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31日)下午3点,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将在杭州举行。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孙黎明,省科技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宋志恒,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王寅中,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振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专家教授陈志敏来到现场,通报浙江省疫情防控工作最新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全省共追踪到密切接触者9297人
尚有8801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2020年1月30日0-24时,浙江省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增确诊病例109例,新增出院病例5例。
其中:新增确诊病例中,杭州市16例、宁波市5例、温州市55例、湖州市1例、绍兴市4例、金华市7例、衢州市2例、舟山市1例、台州市17例、丽水市1例;新增出院病例中,温州市4例,舟山市1例。
截至1月30日24时,浙江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 537例,现有重症病例50例(其中危重10例),累计出院9例。
其中:确诊病例中,杭州市85例、宁波市46例、温州市227例、湖州市6例、嘉兴市16例、绍兴市23例、金华市27例、衢州市12例、舟山市7例、台州市81例、丽水市7例;重症病例中,杭州市11例、宁波市1例、温州市14例、嘉兴市5例、绍兴市5例、金华市5例、衢州市1例、台州市6例、丽水市2例;出院病例中,温州市7例、丽水市1例、舟山市1例。
目前,全省共追踪到密切接触者9297人,已解除医学观察422人,尚有8801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省卫健委副主任孙黎明:
到目前为止,我省共有9名患者治愈出院,我们也不断总结浙江治疗特点,先后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浙江临床经验版第一版)》《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指南(试行第一版)》《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试行第三版)》,同时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对危重症病人的救治。
尽管我省目前疫情防控工作已经进入量化细化管控新阶段,各项防控机制已在正常运行,但疫情防控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管控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对一些重点人员的管控网格不够细、不够密,一些基层单位特别是农村管控措施还不够紧、不够严。二是防控物资,尤其医用防护物资还存在比较严重的短缺,尽管现在我们也在积极组织生产采购,但短期内紧平衡的状况还是比较突出的。三是重点人群的跨区域信息共享、联动协防机制还存在薄弱环节。
下一步要进一步聚焦“清存量、控增量”,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争分夺秒、主动作为,从严落实“十个最”举措,千方百计遏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蔓延势头。进一步强化区域间联动联防,不断织紧织密防控网格。进一步加强物资供给保障,及时公开透明发布信息,确保量化细化措施到位、管控要求到位。
提问一:目前我省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目前的进展情况是怎么样的?
省科技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宋志恒: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疫苗的研发工作,在省际之间率先启动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防控应急攻关。按照特事特办、绿色立项的方式紧急启动了两项科技攻关项目:一项是由国家卫健委高级别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院士领衔、由浙江大学实施的一个重点项目;另外一项是由省疾控中心为牵头单位开展的技术研究,这两个项目已经启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也启动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的八个省自然科学基金的专项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新冠病毒的基因和传播力研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究、应急疫苗研发等。
第二,疫情发生以来,在我省科学家和科研机构以及广大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以李兰娟院士领衔的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分离到8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这一科学研究将加快推动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浙江省疾控中心课题组于1月24日成功分离了2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是全国首家进行成功分离的省级疾控单位。而且本次分离所得的毒株滴度比较高,可为即将开展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制、抗病毒药物的筛选以及快速检测试剂的研发提供帮助。
第三,我想介绍一下我省感染疾病的研究能力和团队的水平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在全国是属于水平比较高的。目前浙医一院作为依托单位牵头建设的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是医学领域唯一的国家协同创新中心,传染病学科也是在国内排名第1位的。另外我省还有两个生物安全防护的三级实验室,也是属于比较高的水平。目前科研人员正在夜以继日地进行工作,抓紧时间加快研发过程。我厅将密切关注,给予各方面可能的支持,相信会给大家关心的问题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提问二:省市场监管部门在口罩价格控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振华:
全省市场监管系统重点围绕以口罩为代表的防疫用品、食品及日用品,强化价格监督检查,依法从严从快查处价格违法行为。
一是省局第一时间对认定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提出指导意见,为全省组织查处价格违法行为提供依据。
二是各级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全力以赴投入一线,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市场价格监督检查。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7940人次,检查药械生产企业、药店、诊所、农贸市场、商超等经营场所39997家次,立案查处不明码标价、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95起,并向社会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件。
