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游戏的年轻人都不是好职场人,这种认知方式,让你青云直上

2019-12-06     非正常运营咖


现如今的人,尤其是三十五岁以下的人,几乎没有不打游戏的,就算是不打,肯定也曾打过。

更有甚者,过年回家,一桌人几乎都是在打游戏,要么王者荣耀、要么吃鸡,似乎不打游戏没法聊天一般。

只是,如果职场也是一款游戏,你该如何打?

以"打游戏思维"对待职场,屡试屡爽!



什么是打游戏思维?

试想一下,为什么你这么喜欢打游戏呢?

原因无非是游戏的娱乐性比较强,且每一次胜利或者通关,都能让你获得满足感,所以你喜欢打。

可是,打游戏思维是什么呢?

打游戏思维就是把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任何事情都当成游戏通关任务,然后以打游戏时候才会有的兴趣、兴奋和态度去完成这项任务,进而取得成功!

前段时间同学聚会,关系较好的几个人就坐到了一起,推杯交盏中,说起了各自的工作。

不提则罢,一提起来,都是唉声叹气,各种吐槽。

都说自己的职场之路走的太过艰难,领导的逼迫、同事的竞争,再加上现如今经济大环境较差,所以业务越来越难做,工作越来越坚持不下去。

有半数以上的人都说:真不想干了,想辞职,但不知道干什么。

每个人都在诉说自己"越来越累",有种坚持不下去的感觉。

甚至有人比喻说:现如今的我们,就像是装在玻璃瓶中的苍蝇,虽然还在嗡嗡作响,但是已经看不到出路了,只是证明自己活着罢了。

这似乎是现如今大多数人的想法了,工作没有了激情,生活没有了激情。

可是,难道是生活和工作本身出了问题吗?我觉着不是。

英国生物学家卢伯克有句名言:

"我们常常听人说,人们因工作过度而垮下来,但是实际上十有八九是因为饱受担忧或焦虑的折磨。"

我想,事实如此。

工作很累的缘故,只是因为你看不到希望、饱受担忧和焦虑,而不在于工作本身。

但是,要坚信:最困难之时,就是我们离成功不远之日。

工作太累,也许是你没有使用打游戏思维的方法!所以,才会产生累、坚持不下去的错觉。

是否想过,打游戏的时候为什么精力充沛呢?

人在职场,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或者是长久坚持的逆反心理,而对生活、职场放弃希望,不妨试着以"打游戏的思维"看待职场,以打游戏的心态去破解职场中的难题,以打游戏的模式开辟职场的新通道。

所谓打游戏思维,其实就是把职场看做是你的游戏,把每一次挫折、困难的事项当成游戏中的打怪升级任务,只要你干掉了这个小怪兽,那你就能晋升一级,累计之下,你会越来越强,最终成为"王者"

简言之,就是把职场各种工作想象成游戏中的一个个关卡,以游戏的模式设置这些工作,而你就是操作收集刷怪升级的人。



职场人为什么要学习打游戏思维?

朋友小杰,每次聊天都要跟我抱怨自己每天太忙,忙的根本没时间学习。

虽然订阅了写作课、英语课、office精进课,但是,坚持一周之后,就会放弃。

他告诉我说,虽然自己的内心很焦虑、很想获得提升,但一天忙到晚,哪有时间?

可是,在我了解中,小杰并非工作多,而是他不会工作,导致工作效率很低。

每天早上打开电脑先看半小时娱乐资讯,倒杯水和同事聊聊天,等再开始工作的时候,已经两个小时过去了。

这是他的常态。

产生这样的情况,其实本质是对于工作的厌烦和逃避。

因为工作对于你而言,已经产生不了任何的兴趣,所以你根本没有耐心和热情去对待工作,这样的状态下,工作对你而言就是一种煎熬,耗费时间,却不出成果。

甚至影响到生活、工作中的其他事情。

老梁在节目《梁知》中说到:

"对于这种现象,有的人还美其名曰这样的年轻人叫佛系青年。大家不要糟蹋'佛'这个字,佛教本身也是积极的,也是入世的,要你积极面对人生,这样如此消极的打法根本不是佛教的精神。"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甚至就有可能使我们自身。

美国管理界名人亚历克·马肯策说:

"没有什么比忙忙碌碌更容易,没有什么比事半功倍更困难。"

可是忙也不能瞎忙,工作效率低下的最主要原因就在于你对工作没有兴趣,最终导致自己为了生活奔波时,常常会将自己沉浸在没日没夜的工作里。

而这些浪费的时间是金贵的,做出的工作,却是无效的。

以打游戏思维来应对职场的工作,再好不过了。

几乎所有的游戏都是升级制,也就是所谓的打怪升级。那么,生活和工作,是否也如此呢?

