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科普创客集训营Day2:实验动物,请接受来自全人类诚挚的敬意

2019-10-28   蝌蚪五线谱

话说集训营第1站

我们去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参(吃)观(喝)学(玩)习(乐)

跟植物来了个亲密接触

有小伙伴猜测

植物之后该去看动物了吧?

哎哟喂

这位骨骼清奇的少年你站住

你咋就如此彻底地洞穿了蝌蚪君?

不过

蝌蚪君可不是普通人(傲娇脸.jpg)

看动物也不会看普通动物

我们今天要探秘的是

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实验动物!

先看看这气派的大红门和自带光环的牌子

图片:蝌蚪君拍摄

能进这门的可不是一般人

没来的你是不是已经后悔了?

没关系

你要后悔的还多着呢!

这么专业的地方当然得有专业人员讲解

要不走马观花怎么让那些没来的人悔断肠

蝌蚪君凭着面(脸)子(皮)大(厚)

本次活动邀请到了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的刘江宁博士

瞧,就是这位比蝌蚪君还帅的儒雅学者

图片:蝌蚪君拍摄

他以《实验动物与人类健康》为题

娓娓讲述了实验动物为人类健康做出的重要贡献

让大家眼界大开

也对实验动物油生敬意

提起实验动物

你脑子里是不是只有小白鼠?

图片来源于:凤凰网

其实,实验动物种类很多

常用的是小鼠、大鼠、豚鼠、

犬、兔、小型猪、猴、斑马鱼、果蝇

在实验中应用最广泛的

不是大家熟悉的小白鼠

而是它的小伙伴小黑鼠

是我是我就是我!图片来源于:bioon

什么是实验动物呢?

有的小伙伴说

我从农场里拎一只小动物来做研究

不就是实验动物吗?

非也非也!

实验动物必须是实验室里科学培育出来的

说来是要多挑剔有多挑剔,要多矫情有多矫情

农场动物住的可能是酱婶儿的

图片来源见水印

人家实验动物的家可是这规格滴

图片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刘江宁博士提供

要温度有温度:18-22℃,每日观察温度,必要时调整温度

要湿度有湿度:40-70%,每日用干湿球温度计估计湿度,必要时采取措施调整湿度

噪音不能高:60分贝以下

要光有光:10-14小时,每日8:00开灯,18:00-20:00关灯

氨气不能高:20ppm以下

空气要新鲜:8-20次换气/小时

风不能大:10-25厘米气流/分

鼠均面积有保证:不超过100只/㎡

看了这条件

蝌蚪君竟然开始遗憾自己生而为人

你每天的三餐可能是这样的

图片来源于:jk51

再看看人家实验动物吃什么

图片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刘江宁博士提供

仔细瞧,除了特供还是特供

人家繁殖期和生长期要吃不同的特供饲料不说

杀菌时怕破坏饲料营养不能用高温

用的还都是“高配”钴60辐照灭菌呢!

除了实验室培养

实验动物的定义里还有其他严格规定

实验动物是指经过人工培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学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物制品或药品鉴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人工培养、又对携带的微生物进行了控制

实验动物应该非常干净吧?

其实

并非所有实验动物都是绝对“干净”的

干净也分级别

实验动物也会携带诸如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依照实验动物所携带微生物的情况

分成四个“干净”等级:

普通级

清洁级

无特殊病原体级

无菌级

话说回来

虽然实验动物吃得好、住得好、又干净

蝌蚪君其实并非真心羡慕它们

毕竟它们是有自己特殊的使命的

人类医学的重大进展都与实验动物相关

威廉·哈维依靠80多种动物发现血液循环

罗伯特·科赫以牛为实验动物发现结核杆菌

微生物学的鼻祖巴斯德通过在鸡身上实验

研制出了禽霍乱疫苗

……

而且

67%以上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都依赖于动物实验

其实

在医学研究中

最好的“实验动物”是人类自己

但人体实验付出的是各种各样的悲惨代价

严重违背了医学、药学的良好初衷

随着人类文化、文明的发展

人类已意识到人体实验的恶果和对人类社会的挑战

进而全面禁止任何形式的人体实验

因此

实验动物成为了人类的“替难者”

我们敢吃药敢打针

都有赖于在无数实验动物身上进行的反复测试

证明这些药有效、安全

人类才能使用

图片:蝌蚪君拍摄

室外参观时

刘老师在慰灵石前对实验动物为人类做出的牺牲的介绍

让大家陷入了沉思

相信小伙伴们跟蝌蚪君一样

都在心里向实验动物表达由衷的敬意和谢意

讲座结束后

刘老师带大家在小巧精致的院子里走访参观

基因工程课题组实验室里

还有科研人员在辛勤工作

向他们致敬

图片:蝌蚪君拍摄

走廊里的文化墙

让我们窥探到

他们严肃外表下那些有趣的灵魂

图片:蝌蚪君拍摄

图片:蝌蚪君拍摄

喂喂喂

这么大群人趴在那里“偷看”啥呢?

图片:蝌蚪君拍摄

哎呦喂!不就是几个大罐子嘛

干吗还跟宝贝似的锁在屋子里?

原来这里是动物胚胎冷冻库

大罐子是液氮罐,保持-170多摄氏度的温度

每个罐子里存着6000多个管

这个冷冻库里

一共存储着1000多种实验动物的精子和受精卵

等着被研究人员取用呢

最后一站

刘老师将大家带到这座建筑前

图片:蝌蚪君拍摄

咦,这是个放大版简易安置房吗?

说啥呢!

“屋”不可貌相

在非典时期

这里的科研人员接到重任

使得这个实验室成为当时国内唯一运行的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进到最里层要过三道门换三次专用服装

当时

科研人员在这个实验室的负压环境下

每天要连续工作6小时

负压?是啥?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就好比每天在青藏高原上工作

负压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很大

6小时不吃不喝也就罢了

连上厕所这种最基本的需求都不能满足

科研人员经过艰辛攻关

终于建立了国际第一个SARS实验动物模型

评价了国际第一个非典疫苗

从根本上控制了疫情

促进了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

要不然,蝌蚪君可能早就跟这个世界拜拜喽

不光非典

这个实验室

对甲流、手足口病、

H7N9和寨卡等传染病疫苗的研发和疫情控制

都提供了重要的科技保障

立马刮目相看了吧?!

走出小院

蝌蚪君跟小伙伴们都非常依依不舍

由衷地向工作在这里的科研人员致敬

向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实验动物们

诚挚致敬!

图片:蝌蚪君拍摄

看完这么精彩的活动内容,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来到集训营现场的小伙伴们是不是非常羡慕呢?

为了不让自己后悔,持续关注蝌蚪五线谱微信公众号,及时报名后面的集训营活动吧!

11月2日(周六)、11月3日(周日),最后两场更精彩的集训营活动等着你哦,不见不散!

蝌蚪五线谱

专注做权威、有趣、贴近生活的互联网科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