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生长的野生鱼,如今越来越被人推崇,被看做是“原生态”的上佳食材。
许多钓鱼爱好者,钓获大鱼回家,往往
然而下面这位江西钓友,在赣江里钓鱼时,钓起来一条野生大鲤鱼,却让人颇为“恶心”...
江里钓起大鲤鱼,鳞片鲜亮,野性十足,然而掰开鱼嘴,钓鱼人却看呆..
原来,这条鱼的嘴里,有一大群的“小黑虫”,豆粒大小,乌黑发亮,有些像是小蚂蟥——似乎还在蠕动...
部分“小黑虫”从鳃壳中滑出,看起来非常吓人,这鱼还能吃吗?
确实,这条大鲤鱼虽然看起来非常健康,也能在水中游动觅食,但是很显然,这些小虫子并非其身体组织!
——这些是寄生虫吗?
事实上,这似乎是一种叫做“湖蛭”的小型寄生虫,寄生在鱼类等水族的鳃部、鱼嘴中——它们吸食鱼身血液中的营养为食,但不会杀死宿主。
这种寄生虫高温长时间烹煮可杀死,食用后是否对人体有害暂时不得而知,但是为了保险起见,钓到这种鱼尽量不要食用——也不建议放回水中,可就地掩埋。
这里也提醒大家,野生鱼虽然是纯天然生长,但是因为缺乏强制性检疫流程,寄生虫、染病的潜在风险比鱼市上的养殖鱼要高。
因此,在垂钓、捕捞野生鱼,带回食用时,一定要小心检查鱼身外表,并且在料理清晰时,也须注意其体内、脏器是否有寄生虫等...
当然,野生鱼作为“水中精灵”,其价值不仅仅在于食用,放归江河,其生态价值更能体现。
渔猎虽然是人类天性,无可厚非,但其实在垂钓、捕鱼过程中,将活得的野生鱼放回自然水域,即避免卫生为题,也有利于生态保育,也是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