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我不会…",帮孩子建立自信的3件事,从小改变来得及

2020-04-08     五星级妈妈

据心理学家研究,2岁之前的孩子是全能自恋的,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自信,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评价,自信的人喜欢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自信心越强的孩子,在面对挑战时,越能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把事情做成功。

小小的可爱的孩子带上白的颜色

孩子的自信,受到身边的人对他的评价的影响。父母对于孩子的认可、给孩子的一种确定感,可以帮助孩子内心确定“我能行”,这是孩子自信的基础。

因此,我很赞同俞敏洪曾经说过的——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自信教育,孩子的自信就是对于自己的价值的肯定,源头是父母无条件的爱

孩子的自信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样动摇的?

小时候,孩子饿了会有大人来喂他,无聊了会有大人来陪他。渐渐地,孩子从与父母的这些互动中,得到的信息是:我很有价值,我是被爱的,我的需求是会被满足的。父母对孩子的回应,使孩子产生了迷之自信。

母亲和女儿分享秘密

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一些不恰当的养育行为,会慢慢地削弱孩子的自信。比如:

  • 过度保护孩子,束缚他的探索欲;
  • 盲目对照,降低孩子的自我认同;
  • 抱怨孩子,让孩子产生负疚感;
  • 强迫孩子,使孩子感到被支配;
  • 恐吓孩子,威胁孩子说不再爱他。

以上行为,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是无能的、我是不被认可的、我对于大人来说是个麻烦。孩子的自我认知产生了转变,原有的自信就会动摇,甚至逐渐消失

怎样建立孩子的自信,很多心理学家都对此有所研究。总结了帮孩子建立自信的3件事,从小改变来得及。

01.父母有技巧的鼓励

一味地说“你真棒”、“你是最好的”不仅空洞,而且容易导致孩子因为害怕失败而畏首畏尾,谈何自信。

斯坦福大学的卡罗尔·德韦克和她的团队,花了10年的时间对20所学校400名学生做的研究显示,表扬和鼓励是两件不同的事,对于孩子所起到的影响也是截然不同的。关于智商的夸奖(比如夸聪明、天分),即表扬;关于努力的夸奖(比如夸用功、夸做得好),即鼓励。

年轻的家庭度假有很好玩的

有效鼓励孩子的语言,是基于“成长型思维”的,我们措辞的着眼点不局限在当前,而是要更多关注事情的变化和未来。列举2句话来感受一下鼓励:

“慢慢来,再来一遍没关系的,

我看到了你的进步了”

“这次的成功,

你觉得有什么好经验?”

02.给孩子自主的权利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自主性是每个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如果一个人对于生活的自主感较低,就没法成为一个自信的人。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逼孩子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即便这件事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能力,但所附带的风险是,父母和孩子关系紧张、孩子的自主性会降低,从而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家庭图画图片一起在家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允许孩子交自己喜欢的朋友、看自己爱看的书、想去玩的地方等等,孩子能从这些事情中体验到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生活的感觉,这是发展自信的基础

03.让孩子去帮助别人

鼓励孩子去帮助他有能力帮助的人,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责任心还能增强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在家里,可以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当孩子完成以后,由衷地感谢他对家的付出;在学校,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并主动承担任务,让他感受自己的重要性;在和朋友相处的时候,让孩子充当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照顾比自己年龄小的孩子。

微笑的家庭构成

当孩子能体验到自己给别人带来的快乐,他会对自己更满意,当然也会更自信。

最后,我记得电影《麦兜我和我妈妈》中,麦兜妈妈对小麦兜说过这样一段话:

全世界上的人不信你,我也会信你,全世界的人不爱你,我也会爱你。我爱你爱到心肝里,信你信到脚趾头。”

如果世界上有一个人如此无条件地爱和相信一个孩子,我想这股力量一定可以在孩子内心扎根,并生长出“自信”。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M_QWXEBiuFnsJQVwle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