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只有画面,没有故事的电影能不能算是好电影?

2019-12-01   梁鹏飞

相信每一个观众在看过了足够多的电影之后,就会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电影才能算是好电影?

这个问题困扰着每一个热爱电影的人。

因为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

很多电影爱好者都会把豆瓣和IMDB2个影评网站当做标准,但是,即使你看完了所有豆瓣前250的电影,看完了IMDB前250名的所有电影,还是很难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诚然,我们可以根据看过的这些经典电影,去试着归纳总结一套规律,去找这些所有经典电影的共同点。

但最后还是很难有一个完美的答案。

况且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纵然号称豆瓣250榜单,依然会有很多大奖认为非常优秀的电影不在此列,当然也还有很多在榜单的电影被很多人怀疑其够不够格。

比如张艺谋的《英雄》,就是这样一个困扰很多人的案例。它到底是一部旷世佳作,还是徒有其表、故事孔洞的烂片?

很多人的解读都不一样。

如果你在头条APP搜索关于《英雄》的相关内容,就可以看出关于这部电影的诸多争论。

有人说它被低估了,有人说它被高估了,众说纷纭。

而关于《英雄》这部电影最大的争议,就在于它的故事。今天咱们就来专门谈谈这个问题。

1、对于《英雄》故事性方面的争议

我一直认为,如果《英雄》不是张艺谋拍的电影,它现在的评价肯定要高很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英雄》其实应该归为艺术电影的范畴,而不太像是一部商业娱乐大片。这是一部披着商业大片外衣,但本质上是一个并不注重娱乐效应的电影。

当然,作为开启中国电影商业化浪潮的鼻祖,为了加入更多娱乐性和话题性,这部电影使用了全明星阵容,刻意的,也是张艺谋一贯爱好的,使用了大量千军万马,人海战术的大场面镜头。

所以,《英雄》这部电影,本身是个误会。张艺谋,从他长期电影经历来说,就不是一个适合拍这种大场面和娱乐电影的导演。是历史的因缘际会,交给了他这个任务。

也因此,《英雄》本来更适合作为一个艺术电影来欣赏,结果外表铺张成了娱乐电影。这是它得到很多差评的主要原因。

现在很多对《英雄》的批评,大多都是在抨击其故事性太差,很多情节雷人,空有华丽的画面,却没有一个深刻的内涵和灵魂,如此等等。

但同样是张艺谋,他导演的北京奥运开幕式,就被夸上了天。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赞叹这是一出华丽的、诗一样的盛典。


在我看来,《英雄》这部电影和北京奥运开幕式是相似的艺术,但是大众对于这二者的评价标准不一样。

《英雄》是一部电影,而且是一部关注度非常高,又需要赚钱,需要讨好尽量多的观众的电影。一部需要赚钱的大制作,一定要让尽可能多的观众看爽,它一定需要一个完整而饱满的故事;而奥运会开幕式只是一场秀,能够看到让人赞叹不已的画面,就超出很多人意料之外了。

张艺谋还是那个张艺谋,但拍出了比奥运开幕式更加出神入化画面的《英雄》,很多人就不能满意了。

但如果抛开故事性不谈,《英雄》在画面上的开创性,以及在某些镜头方面达到的超凡脱俗的境界,真的是电影史上再也找不到第二部的水平。

然而很多观众一定会说,空有画面,没有故事,岂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事实上很多观众对于电影的这种标准,多少年来一直不变。在张艺谋的《英雄》15年之后,陈凯歌拍摄了《妖猫传》,应该是他在《霸王别姬》之后最好的电影。

但是这部电影也被很多观众骂得狗血淋头,和批评《英雄》的声音大同小异,就是“情节很雷人”。

在豆瓣影评方面,《英雄》和《妖猫传》的评分都低于7分,而豆瓣一向都被认为比较偏爱文艺片,偏爱具有艺术性的电影。

他们同样把重点放在了故事方面。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一部电影是不是一定需要一个好的故事?

2、只有画面的电影算不算好电影?

