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0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彼得·汉德克。
相信大家都非常关注诺贝尔文学奖的相关消息,诺贝尔奖是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余瑞典克朗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根据他的遗嘱,瑞典政府于同年建立“诺贝尔基金会”,负责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学奖就是其中之一。
相信相较于他们是谁,更关注的是“他们写了什么”。毫无疑问,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为记录和探索人类的精神世界贡献了一份长长的佳作清单,这些经典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Kindle小编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诺贝尔文学奖最受欢迎的10位得主
01
泰 戈 尔
1913年获奖
泰戈尔与中国有着很深的缘分,中国近代作家徐志摩、沈从文、冰心都对他推崇备至。《新月集》《飞鸟集》读者更是耳熟能详。然而,他的获奖作品《吉檀迦利》却很少人提及。
对泰戈尔存在着一种误读。他不是小清新,而是一个哲人。他的思想深受印度“梵”的影响,他的作品在建立一个哲学世界上。从他的诗歌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是“真”和“美”,感受到人和灵性。
获奖理由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代表作
《泰戈尔英汉双语诗集:吉檀迦利》
《泰戈尔英汉双语诗集:新月集》
02
鲍勃·迪伦
2016年获奖
应该是这一奖项历史上最富争议的一位。鲍勃·迪伦,他是诗人?歌手?他和诺奖,到底谁成就了谁?
但不可置疑的是迪伦的歌词就是诗歌般的存在,韵律、意境、内涵均在,更可佩的是它们传递给了全世界反思的力量。瑞典文学院将迪伦和荷马并论,他们都用演奏传达价值。
获奖理由
用美国传统歌曲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
代表作
《鲍勃·迪伦编年史》
《鲍勃·迪伦诗歌集(1961-2012)》
03
约翰·斯坦贝克
1962年获奖
“贫穷”与“农民”是斯坦贝克的关注的主题。这位美国作家极力刻画人类在贫困条件下的生存状态,又凸显人类遭遇极大痛苦后不被击垮的坚强。
曾经做过记者的斯塔贝克理解现实与社会,因而“斯坦贝克式的英雄”都是那么的鲜活和真实。他用作品为被压迫者发声和辩护,歌颂他们团结斗争的勇敢。
获奖理由
通过现实主义的、寓于想象的创作,表现出富于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感观察。
代表作 《人鼠之间》
04
巴勃鲁·聂鲁达
1971年获奖
爱情、诗歌和革命三大主题构成了聂鲁达的一生。虽然他的诗歌情感细腻,但是他并非那样擅于抒情,“现实”才是他的着力点。
他写真实的爱情,浓情蜜意与沉重纠结缠绕;他写真实的人民,歌颂独立和斗争。这两者,皆为“人类幸福作出贡献”。
获奖理由
诗歌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
代表作 《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
05
厄尼斯特·海明威
1954年获奖
即便你没有怎么读过他的作品,也肯定听说过《老人与海》。“硬汉”“迷惘的一代”“新闻体”,这些是海明威的关键词。
虽然他创造了“新闻体”这一简练的写作风格并以短篇小说见长,但《老人与海》是长篇。作为“迷惘一代”最杰出的代言人之一,他用冒险抵抗虚无,写下了极富传奇性的人生故事。
获奖理由
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
代表作 《海明威精选集》(套装共4册)
06
马尔克斯
1982年获奖
“要么写作,要么去死”。马尔克斯是一个爱讲故事的孩子,一直这么坦率的说话,他写作为了让别人更爱他。而大部分读者真的又爱又怕。
作为“魔幻主义”的创始人,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让无数人头疼不已,但是现实与幻想的奇特碰撞、南美大陆的瑰丽风貌,又让人很难放弃。大概“一本正经的说胡话”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能力吧。
获奖理由
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于现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代表作
《霍乱时期的爱情》
《百年孤独》
07
威廉·福克纳
1949年获奖
作为美国“意识流派”的代表人物,威廉·福克纳并不是一个容易读懂的作家,但不妨碍他成为美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作家。他构建了一个精神世界“约克纳帕塔法县”,其大部分作品都围绕这个地方不同阶层的人们展开。
“多角度叙事”“意识流描写”以及众多“隐喻”,让他的小说具有足够细腻的人物及其心理刻画,也因此有众多拥趸。如果要感受英语语言繁复和扭曲的魅力,那么,福克纳首选。
获奖理由
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代表作 《喧哗与躁动》
08
维斯拉娃·辛波斯卡
1996年获奖
辛波斯卡是波兰最受欢迎的女作家,凭借凝练、从容的风格被赞誉为“诗坛莫扎特”。
她关注人与自然、社会、历史的关系,但又有着开阔的视野,沉思着“人的生存”这一宏大命题。她的诗歌,在言语上充满了幽默、反讽,在形式上反复琢磨,因而迷人而不乏味。
获奖理由
由于其诗歌艺术中警辟精妙的反讽,挖掘出了人类一点一滴的显示生活背后历史更迭与生物演化的深意。
代表作 《万物静默如迷》
09
谢默斯·希尼
1995年获奖
爱尔兰淳朴的自然风貌孕育出无数伟大作家,萧伯纳、叶芝、王尔德都诞生于此。希尼同样来自这片文学的土壤。
在极力营造光怪陆离与物欲横流的现代文化语境下,希尼朴素的诗风十分醒目。他的诗歌为读者描绘一个完整的世界,充满我们熟知的童年、乡村和自然景象,充满了一种安静的田园牧歌式的理想,颇有华兹华斯与歌德那古典的意味,荡涤心灵。
获奖理由
由于其作品洋溢着抒情之美,包容着深邃的伦理,揭示出日常生活和电视历史的奇迹。
代表作 《希尼诗集:区线与环线》
10
托妮·莫里森
1993年获奖
“黑人”“女性”,这两个标签永远伴随着莫里森,同样也深深埋藏在她的作品中。
作为成长于“黑人民权运动”时期的女性,莫里森感受着这一少数族裔的遭遇。她一直探寻非裔美国人的“双重意识”,用语言的力量为黑人平权、女性平权发声。
获奖理由
其作品想象力丰富,富有诗意,显示了美国现实生活的重要方面。
代表作
《最蓝的眼睛》《秀拉》
* 排名来自诺贝尔奖官网石黑一雄获奖前排序
我们都熟知“艺术源于生活”的道理。而文学创作与一切社会中的所有的人都密切相关。
透过经典作品的笔力,我们阅读着历史,也阅读自己,更阅读着未来。这是作者创作的使命,也是读者的觉悟。
书山无尽,知识无涯,Kindle为你量身打造千书随行的“移动图书馆“,70万本好书随时随地畅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