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倾听,懂得理解,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银河补习班》

2019-07-29     安娜蒙蒙

最近由邓超、白宇主演的《银河补习班》 自从上映就得到了不错的来自观众的反映,现如今关于亲子关于教育的话题始终热度不减,对于所有的家长来说,孩子的教育是人生中最大的一件事,而来自孩子的奋力反抗,更让我们觉得,如今教育陷入了一个恶性死循环。

剧中的马皓文由一个自豪的桥梁设计师沦为阶下囚,他忍下了七年的冤狱,出狱后找到了唯一让他牵挂的儿子马飞。而此时,曾经可爱活泼的儿子已然成长为一个叛逆的老师同学眼中的“坏学生,”并面临着被学校开除的境地。他妈妈表现出来的焦虑和愤怒,也是现实生活中那些熊孩子的家长一贯会有的态度。这个时候的马皓文却异常的平静并跟校长打赌,马飞一定会用一个学期的时间从班级倒数第一到年级前十。这个看似笑话一样的天方夜谭,我想无数观众都会嗤之以鼻吧?其实我也是,只不过把它当成了一句笑话而已。如此,接下来的剧情也着实证实了我的想法,马飞尽管很认真,但成绩依然不理想,班级倒数第五,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很笨,不是读书的料,但他爸爸却表扬了他,尽管这样的表扬看似有些无奈,作为一个父亲的无奈,但他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儿子。

除了学习,马飞的性格渐渐在父亲的感染下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永远不放弃是马皓文灌输给马飞的唯一信念。所以马飞在他的成长世界里渐渐有了想法,有了自己的理想,而当儿子提出想要去看航天展的时候,他主动去学校帮儿子请假,这个时候离考试已经只剩下两个星期,但在马皓文的心里,孩子内心的理想和需求是不能被抹杀的,之后影片就呈现出了一幕父亲带着儿子逃学一路边玩边学习到达了航天展。然后这一幕有些脱离了现实主义,在我们现实生活里,上学就是上学,不可能有这一行为存在。但电影所想要表达的应该是对于孩子的梦想,我们不能轻易去抹杀。

当马飞回到学校参加考试后写的那篇作文,又引起了老师和领导们的不同意见,而教导主任则是打出了零分。对于考试而言,我们都应该尊重命题的原则,如果写想不符合要求,低分或者没有分,是很正常的,但我们现实社会里都在进行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们能有更多机会发展自己的特长,能让学生多元化发展,不要被禁锢在考试中,我们应该要把所学到的知识能更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去,而不是只是为了考试。但现在,选拔人才依然只有一考定终身。

图片来自于网络

最后马飞为了理想放弃了高考,而是去考了飞行员,最后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宇航员,马皓文依然是坚定地站在儿子的角度去支持他,正因为有了父亲对于永不放弃的信念灌输,危机时刻救了自己和同伴,让他们平安回到地球。

对于教育,我也时常陷入迷茫中,边看着电影,边思考着怎么样才算是成功的教育? 是不停地去上补习班,参加各种考试,考证?还是让孩子自由生长,发现他的兴趣点,培养他对梦想的执着?其实在电影结束后,我还是没有找到答案,也许很多事,本身就没有答案。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就像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我们不能把孩子当成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批量生产,但现实,却是如此残酷和糟糕,一批批被培养出来的考试机器,就算成就了高分,那又能怎样?社会这座大学,充满了残酷的竞争,每天都是考试,每天都有人被淘汰,而面对这种淘汰,越来越多的人少了面对的勇气,少了承受的能力,更少了承担的坚韧,对于很多人来说,放弃生命比直面困难更容易。

电影终有散场的时候,但我想说我们的生活还很漫长,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很多启发,教育孩子不应该只着重于学习,对于直面社会的压力能力,抗挫折能力,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都应该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而这些,我们任重而道远。

图片来自于网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OBJQWwB8g2yegNDr5V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