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布鞋院士”:公费留学回国奉献,教书育人培养遥感技术人才

2020-04-09     教育思享

“一个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着一把扫帚,正在躬身扫地。”

这是作家金庸在小说《天龙八部》里,对少林高手扫地僧出场的描述。谁也不曾想过,小说中虚构的人物竟然在现实中还有翻版,在我国中科院研究所里,有些人表面上是一丝不苟为科研的中科院士,暗地里却还是一个“金庸迷”,他就是被誉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先生。

中科院“扫地僧”,和不事边幅的农村老大爷别无二致。

被称为中科院的“最强扫地僧”,倒不是李小文先生有意为之,而是因为他的为人处事,生活态度,在别人看来,与那位隐居少林、身负绝学的扫地僧人几乎完美契合。其貌不扬的他,有着极其消瘦的脸庞,下巴留着几撮灰白的胡须,身上总是套着朴素甚至有些土气的衣服,几乎不穿袜子,拖鞋和老布鞋是他脚上的标配。

这就是李小文,一身装扮和不事边幅的农村老大爷别无二致,走在人堆里,任谁想破脑袋,也不会将其和那些中科院德高望重的院士联系在一起。

虽然外表显得不修边幅,但李小文却活得落拓不羁,酷爱金庸小说的他,最喜欢其笔下的令狐冲,在他文人的骨子里,有着对侠义率真、不拘常理的崇尚之情。

李小文对金庸小说的喜爱由来已久,在美国定居的那段日子里,由于国内的文学作品相对缺乏,他就经常跑到图书馆中去借阅金庸的小说。经过一日的忙碌,在小说中放松自己,李小文觉得,该做的事做了,有时间就看看小说,是他这个知识分子最大的乐趣。

有情有义,毅然回国报恩情。

在1979年进入遥感所攻读硕士学位的李小文,翌年便被国家选中公费前往美国留学。在当时,国内的经济条件十分有限,但仍不遗余力地对李小文等留学人才进行资金支持。虽然有国家的助学金,但是李小文等人的生活相比美国人的生活水准,依旧是较为清苦,可李小文却十分感激祖国人民的恩情,因为这已经是当时国内能够争取的最高标准。原本有意留居美国的李小文,已经萌生了学成回国报恩的念想。

就在李小文心生回国念头的时候,他收到了来自国内恩师杨世仁的来信,在信中,恩师深情且诚挚地邀请他回国发展。至此,一向崇敬侠义率真的李小文,心中迫切回国的火焰愈燃愈烈。在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和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硕士学位之后,这位渴望归国的游子,踏上了回国之旅。

学成归国的李小文,竟有几分神似金庸笔下的令狐冲,他们都是如此的重情重义,只不过令狐冲心中装的是恒山派和武林,而李小文胸中牵挂的是自己的祖国与人民。

鞠躬尽瘁,留下遥感技术火种。

几近十年的异国游学之后,李小文再一次踏上了故乡的热土。在回到祖国之后,他便立刻投身到祖国的遥感技术研究之中。经过他和数十位遥感专家的不懈努力、潜心钻研,不过历时短短的二十年,就把我国的遥感科技水平带进了世界前列,其水准直逼美国,在设备与技术上几乎可以与美国平分秋色。

除却带领着祖国遥感科技进行着跨越式的进步,李小文还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遥感技术人才,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科研学者,每项研究都尽量做到亲力亲为,在自己的学生中树立起以身作则的标榜。

“有教无类”是李小文最为倡导的教学理念,每个学生的困惑他都会一一解答,他会给学生留出极大的科研空间,鼓励弟子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究,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的学习品质。在李小文的课堂上,洋溢着民主、自由和轻松的学习与科研氛围,他喜欢在宏观上对学生们进行把控,在将他们引向正确的研究方向之后,便开始无为而治,任由学生们去探索和总结。

凭借着不拘一格的教育方式,李小文培养出了许多可以独当一面的遥感技术专家,为我国的遥感技术领域保留了珍贵的科研火种。

如今,李小文院士早已离我们而去,可他为祖国遥感技术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昨日因成今日果,前人栽树后人凉,虽然李小文院士的离世令人惋惜与怅然,可他的科研精神却得以流传,未竟事业也终将由前赴后继的后来人去完成。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iIIYXEBfwtFQPkd7zE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