那么,我们就只讨论一部电影的画面。

大家都知道,电影也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和文学、绘画非常具有关联性的艺术,电影艺术同时兼具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和画画艺术的流动画面性。

小说在发展到20世纪以后,开始追求一些故事性之外的东西,比如意识流小说,是当时重要的小说流派。意识流小说的很多故事,就根本让人看不懂。

和意识流小说同期出现的卡夫卡等人写的小说,写的故事也不是传统的那种故事。

正如同时期世界绘画发展,也从以前讲究画得像,逐渐过渡到印象派的意识流,再过渡到毕加索的画不像。

这些同为20世纪世界文学和艺术史上的重大变革,都颠覆了以往的文学和艺术的表现形式。

所以,有的时候一门艺术最重要的是某种感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

再回到《英雄》这部电影。如果用一种艺术电影的眼光去看待它,不要太纠结于故事性,你会发现它很多镜头拍出了那种东方文化独特的味道,甚至具有一种玄学的味道,具有一种诗意。

什么是诗意?诗意这个词很难解释,我比较喜欢的一种说法,就是一刹那间的感悟,无论是关于人和自然之间,还是人和人之间的某种关系,一句诗,讲出了刹那间的某种感悟,打动了你。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冯延巳“高数鹊衔巢,斜月明寒草”很有格调,韦应物的“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和孟浩然的“舒云淡河汉,微雨滴梧桐”大有不及。

这句“高数鹊衔巢,斜月明寒草”就是讲述了一刹那间的诗意。需要细细品味。

《英雄》中的很多镜头,也很有这种诗意。我最为推崇的镜头,是李连杰饰演的无名,和梁朝伟饰演的残剑,那场在九寨沟水面的意念之战,真的是超凡脱俗,每一帧,都需要细细回味。



我们经常说,电影就是一场梦。一场关于光与影的梦,那电影院的银幕,似乎就是隔断了我们现实世界和某个神秘所在的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给我们营造了一种非常特别的梦境。

在我的观影史上,真的很难找到几部,像《英雄》这样,让我找到如梦如幻的感觉。

电影,是关于光和影的艺术,是关于动态画面的艺术,视听语言是它的基本元素,正如小说的基本元素是文字。像《英雄》这样在视听语言做到了极致的电影,很难再找出另外一部同样水准的作品。

同样,在《妖猫传》的某些画面上,我也感受到了,在《英雄》观影过程中的那种梦幻感。

这种感觉很难描述,也许它本不该被用文字描述。因为电影是光与影的艺术,你所需要的是用眼睛去观看,用心去感受。

所以评价一部电影,不应该只有一个标准,不应该只看故事。一部电影,只要在某一个方面做到了极致,拍出了其它电影都无法达到的境界,都可以算做好电影。


3、电影的故事其实有很多种讲述方式

《英雄》和《妖猫传》都是因为故事性差而被诟病,很多观众说它们故事情节雷人。

然而有时候一部故事雷人的电影,在艺术电影爱好者那里又有很奇妙的魅力。

比如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这里面的故事真的是很难描述。尤其是片尾疯妈从火车上跳下来,火车开向开满鲜花的轨道上,一个男孩躺在那里。


这一段故事真的是,绝对是只会在梦境中会发生的那种错乱的情节。但很多艺术电影爱好者,当然包括我在内,觉得很迷人。

《太阳照常升起》故事性很差,甚至反故事性的电影,充满了大量的隐喻和象征。

它是不是一部好电影?

在很多艺术电影爱好者看来,这是一部难得一见的佳作。如果要具体说说这部电影如何好,可能需要很大的篇幅,这里就不展开了。

总之,还是那句话,一部电影如果你能够找到让你印象非常深刻,看过一遍就再也无法忘记的画面,那它就一定是一个好电影。

关于电影的故事性,我们再说最后一个例子,是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这个电影很多观众都看过很多变,几乎是烂熟于心。

这个电影的故事该如何看待呢?

要我说,这个电影的故事也很扯。

这是一部完全不靠故事性的电影。

《唐伯虎点秋香》有点像是一个大型小品,而且每一个场景,它的段子,都几乎达到了《主角与配角》的水平。

开头人体作画,和周星驰那段打击乐自述,这种情节的想象力,真的是非常惊艳,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镜头,那种震撼感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但是如果就故事性来说,这个电影很多情节要么是夸张过度,要么根本就不合常理啊。所以才叫无厘头啊。

《唐伯虎点秋香》也根本无所谓内涵,它就是一个纯粹的娱乐电影,它的出发点,就是要颠覆很多既有的东西,通过这种颠覆和恶搞,来让人感受到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电影体验。

它属于那种最一流的娱乐电影。这种电影的评价标准,既不能用故事性,也不能用是否打动人心,甚至也不能用喜剧的是否逗人发笑来评判。《唐伯虎点秋香》已经超越了普通喜剧范畴

上面列举的这些电影,无论是哪个电影评分网站,都不是得分最高的那批电影,但在我看来,这几部电影,都将是注定会影史留名,绝对无法忽略的好电影。

让我们回到最初,一个好电影,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标准?

我们只能说,观影是一个非常私人性的体验,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世界上绝没有任何一部,非看不可的电影。

关键是我们能否从中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美感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