你可以把工作当中的任何一项当成你快要游戏通关的一环,不论是解密游戏也好、动作游戏也罢,你喜欢什么样的游戏,就把你的工作当成这一类游戏。

用你打游戏的心态去干工作,把工作中的任务看成是关卡,把困难看成是游戏中的boss。

这样一来,你会不会感兴趣一些?

甚至,你可以当自己每天上班就是开了一盘职场游戏,从早到晚,你只能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去通关,否则就会耽搁吃饭的时间。

而奖励就是每个月的工资,这样一来,你是否有兴趣参与?

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曾说:

"我们要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同样的,你可以把职场变成游戏,以打怪升级的思维去面对职场,处理职场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势必能够事半功倍。



职场人如何打造自己的"打游戏思维"并解决职场问题?

对于不想上班又喜欢玩游戏的人,我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学会打游戏思维,把工作变成游戏,让自己愉快的玩着干完工作。

那么,怎么做到打游戏思维让自己像喜欢游戏一般喜欢工作呢?

1.改变认知,把每一项工作,当成是一项游戏任务,打完就能升级

不想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觉着工作太难、太无聊或者看不到成果,所以是拖延、敷衍的态度对待工作,往往这样就会让自己看起来很忙,但根本没有任何的成果。

长此以往下去,不但自己累得半死,说不定领导也会对你有所非议。

同事王佳,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年近三十的她是我在职场上见到的第一个被领导劝退的人。

八点半上班,她总是准时踩点进门,然后开电脑、擦桌子、吃早餐,别人工作的时候,你看她笑眯眯的盯着电脑,那就是在聊天。或者就是趁着领导不在,出去溜达一圈或者到隔壁的超市买一堆吃的回来。

工作说不上有什么出色的地方,但是大家都能看得到她很忙,因为虽然她每天踩点上班,但每天加班的人中,也总有她的身影。

因为她当天的活没干完。

不知道的人以为是她真的很忙,工作很多。可是我们大家都知道,工作不多,只是她并没有在工作时间好好干罢了。

在我进入那家公司三个月后,王佳被劝退。

职场是个要求高效率的地方,如果你无法跟上别人的步伐,即便你愿意付出加班的代价,但是领导未必愿意带着你一起玩。

因为效率低,意味着你将要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可是职场不会给你太多时间。

成功学卡耐基曾说:

如果你想要快乐,设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要能指挥你的思想,释放你的能量,激发你的希望。

采用打游戏思维的第一个方式,就是改变你的认知方式,别把职场想的太难。

把工作中的任务当成是游戏的关卡,只要你做完了一件事,那就证明你打通了一关,等到你完成所有的事情的时候,就证明你已经将这个游戏打通关了。

而在每一项任务开始的时候,你所想的不是这个关卡有多难,而是多想想等你干完这一项任务之后,你就可以升级了,你就有游戏经验了,你就能够刷出宝箱了。

这样想着,是不是眼前困难重重的任务,会好很多呢?

那么,如何把工作当成一个个的游戏关卡呢?

其实方法很简单。

第一,每天早上开始工作前,把所有的当天工作进行一个大概的安排,按照重要紧急程度进行划分排序,并用数字进行标记,数字靠前的就是较为重要的,数字靠后的就是较为简单的。

第二,设定游戏关卡奖励,比如在完成了第一项后,你所得到的经验可以允许让自己玩5分钟手机,完成第二项后,可以允许自己吃个苹果,等等。

第三,学着使用"专注类软件",让自己在工作的时候专注起来,保证不碰手机、不碰社交软件,甚至无法打开工作需要之外的网页。这样你会发现自己的效率提升了很多。

第四,认真切实的完成当天制定的任务表,并确保给自己的奖励都是完成的。

如果你按照这个做了,那么,当天下午,就认真的享受下班后的时光奖励吧!

