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楠楠跟我说了一件自己觉得很揪心事情:起初是因为5岁的儿子在家看动画片,原定每天只允许看1个小时,那天孩子看了2个小时还不去睡觉,哭闹着还要继续看,怎么劝就是不听,一气之下,朋友打了孩子两巴掌。
“这是我第一次打孩子,打完之后我有点蒙,孩子也愣住了,泪眼看着我,从惊讶到委屈,当时我就特别后悔和自责,至今仍然难以释怀。”
可能这样的场景是很多宝妈们都经历过的,就连明星妈妈们也不例外。
在最近热播综艺《妻子的浪漫旅行》中, 胡可自曝曾经当街打安吉,话语和表情中都流露着些许无奈。
“当时那个火已经真的到脑门了,我觉得我不打出去这一下,我不知道自己怎么化解。”胡可的这句话说出了很多妈妈的心声,当孩子不听话、不听劝、不悔改、甚至影响到他人时,家长可能会把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情绪,转化为语言或者肢体上的宣泄。
这种“炸弹”的升级,甚至有可能会更严重。近日, 一段女子用自行车撞击并掌掴女童的视频在网上疯传。经西安警方核实,视频中成年女子与小女孩是母女关系,因女儿当天扰乱课堂纪律并与其他学生发生纠纷被学校两次约谈而气愤,于是对女儿进行打骂体罚。
事情的结果就是:警方对该女子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责令其带女儿去医院就诊,同时告知该女子教育子女要注意方式方法。该女子表示已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以后坚决改正。
事件虽然已经平息, 但是“炸弹妈妈”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以及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1
“怒后内疚感”可能让你失去更多
经常跟孩子发脾气,非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会带来不良后果:这种“暴躁”情绪可能影响到孩子性格的发展,比如暴力、懦弱、冷漠、孤僻、自卑 等等。
“暴脾气”的负面影响不仅会作用在孩子身上,同样也会作用在家长本身,这就是“怒后内疚感”。
有一项调查显示: 大多数家长都会有控制不住情绪对孩子大声责骂的时候,但是骂过之后又通常会为此感到愧疚。
究其原因,所有令人内疚的事物都存有内在矛盾。放到现实中来讲,就是大多数妈妈,自认为在孩子身上并没有倾注百分百的心力,比如把太多时间耗费在其他事情上,所以在对孩子大吼大叫之后感到内疚。
接下来,妈妈们可能会想办法“弥补”,比如很多妈妈会为了安抚孩子们的情绪而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但这依然没有解决本质问题,还是需要直面自己的情绪失控。
2
5步拯救“暴脾气”
1. 降低音量——不要为小事大喊大叫
吼叫会加重孩子对家长的软抵抗。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 “超限效应”,就是说 当一个人接受的刺激过多、过强、时间过长时,内心就会滋生不耐烦、逆反的情绪。
《父母平和孩子快乐》一书的作者Laura Markham博士建议,每次当你产生要大声斥责的冲动时,可以尝试换种思路加以抑制,让大吼大叫不再是你面对这种情况的默认反应。
这听起来容易,但 Laura Markham博士的丈夫萨德花了几个星期才做到,“ 我也必须记住尽量用和缓的语调叫孩子们来吃饭,而不是把她们“吼”出来。”
令人惊喜的是,我们做出的这些改变产生了 “回旋镖效应”,当我们柔和地召唤孩子们,她们也给予柔和的回应,不再吼叫,代之以愉快的回答:“我来了!”或者“稍等!”
2. 想一个“安全暗号”——心理暗示很重要
孩子不听话,有时候情绪确实容易激动,需要靠跺脚、抡锤子之类的举动才能宣泄,所以想一个 “安全信号”:一旦你意识到自己快要发疯了,就想一个词暗示自己。比如 “冷静一下”或“你能处理好”之类的暗示词语。这种心理暗示和疏导很重要。
Markham博士认为, 爱人在这个时候会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在孩子睡觉之后,和爱人讨论一下“我们”的“安全暗号”。
萨德说他的是“雪”,因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飘雪的景象都能使他平静下来;我的则更加直接 —“慢慢来”。
事实证明,“安全暗号”真的可以有效阻止我们发怒:当萨德第三次让女儿穿上围裙却没得到想要的回应,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时,我盯着他的眼睛说 “雪”,他便有意识地驱散了已经发酵的怒气;而当孩子把脏盘子放在水槽而不是洗碗机里时,萨德及时提醒我“慢慢来”,阻止了我即将喷涌而出的怒火。
3. 亲近和理解——比吼叫更有效
家长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即使大部分时候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再大吼大叫,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们也会突然神奇地在家长第一次对他们提出要求时就积极配合。当孩子还是不听的时候怎么办呢?如果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式加以替代,恐怕还要回归嘶吼模式!
不要纠结于孩子不听话这个结果或者家长失去的特权, 试着做一次关系重建,变成一位朋友跟孩子交流:搂着他,告诉他你理解他的感受。
当你的孩子拒绝关掉电视时,并且一遍遍尖叫着说“不”的时候,可以试着坐到他身边,轻抚着他的背温柔的说:“我知道你想多看一会儿,但是我们约定的时间已经结束了,把遥控器给我好吗?”
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和商量的口吻进行沟通,更能收获到孩子的认可。
4. 接受“不完美”——化解不良情绪的魔法
《教养的迷思》的作者朱迪斯·哈里斯曾经说过:我希望他们知道育儿并不需要那么艰巨,或者那么焦虑。养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一种方法比另一种方法效果更好。
父母应该适当放松一些, 不要再追求完美的“教养方式”,抱着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同样,也不要用完美的眼光审视自己。用宽容的态度化解不良情绪,孩子也会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加自信。
5. 冥想——有助于熄灭怒火
每天花5-10分钟冥想,可以作为一个让自己心绪更加平缓的方法。研究证明,每天花时间反省有助于我们“在暴躁的时刻冷静下来”。冥想可以让强烈愤怒在变成 “魔鬼嘶吼”之前,如云般飘散。
关于冥想,可以下载一些冥想软件:潮汐冥想、Now冥想、Calm、Headspace,Headspace注册之后可以有10天的免费试用。将冥想作为一种习惯,一段时间之后你可能会发现心境趋于平和,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检验一下自己是否还容易大喊大叫了。
标签束缚,框不住
今晚20:00-22:00,扫码观看
撰文/ 红妍
编辑/ 雅雅
《父母世界》Parents有偿使用Gruner+Jahr AG & Co. KG的“Elt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