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年,买房子,是财产增值的最佳手段,没有之一。
根据长江证券经济学家赵伟的测算,2018年,中国住宅总值总市值大约在250-300亿元之间,根据社科院编制的中国居民资产负债表,2016年末,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约为180万亿人民币。
如果我们用250万亿计算2016年住宅总值,其占居民总资产的比重已经达到了56%,也就是说,房子,成了居民最重要的一类资产。
为什么买房会产生如此大的“造富”效应呢?这与“击鼓传花”的游戏模式密不可分。
这里有个前提,房子不再是自住的消费品,而是众人蜂拥哄抢的“投机品”,如同曾经的“郁金香”、“蒜你狠”一样,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房子以钢筋水泥的形式存在罢了。
举个例子,一个本身价值100元的商品,甲如果能够以150元的价格卖给乙,那甲就相当于赚了乙50块钱;如果乙再以210块钱卖给丙,那么乙相当于赚了丙60块钱。
如果这个时候商品的价格又回到了100元,那么丙相当于就损失了110元,而甲和乙赚的钱的总和恰好也是110元。
所以,赚钱的永远是中途退出变现的人,亏钱的,永远是接“最后一棒”的人。
笔者认为,未来20年,房地产已经告别了“财富效应”,因城而异,房子不再是绝对“值钱”的商品,原因有以下三点。
房地产最核心的推动力量就是年轻人,或者说是劳动力人口,老年人是无法创造需求的。
以日本为例,劳动年龄人口1995年前保持上升,住宅投资增速一路上行,1996年前后接近30万亿日元;而随着1995年后劳动年龄人口从8200万逐渐下降到现今的7300万左右,日本住宅投资也在随后的二十年里下降了近一半。
同样的,我们的第三轮“婴儿潮”,出现在1981-1991年,也就是所谓的“80后”们大量出生,而在2008-2019年,房价上涨最猛的这段时期,恰恰就是1981-1991年出生人口的婚期。
再比如,2013年,我国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达到10.06亿的最高点,也正是在2013年,城镇每千人房地产新开工套数开始“滑坡”。
明白了这个原因,再看未来20年人口结构变化的趋势,就不难看出楼市的趋势。
经济学家任泽平之前在报告中提到,育龄妇女规模已见顶下滑,2030年20-35岁主力育龄妇女规模将比2018年减少29%,其中25-30岁生育高峰期妇女将减少41%;出生人口即将大幅下滑,预计2030年将降至1100多万、较2018年减少26%。
因此,任泽平认为,十年之后,新生儿会下降到1100多万的水平,对比2018年的1523万人,足足下降了423万人。
显然,20年之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必然会“缩水”。
如上文所说,目前房产占居民总资产的比重已经达到了56%,但是,参考国际上的经验,以金融资产为例,韩、日、美这一比例分别为20%、30%和56%,未来十年,我国居民财富配置也势必会有所调整。
问题在于,从赚快钱向赚慢钱转变,应该配置什么资产?
经济学家梁中华近日指出,未来20年,只能从“四类资产”中寻找机会,其中包括“国债、国开债、高等级信用债、以及能够提供稳定收益的类债券大类资产”。
这几类资产有共同的特点:具有长期投资价值,风险低,长期收益稳定,但收益率肯定会降低,这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事实。以后只能靠固定收益的资产缓慢赚钱,现金流比固定资产更重要,以往买房一夜暴富的案例将不复存在。
经济学家李迅雷之前有个非常绝妙的比喻,闪电与打雷之间有一个时滞,大家都害怕打雷,实际上,闪电是一个先行指标,打雷是必然的结果。
要知道,1980年的时候,M2不足2000亿,到1990年的时候,M2规模达到1.53万亿,到2000年的时候,M2规模达到13.5万亿,如今M2已经超过150万亿了。
这些货币,大部分都汇入到楼市中,过去这些年以来,由于货币每年增长15%-20%,所以大家默认货币每年对内贬值了15-20%。虽然货币可以印出来,但房子是印不出来的,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土地就那么多,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把15-20%的货币增速看做是买房的潜在收益增速。
但是,正如李迅雷所言,M2增长这么迅速,只是房地产走弱的先行指标,一旦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融资、房贷利率持续收紧,结果自然水落石出。
最鲜明的例子,莫过于8月份以来,信托规模缩水30%以上,各城市卖地收入减少29%,一二线与三四线城市成交量也有所下降,加上从10月8日开始,房贷利率开始参考LPR,资金不再像以前那样涌入房地产,房子的增值属性自然无从谈起,房价也就开始“稳中有降”了。
购房者以前的误区在于,把房子这件用于居住的消费品,看成了不断买卖变现的投机品,然而,未来20年,随着人口、货币、资产配置的变化,实物资产,尤其是不动产,很难再出现过去10年那样的飞速增长。
此时,唯有把“值钱”的概念“虚化”,对一个家庭来说,拥有一个正直、阳光、上进的孩子,是比钢筋水泥更重要的财富,教育也是未来的一大风口,20年后,如果生育率依然不断走低,孩子就是你最珍贵的“财产”。
这也是首富的结论,在9月10日的阿里巴巴20周年年会上,马云发表了20分钟讲话,这也是他在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任上的“告别演说”。
马云直言,“阿里巴巴只是我很多梦想中的一个而已。我觉得我还很年轻,很多地方都想去玩玩,去折腾。很多事情,教育、公益、环保我都在做,但我觉得我可以做得更好、花更多时间,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这不是马云第一次强调教育和孩子的重要性。
在今年5月份时,他在公司的一场集体婚礼中说,“如果都像今天这样大家买房子,将来我们的孙子、孙女,一个人至少要管5套房子,要养8个老人,婚姻不是为了进一步积累财富,不是为了买房子,不是为了买车子,而是一起生孩子。要一起享受幸福美满的生活,孩子是无价之宝,永远记住,所有的东西都可能是别人的,都可能是假的,只有孩子才是真正自己的东西”。
首富用“孩子”这两个字,道破了一个家庭应该重视的“财产”。
无独有偶,河南最近对乡村教师发放“一补两贴”,购房每平方米优惠不低于1000元,隔空呼应了马云对“教育”和“孩子”的价值观,在全社会对“搞教育”、“养孩子”形成共识后,“买房子”自然会成为过时且“落伍”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