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蓬安县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谱写了农业农村发展更加绚丽的新篇章。
在新中国70年的光辉岁月中,蓬安县农业发展和农村变革走过了一条探索、进步的曲折道路,从最简单的人畜耕种到现在的机械化种养。70年来,蓬安县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环境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广大农民朋友也获得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说起农业农村的变化,在农业一线工作了30多年的杜胜,颇有感触。
县农业农村局执法大队大队长 杜胜:我在八十年代末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那时候农业从种植到收获,全程是人力畜力耕种,效益低下、品种单一、收入不多 ,农村人居环境简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县农业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
从建国初期简单的粮食种植、分散的个户养殖到如今的优质水稻机械化种植、特色养殖规划化,这一切的变化都得益于我县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特别是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抓实抓好“一区、五线、十乡、百村”示范建设,建成以中国桑海、蜀北康养谷、果色天香等为代表的万亩桑海、万亩中药材、万亩花木、万亩花椒、万亩有机稻、万亩优质柑橘六大万亩级产业基地。
两路乡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 唐玉春:两路的产业在十多年前基本上是以红橘、广柑为主,由于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外出,加之品种老化、管理粗放,导致农民没有种果积极性,致使大量土地荒废。2014年在县委政府柑橘三年提升工程的精神号召下, 两路乡在新庙子村首先建立了优质红心柚,血橙和其他的优良晚熟品种两千亩,这个园区建设还带动了大量的劳动力在园区务工创造收入,使农村的荒废土地发挥了效益。
相如镇塔子山村村主任 李干荣:我们相如镇塔子山村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全部是一片荒山,老百姓只是砍点青冈柴树做柴烧 ,前几年老百姓都这样说,青冈山十里长,只见卵石不见粮,老百姓得不到收入,通过改革开放过后 ,我们青冈山改成了果园,老百姓见到实惠,现在大片大片的柑子树已经见成效。
农业强,农村才能美。在抓好农业发展的同时,我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大力实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如今村民们不仅住上了新房子,用上了自来水、天然气,生活环境大幅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相如镇油房沟村村民 李定辉:现在我们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 我们最早(站在)河边,前面是崖后面是坎,下雨天穿筒靴, 天晴天也穿筒靴,上街去都不好意思,现在我们住在百牛渡江景区里路灯也安起了,房前屋后基本上穿皮鞋不会沾泥巴,现在党的政策越来越好,生活条件比以前更加富裕。
利溪镇花房子村村民 黄华:我们花房子村以前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老百姓赶场泥巴都桶起多深,现在的生活很好了,住上了小洋楼,家家环境也很好,吃的都是安全水,现在是相当的好,老百姓特别的高兴。
如今,行走在蓬安的乡村,道路干净整洁,花木摇曳生姿,穿斗小青瓦的川北民居错落有致,环境十分优美;远望去,从山谷的有机稻田到山上的各类经果林,山林间各种特色产业布局合理有序、生机盎然,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在蓬安大地徐徐展开。(来源蓬安融媒)
蓬安融媒记者:卢映宇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