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有网友说随着高铁的开通,武汉对周边的吸虹效应有是有点,不过影响不太大。
还有网友说,我说的经不起推敲,更有甚者拿广东沿海的城市来说。
对于这些网友深爱家乡的感情,我非常了解。
可是深爱家乡一回事。
事实又是另一回事。
随着高铁的开通,交通越来越方便。
武汉只会越来越大。
这个大,不只是表现在城区面积上。
还表现在人口上。
更表现在对周边县城产业的吸虹上。
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更加突出武汉首位城市的重要性。
帮助它不断的扩大,壮大,直到真正的强大。
可能有网友问为什么?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
当初改革开放的时候,是我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时候。
那时候对于城市来说,是一个疯狂积累原始资本的黄金时代。
可改革开放的主要战场,不在地处内陆的湖北。
而是在沿海经济省份。
那个年代,沿海经济省份,凭借靠海的天然优势,陆续开放了不少城市。
各个城市都很有针对性的引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商。
走出了各自不同的道路。
形成了各个省份百花齐放的局面。
时至今天。
虽说沿海省份里,各个城市之间,差距越来越大。
可是由于当初打下的基础。
各个省份里的城市里,除了一两个非常突出外,其他城市基本上都在伯仲之间,非常的均衡。
这些都是在黄金时代造就的。
而今黄金时代已经过去。
市场经济的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个阶段,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经济形势,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物资上,早已不是改革开放时代极度缺乏的时候了。
而是百业基本上都饱和了。
要想走出新路,就得走产业升级的道路。
可是产业升级这些,都需要钱。
对于湖北这种内陆省份来说,错失了黄金时代。
要想把经济发展起来,还要进行产业升级。
不可能再走以前百花齐放的路子。
因为形势不许可。
资金也不许可。
时间更不许可。
只能集中主要兵力围绕核心城市来发展,通过发展核心城市经济,来带动全省的经济。
而武汉,当之无愧成为首选。
加上,前些年提出的发展中小城市,县域城市经济,通过实践证明,已经越来越不符合最佳的经济效益,发展壮大首位城市,更显得重要。
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全国各省份,包括沿海的山东,河北都要强调壮大省会这种首位城市的重要性。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省份,要省会城市吞并周边小城市,来扩大规模的根源。
因为相比较浙江,广东这种早已成功跨入发达社会经济体系的省份,拥有齐全的产业链和销售系统,其他省份,尤其是内陆省份,要想发展,获得新的生机,不可能走全面发展的路子了。
只能用核心城市来拉动全省的发展。
这就是当今时代最紧要的战略。
当然,在湖北,还有两个城市,被划入了省府规划。
分别是宜昌和襄阳。
可宜昌和襄阳先天不足,只适合镇守湖北的边疆。要想带动周边几个地级市的发展,还差了很大的火候。
和武汉这种GDP占据全省百分之三十多的特大城市相比,还有很遥远的路要走。
说到这,接下来就要说说武汉都市圈了。
武汉都市圈,自从提出后,至今应该有十多年了吧。
可是至今,发展还是很缓慢。
其中的原因非常的复杂。
有一条却很重要。
就是当初提出来的时候,武汉经济还不足够强大。
现在随着武汉的经济发展,还有产业升级。
才把一些低端制造业,手工业,逐渐的转移到了靠近武汉边缘的城市,比如汉川,鄂州的葛店,仙桃,洪湖等城市。
这几个城市,之所以能够接收武汉的低端产业转移。
和各自的独特地理环境有关。
比如汉川,和武汉紧挨着,有107国道直达,还有高速直达
方便的很。
加上汉川又靠近武汉东西花国际物流区。
地价又便宜。
这些足以让汉川脱颖而出,成为最佳的转移阵地。
再比如鄂州的葛店。
靠近光谷开发区。
地铁都要快修到那里了。
房地产和光谷片区基本上连成一片了,成了光谷的后花园。
也是一个绝佳的转移阵地。
洪湖,靠近武汉开发区。也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仙桃,也是一样,靠近武汉开发区的沌口。
这些城市无不都是靠近武汉,都具有得天独厚的特殊优势。
非其他城市可以比。
而天门呢。
处于武汉都市圈的末端。
按照武汉和省府的规划,百里之内的都市圈圆圈标记线,刚刚把天门纳入进来。
在地里上,和这些城市相比,根本就没有什么优势。
加上天门本就是一个农业城市。
工业基础非常的薄弱。
要想从工业上逆袭,难上加难。
或许有人会说,两高的开通,不就是机遇吗?
没错,的确是机遇。
可这个机遇有一个前提条件。
就是天门能够拿出比占据地利优势的城市,更好的条件。
比如软环境。
又比如完整的产业链和销售系统体系。
可这些要建立好,需要大量的资金。
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成的。
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在错失了黄金时代的时代。
一个农业大市,在和周边县市相比,没有很特殊的优势之下,展开工业竞争,顶多是分一羹。
根本就杯水车薪。
必须走出一条属于农业大市自己的道路才行。
所以问题又回来了。
高铁的开通,对武汉大大的有好处。
可以把周边,尤其是像天门这种没有完整工业体系,无法提供高质量工作岗位城市的青壮年劳动力带走。
留下的要么是公务员,要么就是老人。
一个城市,没有了青壮年劳动力,就等于没有了活力。
没有了活力,就无法带动消费,和经济发展。
如此恶性循环。
只会越来越差。
这种例子还少吗?
不信。
举个例子。
像我的家乡。在西赵。
以前,去镇上的路没有修好时,周边村的人,都会去我们那赶集。
非常的火爆。
自从去镇上的水泥路修好后。
各家各户都有了摩托车等交通工具。
去镇上,也就十分钟的事。
慢慢的老家的集市越来越萎缩。
镇上的生意越来越好。
再后来,国家推进小城市小城镇发展。
加上棚改的推进。
市里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
镇上的人,也慢慢的都往县城里跑。
渐渐地,镇上的经济,也越来越萧条。
这些都可以证实,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地方,只会越来越萎缩。
大城市,会越来越大。
而大,不光是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大,还有人口的扩大。
教育的扩大。
商业,工业等等都会随之扩大。
……
反之,像天门这种小城市,随着人口越来越小,无论是消费,还是什么的,都会越来越差。
要想改变,或者维持,除了找出一条独有的道路外,跟风,在没有优势的情形下,很难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