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统计数据: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结婚率越低。
扎心!简直颠覆了我对“饱暖思淫欲”的传统认知。现在大家不都饱暖了么,怎么都不结婚了?我看这应该是吃饱了撑的。
更气人的是,2018年全国结婚率最低的城市是上海。
太不像话了!在上海,连垃圾都能领跑于全国率先分类,而上海的年轻人呢,却没有发挥魔都领跑作用率先结婚。
我现在有点理解以前那些催婚的七大姑八大姨,她们肯定是觉得“你们得早点结婚,亲自体验体验,不然还以为我们吐槽婚姻都是矫情呢”......
年轻人都不结婚不生娃,我们老一代如何能攀上道德的制高点指点江山呢?我们满腹的婚姻鸡汤、育儿理念,向谁诉?向谁诉?我们如何在适应了婚姻的酸甜苦辣之后,笑看一波又一波晚辈 重蹈覆辙 重谱婚姻的赞美诗?
一个善良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难道不应该结个婚,好让还没结婚的人开心开心吗?
然而,数据始终是一个冰凉的数字。看待这个现象,我们还是要分析背后的原因。
背后的原因更冰凉。
说起“结不结婚”这个话题,我首先想到一个笑话——
有人问:本市清华录取率持续走低,请问为什么本市学生都不想上清华?
人家回答:是本市学生不想上清华吗?是考不上啊,清华不要他啊。
如果问上海青年:你为什么不想结婚?
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会告诉你:是我不想结婚吗?我没对象啊!没人要我啊!
那么问题来了,在魔都上海,青年人见多识广,开放独立,为什么反而越来越多人找不到对象了呢?
可能也正是因为上海的年轻人过于独立,过于开放,产生了两股思想潮流:
1. 花花世界诱惑太多,不想过早把自己拴死;
2. 无论男女,很多人想要在“自己站稳脚跟”之后,才考虑婚姻。
这是好听的说法,接地气一点说就是:忙着脱贫呢,哪有空脱单?
穷就直说嘛。
然而,非常英垂斯汀!魔都大上海年轻人都说自己穷到无法结婚,这个说出来,全国人民都不能原谅你们啊!
再穷,能比10年前、20年前结婚的那波人更穷?人家都能穷着结婚,就你们不能?
穷不是理由!
又有人说:“本来不穷,一结婚得买房,就回到了贫困线以下”。
一颗赛艇!看看十多年前结婚的那些小哥哥小姐姐们,至今还在每个月还着贷的人铺天盖地啊,不也照样吃香的喝辣的,房贷能阻碍人类卑微的爱情?
买房也不是理由!
上海现在可能不缺家庭富裕到够结好几次婚的适龄青年。如果不经常买限量版运动鞋,不一个人用三个手机,不一天叫四五次外卖,不每年出国玩两次跳伞蹦极帆船,他们也许还能再多结几次……
穷不是结婚率走低的本质原因。我觉得吧,挡在民政局门口的一座大山应该是“婚后复穷”吧!
上海的婚后复穷指数如果排名全国第一,难么结婚率排倒数第一也就说得通了。
在上海,婚后财产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赤字,这是一部伟大的爱情与亲情史诗。
我一个朋友说:没结婚前,和爸妈住一起,每天吃妈妈做的饭;结婚后,两口子有了自己的家,从此每天都下馆子/吃外卖。
是懒吗,主要是小两口都在事业关键期,上下班没个准点,能凑在一起吃饭已经不容易。
上海是个工作紧凑型都市,年轻人在工作上的“上进”和“安逸”里,只能选择前者。
上进的代价就是生活成本随之波动(向上波动)。
但你一定会觉得以上都是小菜一碟——当你有了娃之后。
在上海养一个孩子......这件事不能细说,说了胆囊疼。
(下面进入正能量阶段......)
然而!尽管以上理由看起来非常现实,仿佛撕烂了人间的一地鸡毛,砸碎了婚姻的柴米油盐,但人格的高尚,是区别于为衣食住行而奔忙的普通生物的。
生而为人,我劝你结婚......
上海有好多女孩子说:“我们现代女性都那么独立那么强大,根本不需要婚姻和男人来依靠啊,我们靠自己也能活得很好,还自由,为什么要结婚呢?”
我说:姑娘啊,你知道在这世上,什么才是你独立和强大的最好证明吗?恰恰是婚姻。
你不结个婚,都不知道自己可以更独立。在爱情的憧憬和婚姻的现实的互相厮杀中寻找灵魂的平衡点,学会深呼吸,达到身心的真正大和谐,才会知道原来“婚姻中的独立”才是独立的最高境界......
你不生个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可以突破想象。在母爱的滋润和育儿的挫败的互相博弈里探索人生的意义,锻炼肺活量,实现耐力与意志的精进,才会知道原来“当妈之后的强大”才是强大的无敌状态......
结婚不是让你去依赖那个男人和那个婚姻,你也可以理解为:是要用你的强大去感染和支撑一段亲情。你要是没勇气面对那些,说明你还真不够强大。
当然,我对坚定的不婚主义者也怀有敬畏,他们是宇宙中的平行空间。他们享受着婚姻中的人无法享受的超现实主义自由和狂妄;失去的是只有婚姻中的人才能体会的人间烟火味儿。两种生活不分好坏,但互相都不可以片面地理解对方。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最打动人心的真情,莫过于猛虎落泪,英雄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