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草地贪夜蛾或将全面爆发,国家多部门已联动抗灾

2019-12-14     北方新农村

2019年1月,我国云南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从5月份开始,虫灾快速传播蔓延。数据显示,2019年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1500多万亩,实际危害面积246万亩。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表示,即将到来的2020年,很有可能是草地贪夜蛾全面爆发的一年,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2020年,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情况可能要比2019年更复杂。据专家分析预测,2020年,境外虫源的持续迁入和本地虫源的生长,会导致贪夜蛾种群数量远远超过2019年北迁虫源。


此外,2020年,虫源春季向长江流域迁飞的时间,会比2019年提前一个月左右。相应来说,它蔓延到黄淮海地区、东北地区的时间也会提前。而此时,正是黄淮海夏玉米的苗期、北方春玉米的新叶期。因此,其造成的危害,可能会比2019年更大。

2019年,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危害的主要作物是玉米,所以有观点认为,贪夜蛾主要以高秆作物为食,对矮株作物的影响不大。

然而近日,在山东省滕州市麦田,植保站技术人员发现了草地贪夜蛾的身影。据当地植保站负责人介绍,发现的贪夜蛾幼虫虫龄多为4-6龄,是危害最大的时期。

同时,今年秋冬季节,在广西、云南、河南、安徽、陕西等地,也出现了草地贪夜蛾危害小麦的现象,而且危害较重。

以此推断,在2020年,草地贪夜蛾北迁的过程中,会经过西南、长江流域的小麦种植区,而那个时期恰好是小麦返青的时候,如果控制不好,很可能会对小麦的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防控,此前,我国多个机构联合发布了高质量草地贪夜蛾基因组序列,首次从基因组层面揭示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群体的生物型遗传背景和抗药性特征。

基因测序发现,入侵的草地贪夜蛾不携带对Bt基因和新农药的抗性基因,这意味着酰胺类农药、Bt(苏云金芽孢杆菌)毒素和Bt作物可以有效防治草地贪夜蛾。目前,这一发现已经用于草地贪夜蛾的应急化学防控中。

同时,农业农村部也先后两次召开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布置工作等会议,将陆续印发草地贪夜蛾防治技术挂图和防治指导手册到各县、乡、村当中,并实时更新草地贪夜蛾防控药剂。


辽宁黑土地编辑整理

文章内容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IrbA28BMH2_cNUgiEv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