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有着千年历史的广胜寺,曾因发现绝世经书而闻名于世

2019-10-18   旅行真是一种病

山西临汾的洪洞县,因为大槐树而闻名。大槐树发生了明初最大的移民事件,来自大槐树的移民后裔遍布全国。除了大槐树以外,洪洞县还有一座千年古寺,名气极大。

从洪洞县城向东北方向17公里,有一座霍山,广胜寺就坐落于此。广胜寺的历史非常悠久,始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庐舍寺,唐代改为广胜寺。

广胜寺分上、下两寺和水神庙三处建筑。上寺在霍山巅,翠柏环抱,古塔耸峙,琉璃构件金碧辉煌。下寺在山麓,随地势起伏而建,高低错落,层叠有致。这座寺庙在历史上多次被毁而重建,保留着许多珍贵的古迹。


1933年,高僧范成和尚到广胜寺,在藏经柜中发现了这部尘封了几百年的金代大藏经

全国的佛教寺院成千上万,为何山西洪洞广胜寺却著称全国闻名世界。其原因在于这座佛寺早在八百多年前即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就供养有一部《金代大藏经》简称《金藏》,因广胜寺原属赵城县,故定名《赵城金藏》

《赵城金藏》即现在《中华大藏经》之底本,具有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

此时的《赵城金藏》只剩下5000多卷,尽管如此,依旧引起世界轰动。1942年,广胜寺爱国僧人与八路军共同谱写了一曲保护《赵城金藏》可歌可泣的壮歌,在日本人的重重包围下,将《赵城金藏》护送至解放区。


广胜寺虽然历史悠久,名气大,但是游客并不多,也许是因为位置比较偏僻。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临汾发生一次大地震,寺庙全部被震毁,现存的寺庙许多建筑就是这次大地震后重建的。

在明朝和清朝时又发生了几次地震,但是都没有对广胜寺造成大的影响,除了上寺的飞虹塔及大雄宝殿明代重建外,其余的都是元代建筑。

飞虹塔始建于东汉,高47米,共13层,塔的外表全部镶嵌着琉璃构件


飞虹塔和曾在这里珍藏的《赵城金藏》、水神庙元代壁画,并称为“广胜三绝”。

山上的飞虹塔是我国现存四座古塔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留有工匠题款、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飞虹塔是明嘉靖六年(1527)重建的,共有13级,高47.31米,矗立在山巅。

飞虹塔一层一组图案,形式多样、色彩绚丽,居全国的琉璃塔之首

这座古塔也曾经被搬上了影视作品。在83版的《西游记》中,有一集《扫塔辨奇冤》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这座宝塔历经近500年依然保留完好。

广胜寺的元代壁画非常有名,壁画位于明应王殿南壁东侧,表现了一个散乐班正在登台谢幕的场景。这是我国目前唯一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古代戏剧壁画,被誉为广胜寺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