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人都喜欢抱持着一种自以为是的“主义”,比如“环保主义”或者“极简主义”。
如果你只是自己喜欢的生活,陶醉在自己喜欢的“主义”之中倒也没有什么。
可如果你还喜欢将自己的“主义”强加给别人,那就是你不对了。
你自己的“主义”其实只不过是你自己的“价值观”,而你想输出你的“价值观”……你以为你是老几?
穷人买不起房,所以到处宣扬开发商的罪恶;家长不愿付出,所以叫嚣着学校减负;上班族吃不了苦,所以加班猝死都是老板的错。
可是有没有人想过如果世界都如你们所愿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光景呢?
穷人都买的起的房,还有人会去开发吗?
根本没有利润。
学生都不写作业了,还有水平高的大学吗?
哪个老师愿意教一群笨蛋。
上班族都不加班了,公司还能生存吗?
在一个竞争的世界里不去竞争?
所以,自己的“主义”还请留给自己,这个世界还在有秩序的运转正是因为你们的“主义”并没有被完全接受。
不管是历史上还是今天,不管是中国还是世界,佛教作为三大宗教之一都有着极为广泛的信众。
劝人信佛,这本是佛教徒的功课之一。
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在解救众生。
可他们似乎也没有想过一件事情——如果这个世界上都是佛教徒了会是什么样子。
他们真的会高兴吗?
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做袁枚的人,他提倡“性灵说”,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
这个人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做《牍外余言》。
在这本书的第一卷里有这样一段话:
“某禅师爱予慧业,强之学佛。予问:‘佛可娶乎?’
曰:‘不娶。’
曰:‘杀生乎?’
曰:‘不杀生。’
曰:‘然则使佛教大行,则不过四五十年,天下人类尽绝,而惟牛、羊、鸡、豕满天下矣。佛又谁与传道耶?将传于牛、羊、鸡、豕耶?’
禅师不能答。”
上面这段文言文翻译过来是这样的:
有一个高僧,看到袁枚聪明绝顶,于是,千方百计游说袁枚,劝袁枚皈依佛门。
于是,有了以下这个对话:
袁枚:倘若我皈依佛门,我可以娶老婆吗?
高僧:不行。
袁枚:倘若我皈依佛门,我可以杀生吗?
高僧:不行。
袁枚:那么,假如世界上的人,都皈依佛门,40至50年之后,天下的人,都死光了,而牛、羊、鸡、猪则满天下跑,到了那个时候,你们出家人,向谁传教呢?难道你们向牛、羊、鸡、猪讲经传教吗?
高僧:…………(无语)
显然,高僧不曾想象过他所主张的“信佛”这个“主义”的终极景象,都信了佛,然后呢?
人类自然灭亡吗?
当然,你要非说日本和尚可以娶妻生子,那我也没办法。
今天的我们,许多人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主义”,却有不少小小的、个人的所谓“微型价值观”,而大家又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
到这里还算不得什么,无非是你在心里骂一句别人都是Sb。
可是,如果你打算以天下为己任,非要去纠正别人的生活方式,那就有些问题了。
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人不讲卫生,有人开车不守规矩,有人见利忘义,有人见钱眼开,面对这些人你又能如何?
如果你妄图去纠正他们,大概率会遭到人家的反击,不但无法实现你自己的愿景,还要遭受心灵上的打击……他们为啥不听我的?
大“主义”和小“价值”,自己留着没有错,错的是强加给别人,因为这个世界需要差异化,否则不都成了同一型号的机器人统治世界?
曾经记得《多啦A片儿》,哦,不对,是《多啦A梦》中有一个场景:
大雄因为经常受到别人的欺负很是苦恼,结果他从哆啦A梦那里借到一个道具,可以将任何他看不顺眼的人直接从这个世界上消除掉。
有了这个道具大雄自然非常高兴,管他胖虎还是小强,胆敢欺负我就叫你们都消失!
大雄发了威,真的让欺负他的人都消失了。
随着事情的发展,大家猜到结果如何了嘛?
这个世界上除了大雄自己,都被他给消除掉了。
那么,一开始大雄还觉得很有意思,商店里的商品随便用,超市里的吃的随便吃,还没人敢欺负他。
可是,没过多久,大雄就发现了——整个世界就剩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有什么意思?
如果全世界只剩下自己还有什么意思?
如果全世界都是佛教徒还有什么意思?
如果全世界都如你所愿还有什么意?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h_4uG4BMH2_cNUgI_-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