2. 正视每一次挑战,像打游戏一般全身心投入,以升级为目的

为什么我们打游戏的时候能够全面投入,而工作的时候不能呢?原因还是不喜欢,所以无法投入。

打造打游戏思维的第二个必要途径就是,一定要正视每一个工作项目,正视每一次挑战机会,全身心的投入。

想想你坚持下去,通关之后的奖励。就如同你打游戏的时候一般,一定要上排位、一定要吃到鸡一样。

柳公权是大书法家,很小的时候,就在书法上颇有天赋。

当时,他写的字远近闻名,所以有点骄傲,接人待物也开始变得敷衍起来。并且开始尝试诗画方面的学习,想要在书法之外,再找到一个自己擅长的东西。

久而久之,他的书法再无进展。

后来,他遇到一个无手的老年人,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要比自己的好多了,他备受打击,从此也明白了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一定要专注、戒躁,否则,就很容易流于形式,最终导致失败。

后来,他勤奋练字,虚心学习,并专注于书法,最终成为一代大书法家。

当一件事还没做完就急着换另外一件事,这在任何时候都是大忌。尤其在职场上,刚刚打开电脑准备写文案,突然接到开会的通知,那么有80%的可能你的这则文案要搁置并无法完成了。

然而,职场中却有很多人喜欢这种一心二用的状态。

明明要做个表格,却在找模板的过程中打开了娱乐新闻;明明要整理文件,却在电脑的角落发现了搁置已久的相片;明明要邀约客户,却在街角发现了奶茶店。

其实,这并非一心二用,而是自己的心思被其他事物影响了。

不打游戏的年轻人都不是好职场人,这种认知方式,让你青云直上

北宋思想家张载说过: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如果你对这件事本身没有多大兴趣,以心不在焉的态度去处理,即便是做了,也肯定做不好。

工作中,就是如此。

如果在工作中没有花费多少心思,那么工作的结果也肯定不会给你多大的心思。

你所要做的,就是端正态度,即便是把工作当成了游戏,也要求自己如同对待游戏一般对待工作,全身心投入,只以完成工作为目的,就如同你只以游戏升级为目的一般。

3.力争王者

打游戏的最高境界是,争取让自己成为最厉害的那个人。也就是所谓的"王者"。

优秀,是一种习惯。

中国首富、万达集团的王健林,据说平均每个小时可以赚424万(相当于北京的一套房子),但他每年工作360天,一年只休息不到一周的时间。

并且,之前在网上流出的他的日程安排表,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十点,事项满满,横跨半个中国,就是如此的忙碌。

他很有钱,但他同样很努力;因为很努力,所以,他很优秀。

京东商城的创始人刘强东,算是互联网新贵,公司市值400亿美元。他有一个习惯,每天早上七点到公司召开高管会议。

十年如一日。

现在想想,人家的成功,都是必然的。

很多人在别人成功之后会习惯性的嫉妒,会习惯性的挑剔他人的不足。可是,却不知道人家正是因为保持了优秀,才能够一直优秀。而你,只是抱怨命运的不公。

甚至从来没想过要从改变自身做起,从塑造属于自己的优秀习惯开始。

爱因斯坦说过:

在一个崇高的目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做个简单的乘法题:

0.9x0.9=0.81
1x1=1
1.1x1.1=1.21

如果每天认真工作是1,那抱怨的人就是0.9,而保持自己优秀的人则是1.1,也就是所谓的"每天进步一点点"。

日积月累,这样的成功,可想而知。

更有甚者,有些人是在自己的基础上不停的翻倍努力,而有些人,却是放着自己的长处和现有条件不用,反而用傲慢、偏见和不知所谓将自己的长处耗费的一干二净。

大家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

兔子在长跑这件事上很有心得,也很拿手,是天生的技能,可正是因为他的傲慢和看不起乌龟的心态,所以他在半路开始睡觉。

而乌龟,虽然慢,但坚持不懈,最终走在了前面,赢得了比赛。

兔子在奔跑这一技能上,不可谓不优秀,可是,他最终成了乌龟的手下败将。

而乌龟的取胜法宝就是一直往前、永不停歇。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可以说,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基于良好的习惯构造一个日常行为的规律,而正是因为这些良好的习惯,让他们最终获得了成功。

保持优秀,或者是力争王者,唯一的方法就是,认清自己,做好当下!



总结

如果觉着职场太累、工作太难,那么,你可能需要学习一下打游戏思维。

把工作中的一项项任务看成是游戏中的一个个关卡,干工作就是打游戏,完成工作就是游戏通关,让自己用打游戏的心态去完成工作,势必会事半功倍。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lnZ5W4BMH2_cNUgXuof.html