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末,武汉市江岸区小学教育有了新动作:江岸区蔡家田小学、武汉市育才越秀小学、武汉市育才实验第二小学分别更名为江岸区博雅小学、武汉市实验博雅小学、武汉市实验博雅第二小学,由此江岸教育小学阶段“博雅系”横空出世。
这是江岸教育主动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的重要举措,必将在江岸迈向美好教育的过程中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博雅”怎么来?
——蜚声古今中外的教育理念,应该在现代学校中落地
“博雅”并非新名词。在中国古代,有指文章内容丰富、文辞优美,如《文心雕龙》中有“博雅之巧”之说;也有谓学识渊博,品行端正,如《后汉书》中的“博雅多通”之义。细想起来,都在强调教育过程中内外兼修,品学并重的重要性。同为人类文明发源地的古希腊,也主张实行博雅教育,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
江岸区博雅小学校园
武汉市实验博雅小学校园
江岸区原蔡家田小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吸收和发扬古今中外的博雅教育基础上,他们深挖学校基因,主张以“蔡家田”为“博雅教育实验田”,倡导“以博爱之心,取博众之长,做博雅之人”。同时结合多元智力理论,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基础上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博雅”怎么样?
——经过十年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可操作的办学体系
从2009年至今十年间,江岸区原蔡家田小学致力于小学博雅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和探索,在拥有了充分的积淀和成熟的思想基础上,2016年成功地孵化了武汉市育才越秀小学。
这两所学校通过科学的论证、合理的规划、有效的行动,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着手,开展博雅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性研究。依据小学生的年段特征,从不同年级开展寻找落脚点。低年级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博雅意识;中年级则更强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领,培养博雅情操;高年级则要求学生学会自主提升,学做博雅之人。在此基础上将“以博爱之心,取博众之长,做博雅之人”为学校特色发展目标,塑建学校文化整体框架,建构以“博雅”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系及载体实践体系,形成了校园有书香气、教师有学者气、学生有儒雅气的办学风格,营造出具有国际化视野、充满人文情怀、蕴涵信息智慧、凸显科技创新、绿色生态园林式的江城名校。
2019年,江岸教育提出“美好教育”理念。“美好”是一种体验,追求“美好教育”,就要做到尊重自然、理解天性,遵循教育规律,用耐心和真诚对待教育。而“博雅教育”正是江岸美好教育百花齐放的绚烂一枝。
“博雅”怎么干?
——作为优质教育品牌,将发挥引领辐射和示范作用
从蔡家田小学到博雅小学等学校的更名,并不是一种简单名称的改变。它是对一种现代教育理论体系和办学理念的认可、落地和定格。也是“博雅系”肩负和发挥引领辐射和示范作用路径的有益探索。
近年来,在博雅教育的价值引领下,蔡家田小学、武汉市育才越秀小学都实现了办学效益不断提升,学校呈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创新示范学校、教育部“整体构建学校和谐教育体系研究”实验基地、教育部“国家教育质量管理示范基地”、中国教育学会“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实验学校。
2019年9月,两所学校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再次迎来了新的伙伴,即更名后的武汉市实验博雅第二小学。江岸区教育局任命原蔡家田小学翟彦斌同志为武汉市实验博雅小学校长、江岸区博雅实验品牌学校总校长,统筹博雅系列内学校教育理念、育人模式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使这些学校在“博雅育人”理念的指引下,深入融合办学,瞄准立德树人任务,以博雅之名逐梦前行。
去年底,江岸区与教育部共建中部教育现代化实验区,推动和谐教育向美好教育迈进,实验区的建设需要不断探索总结区域教育优质发展的共性范本和特色案例,在创建实验过程中,助力江岸由“实验区”向“示范区”的华丽转身。这是江岸教育发展的新战略、新机遇,需要主动作为、尽遣主力、精锐出战。将“博雅”打造为江岸优质小学教育品牌的“新军”,就是江岸教育人的担当和使命。
在江岸区,“育才系”小学已花开12朵,均衡全区优质小学资源布局的同时,口碑、办学效益双丰收。但老百姓对在家门口就“有学上,上好学”的期待没有止境,切实增强他们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博雅系”作为后起之秀,使命在前,重任在肩。“博雅系”的精彩值得我们期待!
||编辑:宋小祁
||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