三是广泛进行价格法律法规宣传和提醒告诫,积极引导经营者公开价格承诺,全省对23569家经营者开展了宣传和告诫,督促7580家经营企业做出不涨价承诺。
四是加强网络销售防疫用品的价格指导和管控,督促平台经营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对有哄抬价格、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的商家及时进行处置。目前,阿里平台已累计下架涉嫌违规商品2.9万余件,涉及商家1.4万余家。从目前情况来看,还是有一些商家存在哄抬价格,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持续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价格违法行为,对涉嫌犯罪的将依法移送公安机关查处,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坚实保障。
提问三:省市制定了儿童新冠肺炎的一个诊疗指南,是特别针对儿童的,具体介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专家教授陈志敏:
国家级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指南已经第4版,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儿童版的指南。但是因为儿童本身来说,儿童的发病、诊断、治疗有它的特点,所以我们医院组织专家做了这么一个指南,当然这个指南是在基于国家级的成人的质量基础上,结合儿童特点,以及包括我们浙江省整治的经验做了这么一个指南,主要这几个方面跟成人的指南是有比较大的区别。
第一个方面就是在临床表现方面,因为儿童、婴幼儿不会说有什么不舒服,所以这个症状的描述方面,突出了儿童的特色,强调了可操作性。对全身的症状,尤其是对重型和危重型究竟是什么样的表现进行了量化,有依据去判断是不是危重者或者重症。
第二个方面在诊断方面,我们特别强调了流行病史、接触史的重要性。因为我们对浙江省的目前有八例儿童情况来看,其中有6名家里面有大人发病的情况下,后来发烧。所以我们在国家法的基础上,在诊断标准也特别教了两条,第1条就是两周以内有确诊或者疑似病人接触史。另外一条突出如果怀孕的母亲有感染的情况,他出生有感染的可能性,但是不是可能通过母婴传播、垂直传播目前还不知道,但是我们不排除这种风险。
在治疗方面,特别强调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普通型的病人,比较轻的病人,指南特别强调合理用药,因为儿童对药物敏感性确实是比成人要更加敏感,我们更加注重合理用药的问题。
提问四:小孩的肺炎发病情况如何?小孩和大人的治疗方式有何不同?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专家教授陈志敏:
截止到30号的24点,我们总共是有8例新冠病毒的感染的儿童,但是总体上来说应该是都属于轻症,最小的年龄是三个月22天,病人收在我们医院是一个全国目前报的最小的一个病人,但这个病人目前来说非常平稳。
最大的13岁,这些病人都在定点医院接受治疗。但是目前来说,这些病人病程都在一周以内,不超过一周,所以还需要进行严密的观察和治疗。
从治疗的角度来说,原则上应该跟成人是一样的。但是因为儿童本身来说,它的全身免疫能力还不成熟,呼吸道的发育也不成熟,呼吸道相对的比较狭小,而且咳嗽的能力又非常有限。所以跟成人相比更加容易发生这种全身性的问题,或者是呼吸道的阻塞。所以从诊断治疗的角度,从治疗或者护理的角度来说,我们必须要严密观察呼吸道的护理和治疗。
提问五:我省在农贸市场应对疫情防控方面有没有采取什么有效的措施?
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振华:
小菜场是大民生,我们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在农贸市场应对疫情防控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及时落实相关的要求。第一时间全面取消全省农贸市场活禽交易,做到全覆盖,日报告,零容忍。及时启动我省野生动物保护相关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全面禁止全省农贸市场野生动物交易。
二是加大检查巡查力度。自1月22日起至1月30日止,全省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6806人次,检查农贸市场和涉野生动物交易的各类市场18053家次,检查市场经营户108761户次,发现并立案查处农贸市场内的非法活禽交易案件1起,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案件1起。
三是推动落实主体责任。要求农贸市场及时报告开业停业休市、主要农副产品的供应和价格情况,目前,总体上全省农贸市场运行是正常的。昨天全省正常营业的农贸市场有2002家,占到全省登记农贸市场数的90.7%。
同时,各地也还存在着一些农贸市场因疫情关闭和一些品种的农副产品短缺、断供的现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农贸市场活禽和野生动物交易行为,并及时监测掌握全省各地农贸市场的运行情况,督促协调有关农贸市场及时复市、组织货源,落实农贸市场的保供、食安、稳价工作。
提问六:在接下来的时间中,交通部门在加强疫情防控方面还会采取哪些措施?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王寅中:
按照省防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交通运输系统坚决落实“十个最”的工作要求,聚焦“防输入、控增量、补短板”,量化细化任务,强化闭环管理。重点采取五方面举措:
一是进一步强化省际公路入浙卡点和高速公路出入口疫情防控。在各级地方政府统筹指挥下,协同相关部门开展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省际入浙卡点和出入口的疫情管控。根据管控工作实际需要,有些地方暂时封闭部分高速公路出口,并向社会发出公告,目的是集中检查检测,有利于疫情管控。我们也注意到,个别高速公路收费站出现了排队通行情况。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尽最大努力切断疫情蔓延,同时我们也会关注出入口的拥堵情况,并会采取措施减少拥堵现象。我们既要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也要保障群众出行的基本需求。希望全社会能够给予理解和支持。
二是进一步抓好省际班车(客船)班线暂时停运的落实工作。我省自1月27日零时起全面暂停进出浙江的经营性省际长途客运班车(客船)。与此同时,我们全面摸排了在外省的浙江客车,摸清了每辆客车所属运输企业、驾驶员信息以及目前的停靠区域和停靠场站,落实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确保客车在原地停运或空车返回浙江。对违反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顶格处罚。
三是进一步加强与铁路、民航的联防联控。按照“信息共享、精准管控、闭环管理”的要求,提前掌握铁路、航空入浙的旅客信息,协同铁路客站、机场所在地政府制定“一站一管控方案”,严格做好体温检测、分类处置工作,强化重点管控,形成闭环管理。
四是进一步加大非法营运的打击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执法,进一步加大非法营运车(船)的打击力度。重点查处7座以上本省或外省客车入浙的非法营运。组织稽查力量加大巡查力度,对非法营运车辆予以重点打击。
五是进一步加强消毒防护和宣传引导。会同相关部门继续对汽车、船舶、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和车站、码头、机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所进行严格消毒,做好疫情的防控,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每日商报记者:葛玲燕 骆静怡
值班编辑:章丹丹
每日商报(ID:hzmr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