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羌塘自然保护区,虽被视为人类的“生命禁区”,但大量的野生动物生长在那里,藏野驴就是其中之一。
这种营群居生活的高海拔动物,对寒冷、日晒和风雪均具有极强的耐受力,擅长奔跑,警惕性高。喜欢吃茅草、苔草和蒿类。
长相奇特
藏野驴体形与蒙古野驴、骡相似,头颅硕大、短而宽,吻部稍圆钝,耳壳长超过170cm。
成年藏野驴体长可达2米多,肩高1.3米,体重300~400公斤,四肢较粗,比起家养的小毛驴多了几分矫健。
前肢内侧均有圆形胼胝体,俗称“夜眼”,蹄较窄而高,可以说是“高头骏驴”,因此当地人常常把称它们为“野马”。
原拓荒者
身为动物界的拓荒能手,藏野驴极耐干旱,可以数日不饮水。聪明的野驴们还会在河湾处找到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用蹄刨坑“掘井”。
沙滩上刨出的那种半米多深的大水坑,当地牧民称为“驴井”。这些“驴井”除了满足自己饮用外,还为藏羚、藏原羚、鹅喉羚等其它动物提供饮水方便。
驴脾气
长相呆萌的藏野驴
有一特殊习性
喜好与汽车赛跑
在荒野,它的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70公里。在同等条件下,汽车通常达不到这个速度。
它们会在远处注视汽车,当汽车接近时,它们才开始奔跑,并有意与汽车保持平行。
每次总要超过汽车才肯罢休,超过汽车时,野驴会停下来,用胜利者的目光望向身后的汽车。或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驴脾气”!(ps:追逐藏野驴是违法行为!)
被人类伤害的藏野驴
近几年的西藏热,出现了多起藏野驴被猎、被伤害的事件,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发生在2014年的藏野驴事件(比较残忍,就不上图了)。
不法分子为谋取暴利,一次次的向藏野驴伸出“魔爪”。
同一片草地的共同争夺
藏野驴作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其食草性与牲畜相近,它们与牲畜“争夺”同一片草地,给藏野驴栖息地旁的牧民带来了极大地困扰。
牧民们认为藏野驴大量地食草,“占据”了牲畜的草域,抢夺了牲畜的资源,损害了他们的经济利益,这样的现状让牧民难以容忍,他们不断控诉藏野驴“太多了”。
因此,牧民们试图用围栏的方法来改变这种现状,除了正常隔离藏野驴的小围栏,还拉起了大面积不合理的围栏。
这样的做法不仅使藏野驴的食草域缩小,还经常发生藏野驴被挂死围栏的事件。
其实,在藏野驴和牲畜组成的食草动物群体中,藏野驴只占2%,而山羊却占了57%。如果计算消耗的草料,藏野驴不过吃10-11%,家畜吃89-90%。
对于藏野驴这种群居的动物而言,集群的藏野驴虽然可以迅速吃掉大量的草,但它们总的数量并不多。因此藏野驴面临的生存威胁远比牧民的经济损失大的多。
如果一味地掠夺藏野驴的食草域,加上捕猎和杀害,势必会对原有植被的结构、生物的多样性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外来物种的入侵,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当我们在羌塘草原遇到藏野驴时,可否减速慢行,不开车撞击、追杀藏野驴?可否在遇到贩卖野生动物制品时果断地拒绝?可否在遇到受伤的藏野驴时,给它力所能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