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叠翠、风景秀丽环境幽静,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石家庄幽居寺塔

2019-11-12     视觉秀旅游

 幽居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陈庄镇沙子洞村。周围群山环绕,山村、宝塔相互辉映、群峰叠翠、风景秀丽、环境幽静,故名幽居寺。据《灵寿县志》记载:北齐赵郡王高睿,历选太行胜概,得朱山之阳,建祁林寺(即幽居寺) 。置僧舍二百余间,择行僧二千余众居之。齐亡,寺亦荒废。继盛于元大德间。

经过一千四百多年的变迁,寺院早已废圮,但却较完整地保留了七级方砖塔一座及一部分附属文物,包括古碑四通(北齐碑二、元碑二)、以释迦、阿閦、无量寿等三佛(高睿为亡父、母、兄、妻及自身造)为主的汉白玉石佛像二十一尊和石经幢一座。这些现存佛教遗迹,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幽居寺塔是北齐时期的重要塔之一。幽居寺由北齐官寺定国寺僧标禅师与北齐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赵郡王高 睿,同舍异珍,建斯灵宇。先由僧标草创寺宇,继有高睿扩建创新,增筑灵塔。寺以塔为中心,是中轴在线的主体建筑,且保存至今。

幽居寺塔由石灰石石块砌成,作单层造。塔体外方内圆,造型简洁,比例适度,坚固朴实。它既不同于汉族传统的楼阁式宝塔,也不同于元代盛行的由印度传入中国的喇嘛塔(瓶型塔),可谓自成一体,别具一格。塔原坐落在江南名刹秀峰附近,坐北朝南,通高11.2米,分台基、塔身、塔刹三大部分。塔朝南辟一近似火焰的塔门,门高2.1米,阔0.72米,正面额上刻有"古塔重兴"四个大字,东西两面均刻有"阿弥陀佛"四字。幽居寺塔塔门两侧镌有楹联一副,上联是"造塔功德愿众生",下联为"发菩提心同成佛道"。

塔室似圆形井壁,上小下宽。底部直径2.14米,顶部直径1.65米,壁高3.75米,下部设有0.74米高的须弥座。须弥座正中束腰处有修塔题记:"澄觉精舍记"字样,为考证建造年代提供了线索,左侧刻有"吴门石匠吴德谦昆仲造",右侧刻"院道者志园同共斡缘",上枭部饰有"惹草如意头饰"。须弥座上环筑十层武康石块,并刻满一排排浮雕小佛像。佛像高4.5厘米,宽3.5厘米,仅鸡蛋大小,一个个衣冠清晰,五官可辨,结跏趺坐在莲座上。这些小佛像每排平均有180尊,共60排,计10800尊,"幽居寺塔"名称由此而来。正对塔门有一尊高约30厘米,宽20厘米的佛像,它虽不算在,但在这里却是群龙之首,此像为佛祖释迦牟尼,以示万佛端坐恭听佛祖在讲经说法。塔刹是一个石雕葫芦状花瓶,宝珠结顶,下设覆莲、相轮和四角起翘的佛龛,佛龛四周的壸门各镌刻一尊坐佛,安放在由八层宽窄不等的石块所组成的刹台上。据说,元代大书法家、湖州刺史赵孟頫见了这塔后赞不绝口,欣然挥笔题写"幽居寺塔"。

2001年06月25日,幽居寺塔作为唐代古建筑,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o7KXW4BMH2_cNUg81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