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回兴地区,是一个历史并不太久远的地区。随着重庆一路向北的发展趋势、两江新区的成立,渝北区发展得越来越快。回兴就像一张白纸一样,短短10多年,就从荒凉的空地变成如今人口密集、商贾林立、产业众多的人口聚集之地。而回兴也经历了回兴镇、回兴街道的行政变革。而且,由于回兴片区人口过多,又把回兴街道一分为二,分成了回兴街道和宝圣湖街道。不过,人们对于这一片区,还是习惯称之为回兴地区。
那么,人口密集的回兴地区有没有赶场这一习俗呢?就比如鸳鸯赶场是2,5,8,蔡家赶场3,6,9,童家溪赶场1,4,7,两路赶场3,6,9等等。每到那一天,四面八方的商贩就把各种商品(主要是食品、土特产、肉禽蛋、蔬菜等等)摆个摊子进行售卖,而居民也从各地赶来,把不大的地方挤得寸步难行,十分热闹。
据我了解,现在回兴并没有赶场。原因应该是由于超市多了,农贸市场多了,平时居民都能够买得到想要的东西。而且,或许也没有能够有赶场合适的地方。不光是回兴,其实现在很多地方赶场都越来越萧条、甚至取缔了。比如渝北人和赶场,去年由于扰民和影响环境,就取消了。
但回兴虽然没有赶场,却并不妨碍类似赶场的形式存在。在兴科二路到兴科三路之间有一条横向的支路,其实是马路,但几乎丧失马路的功能,特别是晚上,完全就是赶场一条街,人挤人,摊挨摊。
这条路宽大约4米,长不过230米。平时白天两边也就是小超市、蔬菜店、水果店、肉店、卤菜店、肉禽蛋店等等,堪称露天的农贸市场。
到了傍晚,这条路就开始热闹起来了。各种摊子都全部摆了出来,吆喝声此起彼伏,前来逛夜市的更是挤得不宽的路水泄不通。这些市民,大部分都是吃了晚饭,前来逛一逛,看看买点什么,少数则是准备买点肉菜,然后马上回去做饭。当然,还有很多,则是逛着玩。
所以,这条马路夜市,和农贸市场比,由于是露天的,所以空气比较好;和赶场相比,因为每天都有,摊位更固定,买着更放心。不过,很多市民却道出了逛夜市的另一种原因,就是夜晚的菜价相对而言,要稍微便宜一点。大家就来捡个便宜,把买的菜放着第二天再食用,还能节约一点白天的时间。
这条每天都赶场的夜市,基本上要持续到晚上9点,摊贩才会慢慢收摊,市民才会慢慢散去,热闹无比的一条街,才慢慢恢复宁静。
好了,今天关于回兴的夜市就分享到这里,你去过回兴吗?赶过这种夜市吗?欢迎在下方留言。(图文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