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汉中市南郑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李娜作为汉中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成员抵达武汉协和医院,经过四天培训后,正式走上疫情防治一线。近日,笔者与李娜视频连线,进一步了解了她近期工作生活情况。
临危受命,不负重托。
1月24日,李娜正在老家与家人吃年夜饭,见到医院招募援鄂医护人员的微信通知,想到自己受单位培养多年,有7年护理一线工作经验,祖国危难之际,自己应当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救死扶伤的责任。由于家中物品并不齐全,好不容易翻到笔和纸写下请战书,立下“不计得失,无论生死,驰援武汉”的庄重誓言,又用口红代替印泥,郑重地按下了鲜红的手印。2月1日晚,李娜刚刚结束一天疲惫的工作,突然接到医院电话,再次确定她是否愿意驰援武汉?李娜没有犹豫,立刻答应下来。家人得知李娜的决定后,虽有万般不舍,但都理解她作为医护人员的使命和担当。2月2日一早,李娜接到通知,即刻出发,与亲人匆匆告别后,她踏上了前往武汉的高铁。
心系苍生,不辱使命。
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李娜接受了为期4天的岗前培训,认真学习了新肺患者规范化护理技能。虽然自己本身就是一头短发,但她还是担心头发与隔离衣接触会造成污染,就请领队帮她剃光了双鬓和后脑勺浓密的乌发。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非常紧张,但每次看到病人受到病痛折磨,李娜就心疼不已。这份心疼,是悲天悯人的医者仁心,是大爱无言的赤子情怀,她将这份心疼,化作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正式走上工作岗位的10余天时间里,她每天工作6小时以上,加上穿脱防护装备和行程时间,超过8小时。每名护士护理9名重症患者,为了减轻污染,医院限制了护工出入病区的次数,因此护士们除开展常规护理工作和患者心理辅导外,还承担了喂药、打水、端饭、倒垃圾等护工工作,8个小时几乎没有一刻空闲,手术服、防护服和隔离衣干了湿,湿了干,回到酒店,早已精疲力尽。防护装备价格昂贵且物资紧张,护士们为了节约,主动穿着尿不湿工作,工作期间不吃不喝,尽量不上厕所。沉重的防护服令人感到胸闷气短,胃内容物上涌,就生生压下去。李娜素来是个热心肠,有一次本已该她下班,见接班同事工作太繁忙,一位病人想要坐起,李娜就主动过去帮病人摇起床头,谁知猛然一抬,她的手瞬间砸到铁床上,隔着两层手套,还是感觉一阵剧痛。但未到下班时间,她只能强忍疼痛。等下班后脱掉所有防护装备,她才发现自己右手上的伤口,但她没有声张,自己做了紧急处理,她怕领导和同事担心,更怕自己被感染,不能继续支援一线工作。繁忙的工作之余,她还每日向派出单位汇报工作进展,与感染科、护理部同事进行经验分享,并对家乡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专业化建议。
儿行千里,亲人担忧。
李娜的丈夫黄龙海是一位优秀的高中教师,在这段特殊时期,这个坚强的四川汉子默默承担了照顾岳母和5岁儿子的重任,李娜总是在媒体报道后,通过同学转发的信息才知晓家中发生的很多事情。稚子尚幼,对母亲此行的危险性尚无所知,常常在某一刻突然放下手中的玩具,在家里到处找妈妈。每当这时,爸爸就会柔声安慰儿子:“妈妈是去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你长大后就会明白。”外婆却总是轻轻转身,红了双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群众眼中,李娜是逆行的英雄;在同事眼中,她是值得骄傲的战友;而在母亲眼中,她是日日让人担忧的女儿。每当亲人们打来电话询问李娜的近况,表达对她的关心和敬意时,母亲都忍不住垂泪,女儿的安危令她牵肠挂肚,长夜难寐。但每到通话最后,母亲又会自我打气般地大声说:“善有善报,国家投入这么多力量控制疫情,我们娜娜一定会平安归来的!”
初心不改,精益求精。
李娜平素为人率真,快人快语,在年少时就颇具侠义精神,常常为同学打抱不平。她驰援武汉的消息在同学群中传开后,同学们纷纷为她加油鼓劲,身在武汉的汉中老乡主动联系她,商量为她所在的医院捐款捐物事宜。得知她因时间紧张,出发时所带行李有限,高中同学和派出医院赶紧为她寄去了生活用品。李娜大学毕业前夕曾在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兄长在杭州工作,大学毕业后,因表现出色,她本可以留在浙江,但心系家乡建设的她还是毅然回到了南郑,先后在南郑区人民医院儿科、呼吸消化内科、ICU护理一线岗位工作。在工作上,她精益求精,主动请缨前往陕西省人民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学习,实现了南郑区人民医院PICC置管技术的零突破,并学习了伤口造口管理等业务。作为医护人员,李娜早已见惯了生离死别,但她的内心依然非常柔软,她曾对同学说:“每次看到老年人来治疗,我都特别心疼,对爷爷奶奶没有机会尽孝,我就把他们当成我的爷爷奶奶。”2017年,李娜在呼吸消化内科护理一位耄耋老人,也许是受病痛折磨已久,老人的脾气不太好,李娜就分外小心,还时常为老人宽心。但是一天清晨在给老人扎针时,老人竟然猝不及防一拳打到她的锁骨上,使她顿感疼痛难忍,眼泪夺眶而出。经历如此“医闹”,李娜仍然初心不改,用更加精湛的业务水平和更加耐心细致的服务赢得了单位和患者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