让我实现了超速的进化。
这几年的成长,比我之前十几年的成长都要多。
最近不是在直播里,推荐一些孩子读的书吗,我想再看看国外有什么好书能够去做。
所以现在开始报课,重新去学口语,学英语了。
很难很难。
我早上打开聊天室,好几个单词都忘了,心理学这个词都忘了怎么拼。
结结巴巴地跟外教老师聊了50分钟,终于下线了。
但希望能够坚持下去。
我需要进化,我的事业也需要我进化。
十七八岁的时候,总是希望云淡风轻。
过了二十五岁,我更享受的一种状态是,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