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鸦片战争,英国打开中国大门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政府签订了近千份的不平等条约,甲午战争后更是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人民经受着深重的苦难。
然而德国在一战后却反其道而行之,和中国签订了一个平等条约,这是怎么回事?
一战后,关于对战败国惩罚的凡尔赛会议召开。而中国作为战胜国同样派出代表参加,并提出要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然而列强无视。
在美英法操纵下,巴黎和会对无耻又贪婪的日本妥协,再次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人。
《凡尔赛和约》,充分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弱国无外交”,面对这种屈辱的局面,引发了国人强烈不满,也随即爆发了五四运动。最终北洋政府拒绝签字。
然而不签字并不能解决问题,为了维护中国利益,北洋政府另辟蹊径,私底下与德国展开外交接触,谋求与德国单独签约。
德国战败后已经没有了话语权,国家负债累累,《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愤怒和屈辱感迅速在德国国内蔓延,而且条约对德国可谓是惩罚性的限制。可以说德国也是极其不满,而中国虽然实力不足,但也掌握着一些有利的谈判筹码,如手中握有大批收管的德产、德国急于恢复在华通商等。
所以德国也是求之不得,最终经过讨价还价,中德两国于1921年5月20日达成《中德协约》。
《中德协约》不仅是中国近现代第一个平等“新约”,该约对中国极为有利,它不仅使中国获得了《凡尔赛和约》的所有利益,避免了不利条款,还完全废止了德国的领事裁判权、收复关税主权,同时,中国还获得了协约国所放弃的战争赔偿。
据相关材料,中国所得德国之战争赔偿总额达8400万元,连同宣战期间所捕获之德国船只、收回之德国租借利益、停付之庚子赔款,中国从德国共取得2.5亿元的赔偿和利益。
中德维持着十分友好的关系,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甚至进入蜜月期。九一八事变后,德国还派遣军事顾问来华,帮助中国创建现代化军队和兵工厂。
随着德国和日本的走近,中德关系又一次进入低谷,直至最后断交。
可以说中德在战后签订平等条约是双方分别出于各自利害关系的这种特殊考虑,当然,几十年的合作还是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