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毕业于阳新高中的两名女大学生及一名高二的学生相约来到武警阳新县中队,看望资助她们学业的中队官兵们。三名学生向中队的官兵们介绍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动手为官兵们做了几个拿手小菜,感谢大家对自己的帮助。每年暑期,这样的场景都会在这里上演。
不仅如此,该中队党支部每年还会收到所资助学生的学绩报告,报告里详细描述了她们的学习成绩、校园表现、生活情况、奋斗目标和社会实践等内容。
这一切都源于2010年该中队成立的“爱心基金” 。
爱心基金
每一笔爱心款都详细记录
2010年9月的一天,时任武警阳新县中队政治指导员罗健应邀参加驻地阳新高中的一次双拥活动。学校老师在组织学生点名时,点到赵珊、欧阳雪萍、石洁的名字却没有人答“到”。
“这3名女学生辍学了,作为班主任,我真希望她们再回来上学。”阳新县高中高二(3)班班主任周老师惋惜地说。细心的罗健一了解才知道,这3名成绩突出的女生都是因为家庭贫困而放弃了学业。
官兵们上门看望贫困学生
“成绩那么好,辍学了多可惜啊……”能不能尽自己的努力,让这3名学生重新回到校园?能不能发动官兵节约一瓶水、节约一张纸,资助这3名学生继续完成学业?
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罗健与时任中队长周胜斌进行商量。“行!搞一次捐款,先把学生送回学校再说!”周胜斌听后随之产生共鸣。他计划发动官兵成立“爱心基金”,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这个计划随即列入了中队党支部议事日程。
中队支委会上,指导员罗健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每个支部委员,委员们认为成立“爱心基金”是义举,它不仅是开展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也是弘扬雷锋精神,推动助学助贫助困及“双拥”活动的有力举措。
随即,中队支部分成两个小组,深入学校并对3名辍学女生家庭进行走访,掌握真实情况,及时向官兵们通报。
“我们支持党支部的决定!”中队党支部将情况一通报,全体官兵们都在“爱心基金”资助贫困学生倡仪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儿。
爱心协议
每一面锦旗都是对官兵们的感激
“每月党支部为捐助对象提供300元生活费直到高中毕业考上大学”“每月捐助的‘爱心基金’都要张榜公示,让每名官兵心中有数”“如果捐助对象不努力学习,连续3次考试成绩有明显下滑,将停止捐助”“如果捐助对象因违纪被学校通报批评,将停止捐助……” 这样的详细条款都在“爱心协议”中一一记录。
签订爱心协议
有了“爱心协议”,“爱心基金”活动得以规范进行,官兵参与活动积极踊跃。
现在官兵们在每次领到工资、津贴时,不仅自觉自愿捐出本月的,有的还把仅有的零花钱中多留一部分,准备下月或下下个月捐出,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休假、外出集训也不能把这件事落下了!
爱心筑梦
官兵们为考上大学的学生送上祝福
近10年来,官兵们你10元,我20元从不间断地捐助,“爱心基金”累计总金额达15万余元,他们一共资助16名贫困生,已经有13名学生圆了大学梦。
中队这一活动不仅得到了官兵们的支持,而且也得到了社会其他人士的支持,官兵的家长、调走的干部、退伍的老兵和阳新一些企业家也纷纷加入到捐资助学这一活动之中,让“爱心基金”的雪球越滚越大。
吴民欣喜地告诉记者:“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尽管中队的官兵换了一批又一批,但这个爱心基金从未因为人员的变动而中断过。今年,我们又重新寻找到了另外3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已经签好了‘爱心协议’。”吴民表示,他们一定会将这项爱心行动不间断地继续下去。
来源 | 黄石日报
编发 | 清清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在这里看上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