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无论在哪里买房子不但有繁复的手续,还有许多风险,如果买到不满意的房子,将是个难以脱手的负担,也造成购屋者的财务压力。华裔创业家Eric Wu在大学就买了25套房子,并在毕业后创了Opendoor,主打网络一键下单买房,以及“30天不满意全额退款”,现在是估值达38亿美元的独角兽创新公司。
这家美国的房地产创新公司,在2018年忽然大红了起来。在纽约等大城市,房地产价格达到2008年金融风暴前的新高。在硅谷,大量资金也不断涌入房地产领域的创新公司,预计2018 年房地产新创融资的金额,将达到2013年的5.11倍。
在房地产有一波创新的商业模式,正打算把房屋买卖中中介的角色彻底消除。这玩法,叫做“让你网络一键下单买房,住了30 天不满意全额退款”。
用电商思维、把房屋当存货来卖,真的可行吗?今年36岁的华裔创业家Eric Wu创办的Opendoor,用大胆的资本操作、提升营运效率、紧密的风险控管,把这门生意做得轰轰烈烈。2014年成立,2019年五月Opendoor已成为估值38亿美元的独角兽。那Opendoor是如何运作去解决顾客在网络上买房产的顾忌呢?
大学毕业前,Eric Wu就买了25套房子
Eric Wu出生在一个华裔家庭。四岁时爸爸就过世了,吴妈妈一个人养三个小孩,所以非常节俭,不愿浪费任何一毛钱。她认为,租房子,是最大的浪费。
这观念深深影响了Eric。他上大学时,就买了第一套房子。那套房子在学校附近,总价11万美元,首付款2万美元。Eric用奖学金付了首付款,入住后租出其他两个房间,用收到的房租来付贷款。
买了第一套房后,Eric 对买房产生兴趣。他利用房贷转贷,拿到一笔现金,再用这笔现金付了第二套房的头期款,同样收租金来付房贷。就用这种方法,在大学毕业前,他买了25套房子。
毕业后,他开始创业,选择的项目都跟房地产有关。Opendoor是他第三家创业的公司。他们买下房子,整修后,在网络上卖出。买家有30天的评估期,若不满意,全额退费。这解决了大家在网络上买高价房地产的最大的忧虑。
用电商模式卖房子,这门生意你敢做吗?
用自建品牌电商的商业模式来看Opendoor,你会觉得一点都不陌生,只是买的货品,从500 元的衣服、上万元的电子产品,一跃而成了上百万、千万元的房子。
当屋主有意愿要卖房的时候,Opendoor审核屋况与条件,一旦通过就会直接跟屋主把房子买下来,并跟屋主收取6%到13%的服务费。接着,Opendoor会将房子做必要的整修,整理完成后,重新放到市场上出售。买屋人在Opendoor上看到喜欢的房子,便可下单,会有专人协助正式购买到交屋手续等所有流程。期间买屋人可以随时自己看屋,不必事先预约,通过Opendoor的app中的密码即可看屋。买房入住去后,还有30天的评估期,如果住不喜欢,还可以全额退款。
这模式其实跟买房翻修的投资客大同小异,只是企业化、电商化了。如果从电商几个主要关键数据来评估这门生意,平均订单交易金额高是这门生意最大的亮点,不过也有许多风险,如:
- 库存成本高:库存高、卖不出去,是所有电商人的压力。如果标的换成流动率本来就相对低、单价金额又高的房屋,一旦卖不出去,那背负的财务压力,可是一般电商的好几百倍。唯一的优点,大概是你不需要盖个仓库来屯这些房子,也不用担心有人顺手牵羊把房子偷走。
- 周转率相对低:商品从进货到卖出的时间越短,公司可以有持续的现金流产生,财务压力越小,但房屋不是卫生纸,两个礼拜就要买一次。一个人往往一辈子就买一次房,周转率自然低得多。
- 影响价格的因素太多:房子不像卫生纸,可以从成分、物流、人事来产生一个相对稳定的价格。相反的,地段、社区、治安、邻居,都比房子的材质更影响到房价。一旦上述因素有个风吹草动,庞大的损失足够压垮一间公司。
所以,用电商卖房子虽是个很酷主意,但每个想跳进去的人都需要掂量自己的斤两:你敢不敢?
