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沪深股市新股的表现确实让市场大跌眼镜。渝农商行挂牌首日开板,麒盛科技上市后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这些现象均是2014年IPO制度改革以来没有出现过的。这两家新股的表现,也让中签的投资者大失所望。
实际上,新股表现不佳,也表现在此前被市场一致看好的科创板新股上。比如10月31日上市的致远互联、杰普特当天收盘涨幅分别为55.7%和33.74%,也创出科创板股票上市首日新低。特别是像杰普特,作为科创板股票,挂牌首日收盘涨幅甚至低于44%,比在其他板块挂牌的新股都不如。11月5日上市的久日新材,其表现则更离谱。11月6日,股价最低下探66.01元,也跌破了66.68元的发行价,成为科创板首家“破发”的公司。
不仅近期上市的科创板新股走势出乎意料,稍早前上市的科创板股票,表现同样不尽人间,甚至于多家科创板新股股价已开始逼近发行价格。作为首批25家公司之一的天准科技,上市后最高创出72.50元的高点,11月6日最低下探26.60元,期间最大跌幅超过六成。最低价与25.50元的发行价相比,幅度相差不到5%。如果股价在最低价基础上再下跌5%的话,那么该股也将出现“破发”。类似天准科技这样股价逼近发行价的科创板股票还包括晶丰明源、昊海生物、杰普特等。
科创板新股出现破发,且多家个股逼近发行价,显然也并非是偶然的。个人以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值得关注。比如科创板新股发行价较高问题。科创板实行市场化发行,新股发行价格、规模、节奏等由市场决定,以强化市场约束。而且,科创板属于资本市场的新生事物,定位于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也导致“三高”发行在科创板重现,像中微公司170倍发行市盈率即是在此情形下产生的。发行价格越高,股价逼近发行价甚至“破发”的可能性就越大。
市场炒作热情减退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逢“新”必炒已成A股市场投资文化的一部分,这对科创板股票而言同样如此。而且,由于科创板自身的特性,即使实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在科创板开市之初,市场资金仍然趋之若鹜。大量资金的涌入,曾造就了科创板新股的一波整体性上升行情。但随着市场资金的撤离,个股股价出现下跌在所难免,逼近发行价也不可避免。
此外,整个A股市场大势不好,资金面压力大,对科创板股票逼近发行价格亦会产生影响。虽然科创板在开市初期走出了独立行情,但科创板毕竟属于A股市场的一部分。从整体上讲,科创板股票走势不可能脱离整个A股的大势。而在近期,整个A股大势并不好,新股的持续发行,限售股的解禁与套现等,都会对市场资金面造成压力。再加上财富效应的缺乏,会进一步加重市场的观望情绪。这些压力叠加之后,最终会传导到科创板股价上。
科创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既是一个高成长板块,但由于实行更加包容性的上市制度,其实也是一个高风险的板块。这种风险,不仅表现在科创板公司可能因技术进步、技术变革而被淘汰上,也表现在股价的炒作风险上。
而从本质上讲,支撑上市公司股价的绝非什么概念与题材,业绩与成长性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科创板开市后遭遇到的炒作,背后即有炒作概念与题材的因素。而在经过炒作之后,估值回归是必然的选择。科创板多家个股在经过前期炒作后纷纷出现大幅回落,正是其估值回归的表现。类似现象,中小板出现过,创业板也出现过,此次在科创板重演,其实并不意外。
而且,随着市场逐渐步入理性,休说是股价逼近发行价格,今后科创板新股出现更多“破发”,甚至是开盘即“破发”也是有可能的。事实上,市场化发行背景下,科创板新股出现“破发”也是正常现象,并不值得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