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莱曼尼曾游说普京出兵叙利亚,他死后,普京却没有出离愤怒

2020-01-05   守望罗斯


本国“名将之花”苏莱曼尼做客兄弟国家时,被美国无人机高调暗杀。这口气,中东大国伊朗殊难下咽。但伊朗深知,仅凭一已之力无法与美抗衡,争取国际和地区大国的声援和支持迫在眉睫。

鲁哈尼为何没给普京打电话?

当地时间1月4日晚间,伊朗总统鲁哈尼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通电话,呼吁对方与自己联手抗美侵略:“如果我们对美国的错误行为不采取一致立场,那么巨大的危险将威胁到我们的地区。对侵略者的沉默会让他们更加胆大妄为,我们必须做出反应。”

埃尔多安对苏莱曼尼遇难表示哀悼,并谴责了美国的干涉破坏了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土耳其近年来与美国龃龉不断,但毕竟同为北约盟国,不太可能与伊朗完全站在一个战壕,去和北约盟主对着干。

​众所周知,由于在叙利亚问题上利益一致,俄土伊三国元首近年来联系热络,形成了定期会晤协商机制。那么问题来了,鲁哈尼都给埃尔多安打电话了,为何没有求助于更具影响力、更乐于主持公道的俄罗斯总统普京?

克宫官网和俄官方报道显示,苏莱曼尼被炸死当天,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普京通了电话,双方对局势发展深表担忧,认为美国此举或将使该中东地区局势“极度恶化”。

截至目前,俄伊两国元首就苏莱曼尼之死没有进行过直接沟通(笔者深度怀疑,鲁哈尼曾尝试打电话给普京,但被对方婉拒)。而普京在与马克龙通话时的表态,也仅限于对局势进一步恶化的担忧和关切。

俄伊间当下的沟通只止于外长级别。1月4日,俄外长拉夫罗夫分别与伊朗外长扎里夫、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通了电话。俄伊两国外长一致表示,美国空袭行动严重违反国际法基本准则,无助于解决中东地区多年积累的难题,将导致当地新一轮紧张局势加剧。

也就是说,俄土两国目前的基本态度仅限于口头支持(对伊朗遭遇表示同情并谴责美国暴行),但直接介入伊美冲突、替伊朗出头的可能性近乎于零。

在没有世界性大国旗帜鲜明地替伊朗站台的情况下,第三次世界开打的可能性也近乎于零。

“国际友人”遭暗杀,普京为何没有出离愤怒、挺身相助?

苏莱曼尼是伊朗宗教领袖哈梅内伊的心腹爱将,在伊朗国内的影响力毋庸多言。其实,他生前也是深受俄军政高层青睐的“国际友人”,有外媒甚至称呼他是“普京的朋友”。

2016年路透社曾援引内幕人士消息称,普京之所以于2015年决定出兵叙利亚保卫阿萨德政权,苏莱曼尼是“关键先生”,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

2015年7月24-25日,苏莱曼尼秘访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国防部长绍伊古举行了会晤。

“苏莱曼尼在桌上摊开了叙利亚地图。俄罗斯人非常不安,他们感觉到局势正急剧恶化,阿萨德政权面临严峻威胁。”路透社的报道说:“但是,伊朗人说服了他们,局势并非不可挽回,完全有可能重新占得先机。”

这样,在苏莱曼尼的成功游说之下,俄罗斯于当月便派出补给船只,穿越博斯普鲁斯海峡,向叙利亚进发。9月,外界便得知了俄罗斯军事介入叙利亚冲突的消息。

能说服普京、给普京支招的人不多。事实也证明,俄军出兵叙利亚也是一着妙棋,帮助俄罗斯重返中东,成为该地区重量级玩家。

如今斯人已去,普京想必也会扼腕叹息。但在中东这盘大棋局中,苏莱曼尼也只是一枚小小棋子,他的死不足以改变各方利益格局。普京也不会因为这位“国际友人”遇难而挺身拔剑,协助伊朗向美国讨还公道。

乌克兰危机之后,俄罗斯虽然在嘴上与美国隔空互怼,毫不认怂,但私下一直小心翼翼地寻求与美国改善关系。拿普京的话说,俄美关系的“球”在华盛顿一方,俄方的对话大门永远对美敞开。无奈普京与特朗普之间虽“有意”,但民主党和美国民众“无情”,终了还是“多情却被无情恼”。

历史也证明,普京并不是个意气用事的人。当年9·11事件发生后,普京第一个打电话向小布什表达慰问,并随后为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行动大开绿灯。俄美关系也因此转圜,迎来了为期数年的蜜月期。

或许,对于俄罗斯和普京而言,隔岸观火,让子弹多飞一会儿更符合本国的利益。

事实上,在苏莱曼尼被炸死当天,国际油价就应声上涨了近5个百分点。以油气出口为重要创汇来源的俄罗斯,腰包瞬间鼓了很多,而卢布也一下子坚挺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