Opendoor就敢做这门生意,自然是针对上述问题,想了一整套机制去运作解决。其中,挑对商品和规范风险成了他能做大的主要原因。
最好卖的房子在二线城市,而不是纽约、硅谷
要提高周转率、降低商品存货成本,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挑到好卖的商品。对Opendoor而言,哪里的商品最好卖?出乎意料的,不是纽约、洛杉矶、硅谷等一线热门区,而是二线城市,如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德州达拉斯、乔治亚州亚特兰大,以及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这些城市人口位于50万到200万间不等,虽不是超级大城市,却也是当地州的主要城市。
事实上,这正搭上了一股美国年轻人的返乡热(类似中国的逃离北上广):大城市薪水高,但涨得更快的房租、生活成本,让年轻人喘不过气,而远距离工作的兴起,让更多人思考搬到生活成本较低的二线城市的可能性。自2014年起,虽然外国移民依然争先恐后涌入大城市,但越来越多美国本地人开始往二线城市迁移。
这股新搬迁潮(美国人称Exodus,新出埃及记),正是Opendoor乘机而起的背景。瞄准年轻、对科技熟悉、信赖网络的千禧时代,Opendoor专门收购最受这群人欢迎的房屋,价格也要符合他们的预算,不能太贵。
这种房屋得符合Opendoor一系列的标准(依地区仍会有所不同):如1960年后兴建、非组合屋、总价10万到50万美元、位于非淹水区、没把屋顶出租给太阳能发电公司、没使用聚丁烯管线等。把房屋产品标准化、通过严格条件筛选,让Opendoor可以不断优化估价模型,把价格估得越来越精准,降低价格错估之风险。
符合这些条件的房子,一但屋主想卖,Opendoor评估过后没问题就会二话不说的直接买下来。对屋主而言, Opendoor提供的价格或许不会最高,但胜在快速成交,不用忍受长期折腾、房子还不一定卖得掉、还得付大笔中介费,对于急着落袋为安的屋主而言,反而正中下怀。对买房的人而言,不用为了跟中介约看房时间特别请假、四处奔波,快速、有效率的就可以找到理想的房子,重点是—住进去后,不满意还可以退货。
扩张速度、营运效率、风险管控,是胜出的的三大关键
一但商业模式确立,Opendoor的下一步,就是加速募资、加速扩张、加速周转率。毕竟Opendoor是个平台:越多房屋存货,才能吸引到更多消费者;越多消费者,才吸引的到越多屋主愿意卖房给Opendoor,甚至用更低的价格卖出。
买到房子,还要用最快的速度把房子整修到可以在市场上贩售的状况。如:Opendoor已经把房子整修所需的时间,从20天减到如今在凤凰城、亚特兰大的13天。在凤凰城,一旦房屋整修好,大约41天即可将房子卖出。如今,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与德州达拉斯,Opendoor在房屋出售的市占率已经达到3%。如果按这个速度拓张到全美,只要占有1%的市占率,潜在年营收就是10亿美元。
然而,如此的迅速扩张,也蕴含着高风险。虽然Opendoor会跟卖屋方收取房价6%到13%的费用作为风险抵御基金,若遇到如2008年美国次级房贷风暴、房价全面下跌,或者卖屋方刻意隐瞒资讯(如:凶宅),导致购买时买价过高,Opendoor面临的风险是非常高的。虽然Opendoor表示,若遇到房价下跌,会考虑提高服务费用来抵御风险、或者以租房填补收入等等作法,但不得不承认,Opendoor玩的是一场极度高风险的游戏。
富贵险中求,自古不变的道理。至少现在Opendoor在重重的疑虑中,交出了还不差的成绩单:2017年毛利率7.4%,平均购买价格是20.3万美金。Opendoor往后交出的成绩,也代表电商卖房子的这场美梦,究竟能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