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菜和川菜满大街的海南是什么味道?

海南岛民的口味,就像养育了他们的大海一样包容。街上的东北菜馆和川菜馆比琼菜馆要多得多,多到当地的海南人都会戏称三亚是“黑龙江省三亚市”。对外地来客来说,想要吃一口最正宗的海南风味,寻找正宗的琼菜馆可能是最慢的一种方法。

图/网络

初尝海南菜,吃惯了重口味的北方人大多会一脸懵地怀疑自己的味觉。就像海南四大名菜中最有名的文昌鸡,除了蘸料以外,鸡肉本身是没有味道的,还带着没有煮透的一种半生不熟的陌生口感。

图/网络

海南菜看起来颇为“寡淡”,但并不平淡。最能代表海南的味道,应该是甜和香吧。

冰镇的甜蜜蜜

海南一年十二个月有十一个半月是酷暑,动一动就汗如雨下。拯救酷暑的,除了终极大杀器冰镇西瓜之外,我想只有海南特产的各种冰镇甜汤了吧。

图/网络

清补凉,海口“夜市一霸”

说清补凉是海南最有代表性的小吃,真的一点都不为过。但初次来海南的人听到这个名字都会奇怪地问一句:啊?什么清凉?清什么凉?补什么玩意儿?

清补凉这个叫法在广东、广西、香港、澳门都有,有些地方清补凉的做法是煲老火汤,而海南清补凉则属于甜品。

图/网络

海南清补凉以红豆、绿豆、薏仁、龟苓膏、红枣、西瓜、菠萝等杂粮和水果作为底料,点睛之笔是一定要来一颗鹌鹑蛋,再加入糖水、椰奶或者冰沙,最后撒上一把花生碎、葡萄干或者椰子丝。

图/soogif

在海大南门小吃街,每家清补凉店主都爱说自己才是“第一家”,但其实不论谁是“第一家”,每个吃货心里都有自己最爱的一家。

甜薯奶,吃到就是赚到

甜薯奶这个名字对外地人来说听起来有点陌生,但是它绝对算是长期霸占海南小吃榜前几名的顶级选手。

图/网络

甜薯奶很神奇,别看名字里面有个“奶”字,它里面只有甜薯没有奶,奶白色其实来自于米。将甜薯糊和米浆搅拌均匀后下锅,煮出一锅白玉般的胖丸子,最后再加上古早味红糖和辛辣的生姜,品尝甜辣混合的奇妙口感。

图/soogif

鸡屎藤粑仔,海南“土参”

看到“屎"这个字,一般人都会望而却步。敢把自己名字叫“屎”的食物,一定是好吃到不怕遭人嫌。这道甜点,真的就叫“屎",还是杀伤力超群的“鸡屎”。

图/网络

鸡屎藤,是海南人的“土参”,它清热解毒的功效,对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海南人民来说是最好的良药。

在海南许多地方,产后的妇女会吃鸡屎藤来滋补身体、清除暑气。

图/网络

鸡屎藤粑仔是琼海人夜宵的主角。每年七月初一到中元节前后,琼海人都会特意去多吃点鸡屎藤粑仔,既是消暑,也求解厄运。

海南饭,吃一口自然的清香

一碗普通的米饭有几种吃法?海南人的答案可能是——无数种。

图/网络

丰富的物产又给了海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加入一点海南人的巧思后,米饭,就不再是填饱肚子的一碗大白米,一口吃下去,唇齿间都会弥漫着属于热带的迷人风情。

椰子船,至上的饱足

图/网络

椰子是海南的代名词。海南被称为“椰岛”,海口外号叫“椰城”,又有“海南椰子半文昌”的说法。整个海南,大大小小的道路上都种着椰子,随处弥漫着椰香。

图/soogif

把浸泡好的糯米填入椰盅,再灌入白糖、鲜椰汁、鲜奶,最后用椰盖封口小火慢炖,就成了一盅晶莹透明、状如珍珠的椰子船。

图/网络

糯米和椰子都属于味甘性温的滋补佳品,椰子船的甜不仅来自味觉的满足,还有通体被滋润的饱足。

菠萝饭,最市井的“黑暗料理”

都说大学食堂是第九大菜系,食堂师傅特别爱用水果炒一切,创造了诸如桃子烧豆腐、草莓炒肉段、西瓜炒苹果之类的奇葩菜。

图/网络

但在盛产菠萝的海口,菠萝炒饭是街头巷尾都有的市井小吃。 肉丁、青豆和虾仁的丰富营养,配上酸酸甜甜的菠萝丁开胃下饭,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挑食了呢。

图/网络

竹筒饭,锁住山林的香

许多树林茂密的山区都流行吃竹筒饭,台湾阿里山地区的竹筒饭会用高丽菜或者山酥封口后炭烤,广西竹筒饭会用竹叶塞好竹筒口,而四川人则爱用茶叶锁住清香。

图/soogif

在三亚,体验黎族风情必不可少的就是吃上一口竹筒饭。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海南黎族的竹筒饭会用香蕉叶封口,还会加入像山鹧鸪肉、山鸡肉、山猪肉之类的野味,让米饭中混入竹子和野味的清香。

图/soogif

海南的味道,就像这座海岛的生活一样,看似平平无奇却总能尝到一丝甜意。不论多少年过去,离开海岛的游子都不会忘怀。你最爱的海南小吃还有哪些?快来留言让大家都一起尝尝海的味道吧!

文丨线线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tbcM2wB8g2yegNDZdi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